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技術治理與行政監管的關系。技術治理是互聯網治理不可或缺的手段,私營商業公司通過代碼的編寫控制人們在網絡空間中的行為。在互聯網治理中,要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防控網絡風險的發生,即從技術層面化解網絡風險。在互聯網治理中,通過運用有關技術可以提高治理的效率,但是技術不能包辦一切,行政監管同樣重要,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行政監管防止技術壟斷的私營部門濫用技術損害用戶利益;二是通過日常監管與專項監管,使互聯網治理常態化。
多邊治理與多方治理的關系。互聯網治理是個世界難題,目前全球互聯網治理主要存在兩種模式——多邊治理模式與多方治理模式,兩種治理模式各有優劣。多邊治理模式強調政府在治理中的權威性與核心地位,同時吸收其他主體參與,主張網絡主權,實行自上而下的科層式治理機制。這種治理模式有利于主權國家間政府合作,打擊跨國網絡犯罪,維護網絡安全。多方治理模式淡化政府作用,主張網絡自由,反對網絡主權,提倡治理主體多元化,主體之間協商合作,實行自下而上的松散式治理機制。這種治理模式可充分發揮不同主體的作用,有利于互聯網的創新與自由。在互聯網治理中,不宜片面強調一種治理模式,要把多邊與多方有機結合起來,實行多主體協同治理模式。
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關系。在互聯網治理中,要正確處理好網絡空間行為主體享有權利與承擔義務的關系。作為網絡治理方,要確保網民、企業等行為主體有自由使用互聯網的權利,確保其網絡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落到實處,不能隨意剝奪行為主體應享有的權利。同時,作為網絡使用方,要履行不得損害國家、社會、組織和他人合法利益的義務。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要遵守網絡法律法規與倫理道德,自覺維護網絡空間秩序。
多主體協作共治與交叉平衡的關系。互聯網治理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互聯網企業、社會組織、公眾各方主體的作用,治理主體職能及其相互關系需要厘清。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政府管理部門存在職能交叉、責任不清問題,互聯網企業作為責任主體并沒有壓實責任,以互聯網協會和技術社群為代表的社會組織并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公民個人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不高,主體之間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機制并沒有建立起來。因此,面對復雜的網絡問題,要建立多主體交互式協作共治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