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群
(東莞理工學校,廣東東莞 523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對于企業而言在生產與發展中同樣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在發展人力資源的同時,也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心放在了對職工綜合素養的提升,使其成為企業競爭力強有力的保障。對于員工而言,如何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從而企業需要和市場競爭的需要,是每一位員工面臨和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中職教育培養的是準職業人,如果在平時的授課中貫穿職業思維,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走向就業單位,就會有更強的競爭力。因此我們的授課內容要與企業的要求對接。
現在中職學校的教學也很注重實踐教學,注重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工科類的教學,但是文科類的教學很多時候還是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操作。學生在學校被動接受老師填鴨式的教學,不知道為什么學,也不知道學習的知識有什么用。這種學生在紙上談兵,作業中練藝,始終脫離不了普通教育的學科體系模式。當學生真正畢業時,他們又要重新向社會學習基本的操作技能。這種畢業生有文憑無技能,導致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難以被用人單位認可,最終造成了一方面是畢業生的“就業難”,另一方面是企業的“技工荒”。如何真正破解“技工荒”?這就要求我們中職學校要學會破解“如何才能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這一難題。
中職學校的畢業生,一部分學生參加高考繼續升學(大專或者本科),另一部分學生準備就業,在三年級的教學中,我校開設了《學生綜合能力》這門課,就是要對接學生高考能力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本人任教財經專業的《學生綜合能力》這門課,一方面,為學生參加高考提供指引,另一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了上好這門課,了解財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情況,一開學我就對全班49位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專業知識與技能、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市場競爭意識、社會責任心和誠信、表達溝通能力,詳見表1。
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論:(1)財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還有提升空間,特別是專業知識與技能、市場競爭意識、社會責任心和誠信、表達溝通能力;(2)財經專業學生對自身相關能力認知需要提升。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這門課的內容我分為兩大部分:
財經專業90%的學生都有繼續升學的意愿,他們迫切想了解各大專院校的情況。我向學生們介紹了廣東40多所高職院,按地域來介紹,廣州的、惠州的、珠海的、順德的等等,不僅介紹學校情況,每間學校每年的錄取分數線,還簡單介紹那里的風土人情、經濟發展概況,引申講解了“粵港澳大灣區及其發展”這一國家經濟戰略,讓學生們了解區位優勢。還有各學校去年、前年招生分數線,讓學生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自己的目標學校,并為達成自己的目標而奮斗。

表1 財經專業學生綜合能力調查(單位:人)

表2 學生上臺演講及角色扮演的評價考核方式表
面試技巧,讓學生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同時明白“勝敗乃兵家常事”,培養他們的市場競爭意識,鍛煉他們的溝通技巧和應變能力。
商務禮儀:職場禮儀,包括專業形象、著裝、接待禮儀、電話禮儀、語言禮儀等,觀看《漂亮的李慧珍》、《奧巴馬舉行隆重儀式歡迎習近平訪問》等視頻,讓大家明白禮儀在職場中的重要性。
觀察力:觀察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是照不進來。觀察力強的學生,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平時的工作中,都比別人進步快,工作中注意觀察牛人的工作態度及工作方式。觀看《福爾摩斯》、《傳球》等視頻。
對于已經報名高職高考的學生,也許他們更注重第一部分的教學,對于就業的同學,也許他們更注重第二部分的教學。然而,我對學生說:下學期,無論你是已經高考考上了還是選擇就業,都要去企業實習半年,這是廣東省教育廳根據教育部等五部門發布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要求,因此,高考的同學也要面臨暫時就業的問題,面試、商務禮儀、觀察力等內容也是很必要的。就業的同學,當你外出旅游或者出差的時候,也許會想起老師介紹大專院校的時候同時也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經濟情況,對你也是一個知識的了解。
職業教育的發展,從某種角度來看,可以說是課程不斷改革的過程,因為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第一部分還是第二部分,我都運用“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對于第一部分,我先是介紹了兩間學校,然后將全班同學分成六組,每組6-7人,要求每個小組按照我的模式或者將我的模式加以拓寬,介紹一間大專院校,要自己做PPT,下節課上臺講解,然后進行考核打分。期末的時候,我讓同學們寫一篇“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專院校以及理想專業”,讓每個組派人上臺演講,講出理由和夢想。
對于第二部分,上課的時候先是看短視頻,然后要求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引申在職場的注意事項,再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例如面試內容,有人演人事專員,有人演應聘者;商務禮儀內容,有人演老板,有人演客人,有人演職員,有人演閨蜜。角色扮演之后各小組各抒己見進行評論。
表2是我對學生上臺演講及角色扮演的評價考核方式。
每次都要講、演、考核評分,學生們積極準備素材,考核自己的同時也考核別人,在考核過程當中思考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對比自己的不足。這種方式轉變了教師的角色,將教師從傳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咨詢者,從教學的領導者轉變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指引者,而師生之間的關系轉變成為了學習的伙伴。學生的學習模式也發生了轉變,有原來傳統的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共同參與到學習中來,將教、學、做融為了一體,將原本是三件事融合成一件事,將傳統教學中只重視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培養,而對學生綜合面能力的培養卻不加以重視的缺陷進行了彌補,有效推進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在本專業基礎技能的能力,例如做PPT、搜索資料,還能對學生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競爭意識等進行培養。
人是企業的核心資源,當前大多數企業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僅僅注重了經濟績效指標,也加入了非財務性指標,包括員工的社會適應能力、職位崗位勝任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社會責任心和誠信、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市場競爭意識、應變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發展能力、企業文化理解能力等,也就是員工的綜合素養。
通過《學生綜合能力》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普遍提高。3月中旬,學生填報高考志愿,都說想起我介紹的高職院校以及填報志愿的注意事項,根據自己的高考分數,填報志愿更有針對性、更順利了。為了做好學生們為期半年的實習工作,學校在學期末舉行了一場招聘會,有七十多家企業參與,學生們自信地穿梭于人流之中,將面試、溝通等技巧現場運用,招聘方不約而同地希望應聘者能吃苦、有責任心、善于與人溝通、有團隊合作能力。這都為《學生綜合能力》這門課的教學實踐工作提供了指引,讓我們的教學更好對接學生的高考能力和就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