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兆忠
摘? 要:黨的十九大不但明確了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
關鍵詞:施工企業;法律;信息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0-0049-02
Abstract: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not only made it clear that the strategy of ruling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law in an all-round wa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real economy, so as to develop a digital economy and a sharing economy.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aw; information management
當前,建筑企業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要提質增效就要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企,誠信經營,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走精細發展之路。為此,本文通過信息化建設,探索出一條新的法律管理方式,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1 當前建筑業法務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1.1 法務人員捉襟見肘
以國內進入世界500強的幾大建筑央企為例,專職法務人員大多在1000人左右。這個數量與萬億級的企業體量嚴重不匹配,導致法務管理的深度不夠,事前防范功能發揮不足,企業糾紛壓力較大。
1.2 合同管理流程不閉合
合同的起草、談判、簽訂、履行都由項目部完成,企業職能部門僅負責評審、審批和檢查,導致公司的合同評審意見在項目部落實率不高,企業合同的整體簽約質量不高,為后期的履行和糾紛埋下了隱患。
合同選擇性報批的現象難以杜絕。項目部往往難以將合同百分百上傳公司審批,導致一些風險難以提前發現和防控,只能等到糾紛發生后再想法“救火”。
1.3 項目印章管理易失控
由于行業特點和歷史原因,建筑企業為每一個項目部均刻制一枚公章,經備案后由項目部自行使用和管理。項目部一般對公章的風險認識不足,使用手續簡單,臺賬建立不全,公司對其監管難度較大。大量糾紛案例表明,項目部公章的使用和管理是施工企業面臨的一個多發、易發的風險點,猶如牛皮癬一樣難以根除。
1.4 授權管理效率低
授權管理涉及眾多部門和領導審批,傳統辦理模式手續繁瑣,環節較多,從申請到完成快則三四天,慢則半個月,效率十分低下。
1.5 限制交易審查難度大
目前,建筑企業基本都建立了合作商分級評價體系,對分包商、供應商實施準入評價、服務評價以及履約評價,定期發布評價結果,將高風險合作商列入限制交易名單(黑名單),進行交易限制和風險預警,懲處范圍包括所有業務。每簽訂一份合同,經辦人員都要對所有“黑名單”檢索一遍,工作量十分巨大。并且“黑名單”發布時間跨度大,限制交易期限有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甚至永久的,并不一致,時效復雜,手工審查幾乎不可能完成。
1.6 精準普法難開展
建筑企業具有點多線長、項目分散、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導致普法宣傳覆蓋率低,加之生產任務十分繁重,現場組織比較困難,主要管理人員也難以參加。這是建筑企業法律意識不強的重要原因。
2 施工企業法律信息化管理的路徑方法
2.1 施工企業法律信息化管理的定義
法律信息化管理就是施工企業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借助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以及安全技術,構建以風險防范為核心、以集中管控為主線、以合同管理為基礎的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推進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的一種現代管理方式。
2.2 施工企業法律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016年8月,以筆者為首研發的“法律事務共享平臺”成功上線運行,如圖1所示。該平臺以風險防范為核心,以集中管控為主線,以合同管理為基礎,搭建授權管理、印章管理、信用管理、律師管理等多種管理融合一體的綜合法律風險防范平臺。
平臺在建筑行業屬于首創,取得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具有創新性、集成性、實用性和安全性的特點。
2.3 法律事務共享平臺具有的功能
平臺目前具有合同管理、印章管理、授權管理、資信管理、普法宣傳、文本防偽、數據統計、信息查詢以及移動辦公九大功能。
2.3.1 文本防偽功能。平臺將數字水印防偽技術運用到業務辦理中,結合二維碼、騎縫章和企業LOGO等防偽手段,對所有合同、文件統一進行防偽技術處理,增加了文本的法律辨識度。
2.3.2 合同管理功能。平臺可以提供從合同起草、合同評審、意見復核到合同簽訂的全流程服務。平臺存儲了各類合同范本供項目部參考使用,提升了合同起草的質量,提高了評審效率。合同草案審核通過后,由專人遠程加蓋合同專用章和騎縫章,項目部完成在線打印即可。
2.3.3 印章管理。平臺通過技術加密單獨存儲了電子公章和合同專用章,可以為批準通過的文件、合同加蓋電子印章。
2.3.4 授權辦理。平臺可以提供法人授權委托書的全流程辦理服務。申請人發起流程后,平臺會自動按照設定程序分送相關領導審批,職能部門收到后在線上分別完成擬定、簽名和用印。流程完成后,平臺會自動將生成的委托書返還申請人,在線打印后即可使用。
2.3.5 資信管理。平臺可以對錄入的限制交易主體(黑名單)進行自動識別,在業務評審時自動對操作人員進行警示,降低信用審查難度,提高審查的準確性,規范“黑名單”管理,提前發出預警。
同時,平臺提供全國企業信用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失信被執行人查詢系統等數據庫鏈接端口,方便對交易主體實施初步的資信調查。
2.3.6 普法宣傳。平臺可以精準地向使用者推送、更新各種相關法律、經典案例和實務研究、普法課件等內容,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查閱,或者向法律顧問進行咨詢,以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
2.3.7 數據統計。平臺擁有超大存儲量的數據庫和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可以按照名稱、編號、類別、金額、經辦人等進行分類統計,還可以按照時間、性質、項目類別等對文件數量、標的以及辦理進展情況進行統計,自動生成臺賬和圖表。
2.3.8 信息查詢。平臺不僅支持關鍵詞搜索,也可以對各類文件自動生成專屬二維碼。使用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快速查詢有關信息,為辨別真偽、過程監控、糾紛處理提供服務和支持。
2.3.9 移動辦公。除APP外,平臺還提供與既有OA軟件、企業微信的移動辦公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登錄,實現全業務、全天候移動辦公,提高工作效率。
3 施工企業法律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效果
法律信息化管理實現管理重心的轉移,徹底解決了困擾施工企業的合同與印章管理難題,加速了法務管理與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二者的無縫對接,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增強了企業的后臺管控力
法律信息化管理借助互聯網技術,拉近了工程項目前端與企業管理后臺的距離,充分發揮了后臺對前端的服務支撐和監督保障作用,累計發現和處理相關風險隱患67.9萬項,較好地落實了法人管項目的要求,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3.2 節約了項目經濟運行成本
遠程在線打印功能節約了項目管理的經濟成本。據不完全統計,企業已節約合同印刷、裝訂、郵寄以及差旅費用2700余萬元,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和企業規模的增加,節約的經濟成本還將持續增加。
3.3 增強了企業法律風險防范能力
法律信息化實施以來,在企業規模連續增長的前提下,企業糾紛數量保持穩定,并呈現下降趨勢。與同等規模企業相比,效果更為顯著,新發糾紛數量遠低于未實施信息化管理的企業,僅占其三分之一左右。
3.4 促進了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深度融合
法律信息化實施以來,法務部門的服務保障、規范管理和價值創造作用逐漸顯現,實現了業務管理與法務管理的無縫對接。有些業務部門明確規定合同范本以法律事務共享臺上的版本為準,有些業務部門在規章制度中更是直接規定業務合同“必須統一加蓋公司合同專用章,統一進行防偽技術處理,否則,不能結算與支付”。法務管理正在由企業糾紛的化解者、風險的防范者向業務的促進者、效益的增加者以及戰略的支撐者轉變。
3.5 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法律信息化管理已經獲得2項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增加了企業的科技含量。同時,該平臺被中交企協評為2017年度中國交通企業法治建設優秀成果,獲得中建協2018年度全國建筑業現代化管理創新一等獎,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西安交通大學以及西北政法大學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企業先后受邀在全國交通法治大會、全國首屆“人工智慧與未來法治”學術會上介紹經驗,提升了企業的美譽度。
參考文獻:
[1]李霞.淺談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信息化管理[J].消費導刊,2018(21):130-130.
[2]陳培培.企業轉型發展中法律事務工作芻論[J].法制博覽,2018(35):174-174.
[3]陳軍.新形勢下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強化路徑[J].河北企業,2018(08):161-162.
[4]劉紅俠,鄭新玉.淺談企業法律風險防范的信息化管理[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3):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