王斌 盧曉東
摘 要:《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它也是一部罕見的現實主義諷刺杰作。它主要以舊中國中上層知識分子的病態生活作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極其幽默的手法,如荒謬的語言動作描述、精致的心理描寫、微妙的比喻、詼諧有趣的重復、靈活多樣的諷刺和幽默的筆觸和漫畫式的筆法表現諷刺意味,描繪了人物世態,并嘲笑“蕓蕓眾生”。文章主要對小說《圍城》中的諷刺藝術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關鍵詞:錢鍾書;《圍城》;諷刺藝術
錢鍾書先生寫的小說不多,但是它們非常重要。他的小說創作始于20世紀40年代,主要關注知識分子,將目光緊緊盯住長期實踐之中形成的文化意識、道德觀念以及復雜心理,特別是對黑暗心理學展開了文化反省以及文化批判。他用嘲笑以及諷刺的筆觸來體現現代知識分子的人性弱點,對中西方文化撞擊中形成的混亂進行一系列地描述。在對《圍城》進行創作的整個過程之中,錢鍾書的小說形成了自己不一樣的風格,在我國現代諷刺小說發展史上的地位可以說是無法替代的。
《圍城》屬于錢鍾書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他僅有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最具諷刺意味的一部杰作。在這里,本文主要對小說《圍城》中的諷刺藝術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一、《圍城》的諷刺特點
《圍城》這部作品被人們稱為現代版《儒林外史》,在這一整部小說中作者對留學生的真實生活以及真實感情經歷展開了細致描述,對現代文化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形成沖突的整個過程之中文化價值體系的混亂進行了深刻揭示。除此之外,《圍城》在諷刺的內容、諷刺的手法等方面有很多獨到之處。
(一)諷刺具有相當的廣度
在《圍城》這部小說之中,可以看到諷刺手法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很多話具有諷刺意味,具有諷刺意味的情節內容說盡了世態炎涼以及人情冷暖,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比如人性、生命、社會、文化等等。可以這樣說,它深刻體現了整個歷史轉折時期的蕓蕓眾生以及世間百態。“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會長,額上的是胡子,所以欣欣向榮”,用幽默語言中經常使用到的詞匯組合大大增加了語言的幽默感,導演出一幅又一幅令人捧腹不已的人物漫畫圖。再譬如“肥肉原是紅燒,現在是紅人倒運,又冷又黑”。作者采用了紅燒肉來對人的真實處境展開了一系列比喻,紅人一旦不紅,就會遭受到一系列冷遇,乃至于被人落井下石,從而處在紅與不紅的非常尷尬的處境。對紅與黑這兩個字的恰當利用,可以說是一句話說盡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
(二)諷刺語言犀利,很有力度
錢鍾書總是將尖銳的諷刺隱藏在幽默的語言之中,諷刺了現實生活的丑陋與黑暗,這起到的是一種尖銳而帶有諷刺意味的作用。譬如說,“留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在這句話之中,巧妙地將中醫的刮痧與出國留學聯系在了一起。一方面,通過對岀痘之后刮痧的巧妙比喻,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終生免疫功能來對出國留學鍍金展開巧妙的比喻。另外一方面,這是一個隱喻,主要針對的是曹元朗,形象地比喻曹元朗有名無實,腹中空空,愛賣弄才華,用牛津以及劍橋的幌子對自身的才華以及自身的詭計進行夸贊。再如“猴子蹲在地上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作者用猴子上樹來對高松年隨著地位的不斷攀升逐漸暴露其惡劣的本性進行了恰當的比喻,拙劣的演技最終難以掩蓋高松年世故、虛偽、圓滑等的性格特點[2]。
(三)諷刺具有機智的風格
錢鍾書是一位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學者。他總是用機智巧妙的語言將其哲學思想充分地表達。所以,他的作品總是妙趣橫生,給人帶來一種深刻的啟發。例如“(校長)呵呵大笑,喝了一口酒,刮得光滑的黃臉光亮像擦過油的黃皮鞋”,這句話使得校長高松年表里不一、陰險毒辣的形象得到細致描述。再如“她滿腔都是肥膩的營養,小孩吸著以為是加糖的溶化豬油”,這樣簡潔的一句話就深刻展現出胖女人的胖、肥、膩等外形特征,這種機智幽默的語言讓人擁有切身體會的同時又忍俊不禁[3]。
二、《圍城》中諷刺的藝術特色
(一)機智幽默的諷刺語言
1.獨具特殊的語言
《圍城》中的文字具有自身鮮明的特征,處處擦出幽默的火花。可以這樣說,諷刺在《圍城》這本小說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或是敘事,或是評論,都在一系列的諷刺可笑的人與物之中讓人們發現一個較為深刻的事實。譬如說,書中提到出洋深造都是從外國灌輸進來的,其它學科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就給人留下了洋氣可鞠的印象,只有國文是土貨國產,還需要外國招牌,才能夠保持其地位。這里的“洋氣可鞠”和“外國招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字的犀利性,具有相當強的諷刺性,方鴻漸在無奈之下不得不做出買假文憑的行動,在得到假文憑之后,反而勸阻這個愛爾蘭騙子可以改邪歸正。除了諷刺之外,我們可以從中深切體會到作者焦慮的內心世界。[4]。
2.巧妙運用比喻進行諷刺
在《圍城》這本小說中,錢鍾書巧妙利用的比喻多達七八百條,這一系列新鮮奇特、涉筆成趣的比喻在表現諷刺效果時更為有力、貼切,大大增強了《圍城》的諷刺效果。本體、喻體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實現諷刺的效果。在傳統意義上的比喻之中,喻體與本體相對,屬于比喻的一部分,喻體是對本體特征的有效并且極其形象的修飾,這樣一來的話,可以將本體描繪得更為形象、更為生動。比喻可以說是比較常見的,在日常生活以及文學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其身影,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但是如果真正要說以比喻取得極大成就的就非錢鍾書莫屬。譬如說,在這部小說中寫方鴻漸在本縣省立中學作報告時大談鴉片和梅毒,以女學生們的“耳朵喪失貞操”的比喻,反映出了方鴻漸只會耍嘴皮子,根本沒有真才實學的本質。
3.夸張手法增強諷刺效果
《圍城》中作者善于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大事物的本相,從而在主觀印象上給讀者沖擊,對諷刺對象的丑陋形象進行了揭示,具有非常濃厚的喜劇色彩,達到對事物展開本體諷刺的目的。例如文中對陸子瀟鼻子的描寫。“短而闊”是他鼻子的真實寫照,作者卻用像是被人打的鼻子向兩處橫溢來作比,顯得立體形象而夸張,讓人忍俊不禁,從而產生了幽默、諷刺的效果。
(二)犀利辛辣的心理諷刺
心理描寫在作品中的運用能夠使人物性格特別細膩。寫作于20世紀40年代的《圍城》,在心理描寫方面有著比古典小說進步甚多的技巧,犀利的心理觀察以及心理分析屬于《圍城》的重要特色。錢先生主要采用洞燭幽微、纖芥畢肖的筆觸對人物心理進行了刻畫,在小說中巧妙地利用辛辣的心理諷刺手法,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
1.觀察人物心理并諷刺
錢鍾書還善于把作品中各種人物的心緒交織在同一場合,并且將它們組織形成內心深處的巨大沖突,從而在一系列的矛盾之中使得人物的性格顯露出來。譬如說,在《圍城》第三章提及青年知識分子的聚會,這次聚會主要由趙辛楣來請客,有蘇文紈、褚慎明、董斜川、方鴻漸等人參加。在此次聚會中,作者將這么多人物的心緒交織在一起,對他們尖銳的矛盾沖突進行了一系列描繪,形成了很多的心理沖突,犀利地諷刺了這些人心理的陰暗與齷齪。錢鍾書擅長“心理糾葛”描寫,眾人各自心懷不軌,卻能被錢鍾書一語道破。蘇文紈在家里舉辦的這次聚會,就是這群青年知識分子的“心理糾葛”,作者借此也諷刺了這些人所處的病態的知識分子社會。
2.通過心理的刻畫進行諷刺
錢鍾書善于從人物心理出發,觀察和分析不同的角度,而且特別能夠在眾人聚首之時,犀利地寫出人與人之間的心理摩擦。如《圍城》中寫汪太太為范懿、劉小姐與方鴻漸、趙辛楣做媒請客的一場。范懿、劉小姐滿懷美好的期待,而辛楣和鴻漸看見介紹的是這兩位,失望得要笑。兩人就虛應其事,只泛泛應酬幾句。汪先生說家里的老媽子不堪用,偷吃主人的東西。范懿說孫柔嘉有情人了,方鴻漸以為說的是自己,強作安詳……作者用法眼觀察在場各人的心理上的一切輕微波動,一一記錄在案。越是復雜人多的場面,越是能夠通過細節來表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作者對這些人心理的直接刻畫使這些人的形象更為生動具體,又用幽默的筆調加以描述,使其更具諷刺色彩。
3.通過婚姻、情節展現人物心理進行諷刺
錢鍾書對《圍城》中的人物有一股心理審視的氣勢,善于從愛情、家庭、婚姻等的關系上揭露人物內心的丑陋和缺陷,從而達到諷刺效果。例如,《圍城》中方鴻漸不愛蘇文紈,而蘇文紈卻暗戀著他,當蘇文紈覺得方鴻漸愛上了自己的表妹就故意說唐曉芙的壞話。但是方鴻漸還是無法放下唐曉芙,蘇文紈就開始揭露方鴻漸的丑事,顯現出她自己不擇手段的一面。在《圍城》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對人物都進行了敏銳的心理觀察和分析,對那些“知識騙子”丑陋的內心、虛假的言行舉止作了犀利的諷刺。例如,三閭大學歷史系的系主任韓學愈他的夫人想要代替孫柔嘉冒充美國人去教英語,而他的夫人實際是北俄人,為了讓他的夫人站穩這個講臺。他采用卑劣的手段,教唆一些品行不好的學生欺負孫柔嘉。知識分子那種沽名釣譽的丑態畢現。
三、結語
簡而言之,《圍城》的諷刺藝術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豐富而獨特的內心世界。在小說諷刺的背后,它還包含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情期望,分析當時黑暗社會的丑陋,更重要的是,喚醒被圍困城市中的人民,在生活中掙扎的人民,突破圍困,走上屬于自己的新道路。由此可見,錢鍾書不一樣的諷刺藝術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無疑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劉認真.從《圍城》談錢鐘書文學的諷刺藝術[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4):191-193.
[2]林海燕.論《圍城》的諷刺藝術[J].文學界(理論版),2012(11):97.
[3]張義君.《圍城》諷刺藝術的繼承與創新[J].文學教育(中),2013(11):10-12.
[4]蔣婧.試論錢鐘書小說《圍城》中的諷刺藝術[J].劍南文學,2016(8):52.
作者單位:
洛陽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