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研究者
發揮社會組織在地方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實踐的轉型升級,總體上應該通過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相結合的思路來推進。從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組織發展的規律看,有以下三大具體路徑:
通過社會化改革,激活社會組織活力。對于政府推動成立的社會組織,有必要通過去行政化的改革,設計有創意的公益項目,真正將農村社會力量動員起來,成為社會組織運作的社會基礎,激活社會組織的整體活力。對于自發形成的社會組織,有必要進一步充實社會組織人員,拓展社會組織服務。
引入專業社會工作,推進社會組織專業化。賢達能人參與固然是既有的優勢,但對于特殊人群的服務和管理,有必要引入專業的社會工作對其進行干預。對于矛盾的化解也需要專業人士的介入,通過借助專門的技術、方法和工具來開展。更重要的是需要專業社工從事沖突的預防和沖突的善后,通過服務來化解沖突。
通過多種方式營造社會組織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培育當地社會組織的發展。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與社會組織之間的契約關系。引進外地具有影響力的支持類社會組織,協助政府對社會組織進行孵化和培育。隨著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相信社會組織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