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徽

及效果評價。方法:對我院治療的56例呼吸衰竭患兒的完整資料進行查看與分析研究,資料收集時間為2015年6月~2018年5月,采取隨機拋硬幣的方式分配56例患兒為觀察組和対照組,各28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人工機械通氣護理干預,對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總結護理人工機械通氣對小兒呼吸衰竭的護理效果。結果:經過兩組不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兒護理的總有效率為89.28%,對照組患兒護理的總有效率為67.86%,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兒家屬對于觀察組小兒護理的滿意度為92.86%,對照組患兒的家屬滿意度為75.00%,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呼吸衰竭實施人工機械通氣護理方法有助于幫助患兒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治療的總有效率及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字】:小兒呼吸衰竭;人工機械通氣;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2
人工機械通氣是臨床搶救呼吸衰竭患兒的重要治療手段,幫助患兒糾正低氧血癥,緩解呼吸肌疲勞,改善患兒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癥狀,確?;純烘傡o劑的安全使用[1]。人工呼吸通氣作為治療小兒呼吸衰竭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能有效幫助患兒給予自主呼吸不足提供支持,改變自主呼吸中二氧化碳殘留,減輕缺氧癥狀的出現。本次研究選取我院的56例呼吸衰竭患兒,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56例接受呼吸衰竭治療的患兒完整資料進行查看與分析研究。患兒的資料收集時間為2015年6月~2018年5月,患者年齡在1~1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1.3)歲,其中男性患兒29例,女性患兒27例。將56名患兒隨機分配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8例,患兒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病情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和均衡性。
1.2 方法
首先,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護理干預,首先為患兒創造清潔、安靜、溫馨、安全的病房環境,保證患兒在舒適的條件下接受治療,并定期對病房進行消毒,每天測量患兒的體溫、心率、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詳細記錄。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實施人工機械通氣護理干預治療:①插管護理。觀察組患兒在進行鼻氣管插管前首先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的口鼻腔、咽喉內的分泌物吸取干凈,預防感染。等到插管成功后,測量氣管在外顯露的長度,同時進行X線片檢查,協助主治醫師將導管固定于正確的位置,并做好每天的記錄工作,定時監測患兒的臨床癥狀,嚴格執行床旁交接班制度,避免發生問題,加強對護士的責任心培養。②呼吸道護理。在插管工作結束后,對患兒建立人工氣道,保持上呼吸道的防御免疫工作,由于患兒在呼吸衰竭狀態下上呼吸道無法發揮出空氣過濾、加溫防御的功能,極其容易感染外部細菌,因此必須對患兒實施吸痰護理,防止患兒由于痰液堆積阻塞人工氣道。使用0.45%的生理鹽水作為濕化液,每次間隔5小時左右使用劑量為20ml的鹽水濕化。注意在吸痰時遵守無菌原則,正確操作,吸痰過程中注意觀察患兒的反應,如有異常立即通知主治醫師。③機械通氣機監測護理。機械通氣30分鐘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血氣分析的監測力度,觀察通氣呼吸機的頻率是否符合患兒的病情發展,準確保持患兒的PH值在7.35~7.45之間,血氧分壓需控制在90~100mmHg之間,動脈血二氧化碳需穩定于35~45mmHg水平間,如果患兒的臨床情況穩定,能夠自主呼吸并且排痰有力時,可以調節人工機械通氣機的參數或者成功脫機不需再次插管。④并發癥預防護理。護理人員為保證患兒皮膚表面的光滑,需要每天擦拭患兒的身體,更換干凈的衣物,預防細菌感染,及時對穿過的衣物進行清洗消毒;為防止呼吸道分泌物無法及時排出引發肺部感染,保持患兒半側臥休息,預防壓制傷口感染細菌。使用生理鹽水對患兒面部進行掩蓋,針對無水狀態下不能接觸的位置進行無水清潔。對于留置尿管者需要及時更換尿袋,并做好尿道口護理,一日三次。為防止胃功能萎縮,在患兒生命體征穩定后24內補充營養,防止因呼吸衰竭產生并發癥。
1.3 統計學處理
將患兒的各項統計數據信息均導入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表示用(%),采取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2]。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兒的統計情況進行對比分析,觀察組患兒有效率及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小兒呼吸衰竭是兒科常見的綜合性病發癥,是威脅小兒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臨床治療中專家普遍提倡盡早使用人工機械通氣對患兒展開救治,以便幫助患兒度過危險期,但是由于患兒自身年齡小,自身的呼吸道纖毛功能并沒有完全發育完畢,自身對病毒的防御能力以及機體免疫系統還沒有健全,所以使用人工氣道會阻礙患兒纖毛功能的失水,破壞呼吸道的生理性,使得患兒濕化、過濾功能發揮不出來,最終阻塞呼吸道中分泌物的消化[3]。如果在人工機械通氣中輔之以必要的科學護理方法,那么可以確保患兒呼吸道的順暢性和濕化性,及時補充供氧充足,有利于排除患兒體內二氧化碳,最終順利度過危險期[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對于促進患兒的康復以及提升生活質量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張振華.小兒呼吸衰竭人工機械通氣的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4,(1):236-237.
劉春霞.小兒呼吸衰竭人工機械通氣的護理[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1):193-194.
穆倫鴻.小兒呼吸衰竭人工機械通氣的護理應用價值[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