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敏
【摘 要】《北京喜訊到邊寨》為作曲家鄭路創作的一首管弦樂曲,其結構為多主題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運用西南地區民族音樂熱烈歡快的音調把西南邊陲少數民族人們聽到 “粉碎四人幫”的好消息后載歌載舞的熱鬧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創作風格;曲式結構;配器特色;創作風格
中圖分類號:J6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5-0052-01
1976年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作曲家鄭路極受鼓舞,回想起自己曾經多次到祖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看到當地群眾在篝火旁歡歌笑語、載歌載舞的場景,聯想到這一喜訊,便創作了《北京喜訊到邊寨》。
一、曲式結構分析
該作品為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由引子、首部、中部、再現部、尾聲五部分構成,為4/4拍民族調式。
引子(1-5):調式為降E宮,圓號與小提琴的齊奏,猶如北京傳來的消息由遠及近、一觸即發。
首部(6-31):由主題I(6-21)、連接(22-23)、主題II(24-31)組成,主題I描繪了一幅歡快、活潑的開場舞場面,接著在主題II中敘述方式由陳述性變為展開型,調性轉到降B宮后又轉回降E宮,猶如一群少女跳著輕快的舞蹈。
中部(32-104):由過渡樂句(32-38)、主題III(39-50)、過渡性樂句變體(51-55)、連接(56-59)、主題IV(60-83)、連接(84)、主題V(85-104)組成,七小節過渡樂句巧妙地把旋律轉入極具表現力的弦樂組;通過男孩、女孩的斗舞跳出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對祖國的贊美,推動著情緒的進一步發展。連接(105-108小節):密集的節奏造就一種激動的心情,為高潮的出現作鋪墊。
再現部(109-117):全曲齊奏,營造一種舉國狂歡的場面。
尾聲(118-124):在激動中結尾。
二、配器特色分析
引子:調式為降E宮;前三小節F調圓號以三度疊加先強后弱奏的手法,營造一種山谷回音效果。小提琴I II以高八度弱震音手法造就一種緊張感;四五小節樂器以齊奏的極強力度、每拍160的速度演奏,銅管組樂器在編配上采用了夾置法,有利于音色的融合與統一;各組中的低音樂器以二八前后休止交錯進行,造就聽覺上的一種律動感。
主題I:A樂段為主題的第一次出現,樂器采用長笛與雙簧管等樂器演奏主旋律,低音伴奏樂器使用低音重拍的音型化伴奏織體交替進行。小號、長號以重音和重音長拍等形式演奏,打破節奏的規整性;主旋律長音襯托以VI音不完美結尾,短笛、長笛進行伴奏式的節奏填充,反復后使用了卡龍模仿、密接應和等手法使旋律進一步加深印象。
連接:樂器選用表現力較強的小提琴與具有“無音起奏,超弱音”特點的單簧管演奏分解和弦環繞跳躍式琶音下行進行過渡,華麗中不失活潑。
主題II:B樂段調性轉入降B宮,雙簧管進行獨奏演奏,運用具有濃郁苗族音樂特點的倚音風格與伴奏圓號的長音襯托相結合的手法,使整體音響色彩更具風味。28小節調性轉為降E宮,采用齊奏手法,音色、音量、力度等與前面形成對比,打擊樂木琴、排鼓、鈴鼓的加入使旋律獲得了新的色彩,起調色板的作用;排鼓、鈴鼓聲就像女孩頭上、耳朵上的首飾叮鈴作響。
過渡性樂句:通過節奏的上升、音區的拉大、音量的加強、節奏重音的使用,第34小節達到音量的最高且加入了木魚、吊鈸等新的音色,緊接著旋律由長笛、小中提琴演奏,三小節的抒情與前面的強烈演奏形成反差,為主題III的出現做鋪墊。
主題III:C樂段主題轉向小、中提琴,通過減少銅管組、木管組樂器,使旋律更加柔美與抒情;木魚、鈴鼓的出現,讓音色變得更加明朗;采用小號呼應疊制、小提琴的高八度演奏、長笛高聲部和聲點綴等手法,使弦律更具有豐富性,推動情緒進一步高漲。
過渡+連接:通過使用變奏手法進行過渡性樂句的總結,長笛、短笛以顫音結尾,緊接著進行銅管組為主的長音演奏。第58小節調號轉為C宮,銅管組重長音退出、力度減弱、切分節奏的使用,使音量平衡、節奏更加輕快。
主題IV:D段主題以獨奏、齊奏的形式在C宮F宮中轉換進行,充分利用雙簧管富于表現力、歌唱性的特點獨奏演奏主旋律,伴奏以弦樂組切分音型的伴奏肢體演奏;齊奏時,雙簧管給予情感、音量的加強,單簧管、小提琴II等樂器使用主旋律支聲復調手法進行呼應。
主題V:由兩段構成,第一段調號C宮,小號演奏旋律,曲調粗獷豪放,象征著小伙子健美、豪壯的舞蹈動作;第二段93小節調號轉入降E宮,號角聲的加入,音響長達四拍,預示著高潮的到來,弦樂以跳弓的手法進行,猶如女孩輕快跳躍、男孩在喝彩一樣,后運用移調重復雙音齊奏的手法把情緒進一步推動起來。
高潮再現:為A樂段的旋律再現,情緒熱烈,與A樂段相比加入了木琴、鈴鼓、吊鈸、排鼓等新的音色,伴奏形式更加復雜,以全樂隊合奏的形式營造出一種歡騰的場景。尾聲采用琶音、顫音、震音等手法推動著情緒在高潮中結束。
三、結語
該作品采用了我國西南地區苗族、彝族民歌為素材,以歡快活潑的舞蹈性節奏貫穿始終,配器手法簡練生動,采用分裂、模仿、對比、重復、和聲等手法使音樂具有鮮明的個性與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陽丁玉.《北京喜訊傳邊寨》賞析[J].藝海,2013,(4):50-51.
[2]鄭路.談管弦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J].人民音樂,1979,(Z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