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驥 張海濤
運球技術是籃球技術的基礎之一,也是比賽中最常用的技術。小學生專注力較差、有意注意持續時間較短,而技術教學又需要反復地練習,容易使學生在學練一段時間后失去興趣。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練習,利用富有挑戰性的小游戲,有效解決了這一矛盾。下面以二年級《籃球:原地運球》一課為例與大家探討利用小游戲提高學生控球能力的方法。
一、準備部分:情境激發學練興趣
在準備部分,教師創設“讓小籃球成為小寵物”的情境,帶領學生完成5節關節活動操,在達到熱身目的的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熱身活動后,組織學生進行“跳跳蛙”游戲,要求學生2人1組,在歡快的音樂聲中,1人模仿青蛙跳,1人單手扶跳躍學生的后背來初步體會手隨球“一按一提”的感覺。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次課內容——運球手型,并鞏固原地運球動作。學生練習之后,教師提問“有個小秘訣能讓你手中小寵物更加乖巧聽話”,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
二、基本部分:游戲提升控球能力
游戲1:“圈上運球”。開始主教材教學環節后,教師利用情境“讓你手中的‘小寵物在圓圈內跳躍”引導學生在擺放的限制圈(呼啦圈等)內運球,讓學生通過控制籃球落點進一步鞏固原地運球技術動作(圖1)。
游戲2:“紅綠燈”。隨著練習的展開,學生容易出現低頭運球的問題,這時教師設計了“紅綠燈”游戲,要求學生根據交通信號燈“紅燈”“綠燈”的變化情況作出選擇,如,“紅燈”——停止、“綠燈”——運球。由此,引導學生明白在運球時要抬頭隨時觀察場上的變化并作出正確的判斷。練習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大難度,如,在2個信號燈的基礎上增加“黃燈”——換手運球。
游戲3:“十字形運球”。經過前述2個游戲練習之后,學生原地運球時已經能夠控制好籃球并做到運球時抬頭。“十字形運球”游戲進一步加大難度,綜合前述2個游戲的特點,要求學生既要控制好手中的籃球還要能抬頭觀察場上變化,以此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控球能力和運球時要抬頭的意識。練習時,要求學生將跳繩擺放成“十字形”,利用“十字形”的2條線規范學生在運球時雙腳的站位(圖2),之后教師在學生練習時不斷地跑動變換位置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運球的同時抬頭看教師及其手中出示的數字,并且能夠大聲喊出來。當教師跑到學生們正后方的時候,學生能根據教師的位置改變運球姿態,做到換手換腳轉身繼續運球。通過教師不斷變化位置帶動學生原地變換運球姿態來提高控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