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晏 非 任媛媛 丁元欣 李南凱(.蕪湖市產業創新中心 .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能力是一個城市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從廣義上講,創新主體是多元的,包括企業、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等;狹義上講,創新主體主要是指技術創新主體,實質上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
從創新過程視角和創新內容視角出發,綜合20世紀50年代至今圍繞企業創新能力的相關研究成果,企業創新能力的內涵可以界定為:企業搜尋、識別、獲得外部新知識,或發現已有知識的新組合,或發現知識的新應用,進而產生能創造市場價值的內生性新知識所需要的一系列戰略、組織、技術和市場慣例。
2017年,蕪湖市擁有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4家,已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有390家,占規上企業的19.9%。擁有國家工程實驗室2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6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4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1家、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家。華東光電研究所和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公司獲批組建首批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等7家機構獲批首批安徽省新型研發機構。
2014—2017年蕪湖市企業創新投入能力情況如表1所示。從創新活動意愿來看,蕪湖市企業創新意愿在不斷增強,企業對創新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從創新經費投入來看,蕪湖市企業創新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為其開展創新活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從創新人力投入來看,蕪湖市企業創新人力投入力度不足,在人才資源激烈競爭的背景下,蕪湖市企業創新中的人力資源支撐較弱。

表1 蕪湖市企業創新投入能力情況

表2 蕪湖市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情況

表3 蕪湖市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情況

2014—2017年,蕪湖市企業協同創新能力情況如表2所示。從產學研合作來看,蕪湖市企業與境內研究機構合作占主導,與高校的合作基本維持穩定,產學研合作較為密切。從創新資源整合來看,蕪湖市在整合創新資源方面有所弱化,但也反映出蕪湖市企業技術創新的對外依存度不斷降低,企業的自主創新意識在不斷提升。
2014—2017年,蕪湖市企業知識產權能力情況如表3所示。從知識產權創造來看,蕪湖市企業的專利產出在不斷增加,但是從蕪湖市整體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有所弱化。從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看,蕪湖市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意識不斷增強,但是知識產權運用卻有所減弱。
2014—2017年,蕪湖市企業創新驅動能力情況如表4所示。從創新價值實現來看,蕪湖市企業在實現創新價值方面意識較強,通過創新獲得的收益大幅提升。從市場影響力來看,蕪湖市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布局不斷加速,國際市場影響力快速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機遇。近年來,蕪湖市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信用體系平臺建設、減少行政審批管理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放管服”改革還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同時,蕪湖市正在積極爭創中國(安徽)自貿區蕪湖片區,加快企業走出去戰略步伐。
長三角一體化的戰略機遇。圍繞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布局,蕪湖市提出在基礎設施、協同創新、新興產業、生態建設、公共服務、開放合作、城鄉治理等方面高位對接融入長三角,著力打造長三角創新驅動新引擎、江海聯運新樞紐、文化旅游新熱點、生態宜居新家園、內陸開放新高地。

表4 蕪湖市企業創新驅動能力情況
民營企業發展的時代機遇。民營企業是安徽省特別是蕪湖市創新的主力軍。2018年,蕪湖市出臺《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并及時召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同時,蕪湖市發揮國務院批復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優勢,專門組建產業創新中心,為以民營企業為主的中小科技型企業開展創新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可靠保障。
大院大所合作的政策機遇。蕪湖市具有與大院大所合作的良好基礎。蕪湖市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建哈特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成立西電蕪湖研究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智慧城市研究院;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院所在蕪湖設立技術轉移轉化中心13家。
經濟下行壓力的風險挑戰。2019年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蕪湖市必須正視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現實,積極應對伴生的各種風險,主動為企業創新紓難解困。
中美貿易摩擦的環境挑戰。中美貿易爭端由來已久,已是中美經濟關系中的重要問題。2018年以來,美國通過加征關稅、投資限制、技術管控等方式限制我國眾多產品、設備、技術、服務等進出口。蕪湖市應圍繞中美貿易摩擦開展企業專項調查,綜合分析蕪湖市企業的現狀及遇到的主要困難,從市級層面為企業轉型發展、加快自主創新提供更貼心、更實際的服務。
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中,城市是載體,企業是主體。蕪湖擁有創新的寶貴基因和良好的企業基礎,應抓住2018年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契機,把握蕪湖市企業創新的特點和趨勢,從技術、制度、合作、服務等四個方面加強創新,為企業創新能力提升保駕護航。
一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動力。深入推進奇瑞汽車、海螺水泥、新興鑄管等國有企業管理改革,完善國企公司制、股份制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國有企業治理現代化,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鼓勵埃夫特、雙翼航空、鑫科新材料等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降低對國外技術和市場的依賴水平,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領跑者。圍繞市場融資、產權保護、行政審批等方面,加大對民營企業扶持力度,促進傻子瓜子、三只松鼠、影星銀幕等民營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強化政府服務平臺資源共享和政策支持。
二是建立健全企業技術研發機構。聚焦重點產業,支持企業強化技術研發機構建設。圍繞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等蕪湖市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依托埃夫特、奇瑞汽車、華東光電等骨干企業,發展一批高質量企業技術研發機構。健全技術研發平臺體系,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發合作平臺,支持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或引進海外研發機構,加快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提升安得智聯科技、中集瑞江、美佳新材料等科技含量較高的企業的創新水平,依托政府公共研發平臺,加強技術聯合攻關。
三是支持企業做好專利標準工作。支持企業專利發明創造,推進知識產權強企建設,加強對企業發明專利和PCT專利申請及授權的資助,加強專利信息利用與科技成果轉化。推進技術標準化建設,扶持企業將重大專利技術成果納入技術標準,引導企業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制定,鼓勵企業結成知識產權聯盟和技術標準聯盟。加快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支持企業制定商標品牌發展的長期規劃和發展戰略,促進企業技術創新,提高新產品市場競爭力。
一是完善企業普惠政策支撐體系。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改進財政科技經費支持方式,以后補助、績效獎勵、梯級貼息等間接支持方式,推進企業重點開展市場需求明確的技術創新。推動企業普惠性稅收政策落實,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在所得稅和增值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地方政策配套,優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促進先進技術和科技成果向企業轉移轉化。實施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完善政府購買向自主創新產品傾斜的政策措施,不斷優化政府首購政策和訂購制度。
二是加強蕪湖支持創新政策落實。落實《關于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實施意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研發設備、人才、科技項目、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落實《蕪湖市關于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政策》《關于加快推進蕪湖市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政策規定》等政策措施,加大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平臺建設、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等方面支持力度。落實《蕪湖市促進新型工業化若干政策規定實施細則》,支持企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加速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發展。落實《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研發創新平臺打造長江經濟帶產業創新中心的實施方案》,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重大公共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并在研發團隊、研發能力、創新成果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推動企業創新人才集聚發展。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機制,落實《蕪湖市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等人才政策,加大對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以及高層次人才團隊在蕪湖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完善政府、企業和社會多元化人才培養和投入機制,加強行業技術和學科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加大對企業創新人才的獎勵力度。組織實施對企業創新人才和團隊的評選和獎勵,支持企業開展股權分紅激勵和知識價值導向收入分配試點。
一是加強與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發揮蕪湖市科教資源先發優勢,依托豐富的科教資源,積極推進安徽師范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高校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在土地、稅收、服務等方面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支持力度。支持企業與大院大所深度合作,積極探索聯合共建實驗室、人才培養實踐基地、技術創新聯盟等合作模式。整合蕪湖市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類優勢科技資源,加快打造下一代智能工業機器人、太赫茲工程中心等8個重大公共研發平臺和中科大智慧城市研究院等29個重點研發創新平臺,引導培育組建一批高水平協同創新體。
二是促進企業加速成果轉化。充分釋放企業成果轉化需求,鼓勵企業對接高等院校、研發機構高價值的科技成果,加強企業關鍵技術儲備,大力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構建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的開放式創新網絡。開放共享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完善蕪湖市科技成果信息共享與發布系統,建立線上和線下技術市場,促進國內外科技成果資源與蕪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對接,進行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支持鼓勵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組建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加大對蕪湖市成功轉化高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技成果的企業的項目支持和政策獎補。
一是構建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加快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探索組建集技術、咨詢、法律、融資、培訓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中介服務機構,健全面向企業的社會化技術創新服務體系。提升科技服務機構能力水平,引導科技服務機構差異化發展,支持開展競爭情報分析、人才評估管理、產業趨勢研判等高端服務。增強科技創新服務系統效能,完善科技服務機構協同合作和共建共享機制,支持各類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研發儀器設備資源向企業開放。
二是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體系。健全創新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發展科技融資擔保、科技保險等金融服務,探索建立科技貸款風險補償和獎勵制度,健全金融中介服務體系。設立創新天使投資基金,加大對創新型初創期企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開展高新技術企業信用貸款試點。支持企業多渠道融資,鼓勵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依靠各種融資工具擴大融資規模,引導更多企業加快上市融資步伐。
三是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的環境氛圍。積極培育企業創新文化,引導企業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深入企業開展創新宣傳與教育,促進企業的全面發展和持續創新。不斷優化企業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政府“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機制,完善“一站通”政務服務運行平臺。營造全社會創新創業氛圍,大力倡導鼓勵企業創新的城市精神,總結企業創新經驗模式,加強典型案例和成熟經驗在全市范圍的宣傳和推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企業是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應該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蕪湖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必須進一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制定和完善支持企業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推進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