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過去的2018年,對教育人來說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時代背景下全國教育大會的勝利召開,吹響了教育發展的新號角。大會承前啟后,舉旗定向,確立了教育乃黨之大計、國之大計的歷史新定位。重新明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傳播文明、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職責和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時代新人的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九個堅持”發人深省,催人奮進。“六個下功夫”讓人胸志澎湃,并覺使命莊嚴。如何努力培養人格完善、精神崇高、自強不息、素質全面的堪當名族復興大任的年輕一代,就是我們教育人義不容辭的時代命題。
作為校長,我們更應把握時代脈搏,緊扣發展主題,不負使命擔當,按照全國教育大會的總體思路要求,敢于突破、勇于建樹,推進學校內涵發展,著力校園品質提升,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目前,國家省市各地教育工作會議陸續召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日漸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學生核心素養為教育主要元素內容的確立,都為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注入了新內容,提出了新的方向。
學校如何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核心素養為兩翼,把學生放在學校教育的正中央?學校如何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以改變“只見分數不見人”的教育?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教育不能脫離時代而獨行,今天的教育怎樣適應未來的世界?“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時代,我們怎樣守正出新?這些新問題、新形勢、新方向、新要求,都需要每一位校長去思考、創新和破解。
股神巴菲特曾說過:“做自己沒做過的事是成長,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是改變,做不敢做的事是突破”,而創新就是成長、改變、突破的過程。所以,我們只有勤于創新、勇于擔當才能不辱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一、強化一個意識:“管理即引領”的校長角色意識
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校長的素質和胸襟。校長的思想境界、教育情懷和職業操守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作為校長,只有善于思考學習,勤于教育管理,精于團隊引領,做引領師生成長的精神領袖,始終走在全體師生的前面,才能夠帶領學校這艘航船乘風破浪,成功地駛向夢想的彼岸。校長可能不是教學能力和水平最高的人,但是校長必須是緊扣時代脈搏、順應教育改革,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最先進、最科學的人。因為校長的思想和意識直接決定著學校前進的方向,校長需要的是思索、判斷、決定和敏銳的方向感。把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識喚醒,引領教師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引領學生在快樂健康的成長道路上前行。
校長有思想、教師有智慧、學校有特色、學生有活力,這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時代要求,時代呼喚校長要做凝聚全體教師智慧和力量的領軍人物,而校長的專業精神、思想境界、教育情懷和職業操守則是引領老師們前行的旗幟。我們每一位校長都要始終清晰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真正把教育當成一種信仰,凝聚起無堅不摧的教育正能量,為創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生態奉獻智慧與力量。
二、注重一個轉向:從知識本位時代轉向核心素養時代
過去,我們過多地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立足學科教學做教育,這是一種窄化的教育思維,我們要打破這一知識核心本位的視角,從學科教學研究走向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研究。從教學轉向育人,從育人的角度整體把握、系統思考教學與管理,才能引領學生的成長,讓教育以更寬泛、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富有生活體驗和生命體驗的形式存在。我們要確立育人本位的思想,完成從“片面教書”向“全面育人”的轉變。關注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將知識體系與個體體驗進行鏈接,從知識本位向整體關注人、培育人轉變,培養學生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知識本位時代轉向核心素養時代,讓更多的孩子找到自己成才的舞臺和方向,綻放不同的人性光芒。
三、實現三個構建:提升教育品質新境界
1. 構建有生命溫度的教育過程。立德樹人是學校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自主、快樂、健康成長是教育的本質和核心。我們要敬畏生命規律,順應成長天性,讓校園充滿愛的力量、彌漫書的芳香、煥發生命的活力。所以,教育應是有溫度的,校園生活更應該是有溫暖的。我們有責任心懷陽光、飽含愛生情節、秉持人文情懷,構建幸福完整而有生命溫度的教育過程,把學生放在學校生活的正中央,讓他們漫步在知性教育的田園,徜徉于詩性教育的星空,讓孩子們在校園生活中且歌且行,讓教育的生命溫度升起來,讓學校成為匯集美好回憶的中心。
2. 構建開放、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師生成長的跑道,是學校教育中為學生成長發展創設的各種空間。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其實質就是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課程,沒有課程作支撐,再好的理念也只是水中花、鏡中月。課程越豐富,學生獲得的學習經歷就越豐滿。為此,我們要改變以往“只見分數不見人”的課程,讓豐富、多元、開放的課程,來培植學生在課程中的幸福生長點,來豐富學生的生命閱歷、擴展孩子的精神疆域,讓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擁有自己美好的“相遇”。遇到適宜自己成長的土壤,遇到自我綻放的舞臺,遇到和他一起前行的伙伴和老師,遇見成長中的關鍵人物、關鍵事件和關鍵書籍,讓每個孩子在學校兼容并包的課程體系中“悅天性、樂成長”。
3. 構建無時空學科邊界的現代教育新樣態。大力建構“整合、跨界、鏈科”的課程實施策略,按照學生認知規律,推進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自選課程、綜合課程一脈相承,構建由課內到課外、學校到社區、社區到社會的完整課程生態,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學習的機會,讓所有有利于學習的元素都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突破學校傳統的四界限制,突破課堂的時空限制,突破學科間的孤立藩籬,打通學科壁壘,將各個學科互相跨科滲透和融合,找到學科間的融合點,進行資源重構和課程整合,構建一個大的教育場,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探究資源,讓孩子們在里面自主學習,以促進學習方式的跨越和思維品質的形成,凸顯現代教育新樣態。
四、堅守一個原則:守正出新促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自媒體對輿情的影響,文化多元對教育觀念模式的沖擊等時代特征,都倒逼教育要順勢而為、推陳出新。變是時代的要求,改是成功的出路,新是創造的結果。我們要善于發現新現象,醞釀新方法,探索新規律,形成新見解。在“改”上做文章,在“新”上求出路。
在改革創新中,我們更要慎思篤行,處理好創新與守正的關系。我們要堅守教育規律之正,創特色辦學之新;堅守職業情懷之正,創智慧策略之新;堅守傳統文化之正,創方式載體之新;堅守核心素養之正,創課程再造之新;堅守品直學芳之正,創文化內生之新。
改革只爭朝夕,發展時不我待,奮進已是這個偉大時代的核心詞。作為校長,我們沐浴著上級的關懷與厚愛,承載著廣大師生家長的期盼與重托,時代賦予的使命,需要我們即刻出發,讓我們蹄急而步穩地踏上這個偉大時代的教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