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紅梅

“安全生產宣傳咨詢日那天,我特意前往現場學習,鞏固專業知識。”大慶石化化肥廠供電車間一開班,王秋梅就在“今天我是班組安全監督員”的活動上分享了工作收獲。
近年來,大慶石化各單位借“安全生產月”東風,以“簡單、有用、高效”為原則,創新活動形式和載體,努力讓班組安全“活”起來、“動”起來,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員工的安全意識、提升安全技能,助力企業安全生產和安全發展。
有關安全文件的學習如何從單一的傳達變為新穎的互動,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大慶石化化工三廠結合安全學習內容,將相關的違章操作圖片下發給各車間,并由各班組組織員工“找碴”,在分析、討論的互動中幫助員工快速、有效地消化所學知識,提高預防事故的能力。
該廠苯乙烯車間的安全員牛壽旺組織生產一班的員工在學習高空作業注意事項后,放映了一組高空違章作業的幻燈片,讓大家一起來“找碴”。
“安全帶未高掛低用”“安全帶未掛雙鉤”……員工們爭相搶答,但仍有一處隱患未被發現,現場一度安靜下來。就在這時,員工侯寶慶看出了破綻:“安全帶有破損,不具備安全使用條件。”
“這組圖中的違章行為較多,想全部找到確實有難度。于是我從安全帶本身入手找答案,發現安全帶顏色老舊,安全繩上有瑕疵。”侯寶慶告訴記者。
“有點兒緊張導致最終成績不是很理想。平時練習45秒輕松搞定,比賽時卻多用了10秒”。參賽的青年員工李冰寒感慨道。大慶石化煉油廠成品車間舉辦佩戴空氣呼吸器比賽,以“亦講亦賽”的形式開展班組安全活動。“心動不如行動,在參賽中才能檢驗技術要領運用的準確性和熟練度。”
一聲令下,參賽員工迅速進入競賽狀態:佩戴面罩、檢查面罩密封、肩背氣瓶、安裝面罩供氣閥……動作嫻熟、一氣呵成。最終,88工段的班長趙玉慶穩中求快,僅用31秒就流暢地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并因操作標準、規范、熟練,被評為優秀。巾幗不讓須眉,女員工董艷萍以1秒之差獲得第二名,同樣贏得了現場員工的尊敬與掌聲。
四個班次分別賽完后,評委團點評了參賽員工的表現,嘉獎了18名達標員工。“參賽者們表現出敬業的精神和專業的技能。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員工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增強了應對突發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也為平穩生產提供保障。”
當了主角卻不開心,反倒有些慚愧。這一幕發生在大慶石化儲運中心的倉儲三車間叉車班。該班組通過自導、自演、自講違章過程,并制作成“電影”,幫助員工認識違章操作的危害。
該創意由資深叉車司機劉賀提出。他將日常容易忽略的問題收集整理,并克服了前期拍攝、后期制作等環節中的諸多困難,讓“電影”成功“上映”。“電影”中放大了3名司機因為單純追求工作效率而造成的疏忽溝通、駕駛超速、托盤超高等行為,警醒員工注重產品傾倒、車輛碰撞、遮擋視線等安全問題。
“唉!少問一句話就成了主角!”回想起自己成為“主角”的經歷,叉車司機王龍仍然是一臉的遺憾。正常情況下,王龍應該打開叉車車門,向貨車上的裝卸人員確認:“車頂上的物料碼齊了沒有?”待對方回答碼齊了,才能卸下叉車上的物料。但那天,他只是目測了一下,省去了這個確認環節。“我既懊惱自己的表現,但同時也牢記此次的失誤。”
題材新穎的“電影”一經播放,立刻引起眾人圍觀。“開叉車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身邊人演‘電影’。”“電影”演完了,大家的心情卻是“大反轉”:主角牢記自己的不安全行為,觀眾對后果的嚴重性有了入腦入心的認知。“以后,別說主角,班組里連配角都難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