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一、指導思想
以《課標》為依據,以《綱要》為依托,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的認知、身心發展及動作技能形成的規律,從排球的對抗、健身、娛樂等功能進行教學設計。本課從“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激發學生運動興趣”的教學理念出發,設計的所有練習方法均從“會比賽”出發,通過單一身體練習、組合練習和比賽等提高學生傳球能力,利用簡易羽毛球架作為輔助教具,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按照課堂實際情況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動作示范,學生的互動學習、小組合作,及師生評價、生生評價,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提高,動作技能得到完善,體能得到發展,評價能力得到提升,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根據《課標》要求,排球技術的學習始終貫穿及滲透在整個教學中,根據排球運動的特點,參加排球運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力量、速度、靈活、耐力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并能改善身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狀況,而且還能培養機智、果斷、沉著、冷靜等心理素質。通過排球比賽和訓練,可培養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傳球是排球運動的基本技術之一,主要用于銜接防守和進攻。《排球:正面上手傳球運用方法2》是水平四(八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排球》中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本單元共設計了16個課時,體能維度設計了12個課時,運用維度設計了4個課時。本課是運用維度的第2個課時,重點是傳吊結合,更多的是讓學生在實戰中掌握和提高技術,并能夠運用到比賽中,達到真正地會“玩”排球,會比賽。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水平四的八年級學生,就排球技術而言,因為授課學生所在的學校是市排球傳統項目學校,因此學生有著較好的排球基礎和球感。通過排球傳球的課堂教學,學生的體能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特別是相關的排球運動所需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但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存在差異,該班1/3的學生能力較強,因此,合理安排體育骨干,采用“一帶二”的小組合作式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習,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較高,并對排球比賽有著強烈的憧憬和向往。
四、設計意圖
根據對教材和學情的深入分析,設計更接近比賽的任務型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個人練習增加到2名學生為1組的合作學習,最后形成4名學生為1組的小組比賽,筆者始終要求學生在判斷合理擊球點的前提下做出正面雙手上手傳球的技術動作,并能在將球傳高的基礎上完成傳吊結合的動作。讓學生有意識地主動學習和探索,同時在任務驅動式的方法下進行練習,在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改善動作,提高動作的穩定性,加強學生戰術運用的能力。
五、片段呈現及設計意圖
片段1:準備部分。
片段呈現:根據排球正面雙手上手傳球的動作結構和特點,筆者在熱身環節中加入了排球的專門性腳步移動步伐練習、手指手腕操,及拋球+傳球+摸地+跳起來接球(單、雙手)的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不僅希望能達到熱身的目的,也能為學習傳球作準備。為了使本堂課的基本部分銜接得更加流暢,加入專門性的排球準備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對主教材的學習和掌握,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彈跳、空間判斷等能力,為下一環節作好鋪墊。
片段2:基本部分。
1.單一身體練習:網前自傳傳高,撥球過網,對面同伴接球。
片段呈現:學生在準備活動時已經嘗試了傳球后單手接球的練習,教師稍作改動,在自傳傳高后將球撥過網,并提出新的練習要求:練習時注意半蹲;傳球和吊球動作協調配合;對面學生半蹲移動將球接住。通過簡單的示范講解,學生便能迅速進入狀態,按照要求完成練習。在這個練習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2名學生間的合作,要求練習者盡量吊球到對方手上,方向準確。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學生體驗傳吊結合的技術動作,并在5分鐘左右的練習過程中,教師通過語言提醒和示范,糾正和提高學生的動作質量,并強化合作練習的配合意識。
2.組合練習:砸地+網前自傳傳高,撥球過網,對面同伴接球;接對方拋球,網前自傳傳高,撥球過網,對方接球;接對方拋球,向前自傳球傳高,撥球過攔網手。
片段呈現:3個組合練習的難度循序漸進,從傳自己砸地的球接吊球到接對方拋球后完成吊球,最后吊球過攔網手3個梯度。
設計意圖:在單一身體練習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傳吊動作銜接不夠連貫,主要原因是沒有蹲下去傳球,導致傳球沒有高度。那么,在原先練習的基礎上,加入砸球這個部分,一方面學生為了能夠迅速移動到球的下面傳球,被動地做出下蹲的姿勢,解決傳吊動作銜接不夠連貫的問題,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喜歡砸球這個環節,較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讓課堂氛圍活躍起來。當學生能夠較好地將自己的球通過傳球+吊球處理過網后,教師提高難度,要求隔網接同伴的球傳高后撥球過網,2名學生的配合又加大了難度,合作意識進一步加強。同時,這樣的設置更接近比賽,能夠將對面的球撥過去,讓學生慢慢地體會到比賽的意義。在真正的比賽中,防守方必定有攔網手。對面學生由接住球變為攔網,學生能夠親身體驗攔網的動作,明白攔網也是排球比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掌握更多的排球知識,同時,也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傳吊能力,加強學生想比賽、能比賽、會比賽的訴求和能力。
3.比賽:“2對2”隔網比賽。
片段呈現:當學生的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可組織學生進行對抗比賽。2名學生為1組,球在本方場地內擊球次數不限,接同伴的拋球,傳球1次,并將球成功撥過網得1分,傳3次及以上并撥球過網成功得2分。先得10分為勝。筆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有幾組能力較強的小組,他們能夠自己傳1次,同伴吊球過網,并結合之前學過的墊球等相關的技術動作進行教學比賽。
設計意圖:2對2的隔網比賽,學生學會運用戰術得分,同伴之間加油鼓勵,課堂氣氛達到最高潮。學生在比賽中漸漸感受到排球運動的內涵,那就是團隊配合以及頑強拼搏,并在比賽中完善了傳球和吊球的技術動作,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練排球傳球技術動作。
4.體能練習:網上傳球。
片段呈現:“網上傳球”目的是發展學生的上下肢協調能力以及彈跳力。2名學生為1組,1名學生跳起舉球至網上,另1名學生跳起拿球。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學生強化了攔網動作的意識,明白要在網上處理球,并且起跳要雙手超過網,有一定的挑戰性,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了發展體能的目的。同時,不改變場地器材,更大限度地做到一物多用。
片段3:結束部分。
片段呈現:在放松環節,筆者通過一段“天天向上”韻律操,在音樂的伴奏下,帶領學生身心得到放松。
設計意圖:韻律操不僅讓學生進入放松狀態,而且,通過歌詞的帶動,引導學生能夠在平時學習和生活中都有“天天向上,自信滿滿,永不放棄”的排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