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曼
(武漢市第一醫院,湖北 武漢 430022)
胃癌在我國是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并且死亡率較高,居于榜首[1]。在診斷方面,其早期的診斷率低,直到中晚期時才能發現。在治療上則采用化療方式,但是也隨即出現了免疫力下降、生活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如何為胃癌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提升免疫力和生活質量成為本次實驗的主要討論目的。故而,實驗選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胃癌患者為討論的對象,通過分析護理方式的有效性,進一步判斷針對性護理對患者病情的優化成效。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胃癌患者為討論的對象,入選的患者共68例,根據患者的化療先后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患者年齡子啊38-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9±4.7)歲,均已確診為胃癌的中晚期。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本次實驗主要采用的是多藥聯合的化療措施,并且以靜脈注射為主,以六周為一個治療周期。對照組采用一般性護理,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首先,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特別是癌癥患者,他們對疾病有著較大的恐懼,情緒低落,除了生理上的障礙,還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經濟壓力等,容易放棄治療。故而,護理人員需要主動的和患者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治療信心,給予心理支持。與此同時,對于已經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需要給予相應的護理改善,緩解病癥。在飲食護理上更加需要詳細的指導,以及如何預防惡心、嘔吐問題。積極地開展營養護理支持,能夠保證患者維生素的補充等,有利于提升身體機能,應對疾病。最后,需要加強對患者的病情進展分析。
本次實驗在評價標準方面采用癌癥的評價量表進行分析,繼而可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無效四個方面。其中,完全緩解指患者腫塊消失;部分緩解則是腫瘤直徑縮小比例超過50%;穩定指患者腫瘤病變情況縮小超過25%;無效指上述情況均不達標。總有效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總人數°100%。此外,我們將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SF-36的生活量表評價,從八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完成分析。最后,將對比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況以及生存率問題。
在本研究中對數據將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并采用專業軟件SPSS19.0進行具體的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選擇以(均數±標準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進行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就本次實驗的數據中來看,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79.41%(27/34),對照組則為61.76%(21/34),兩組差異顯著。此外,觀察組患者在SF-36的生活質量評分上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與此同時,觀察組患者在免疫功能指標上也表現較好,在IgG、IgM、IgA三組指標上,觀察組護理后結果分別為(7.75±1.25)g/L、(0.98±0.31)g/L、(2.45±0.52)g/L,對照組則為(5.78±1.22)g/L、(0.84±0.21)g/L、(1.43±0.32)g/L。

表1 兩組患者SF-36生活質量評分對比分析(例,%)
胃癌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化療所帶來的不利影響,病患痛苦大,在這個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能減輕化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促使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提高生活質量。在化療的同時,護理人員通過針對性護理,能夠對患者出現的焦慮、緊張和抑郁情緒進行疏導,并且能夠減少由于情緒所產生的胃腸道反應、腫瘤增長等[2]。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患者也會由于藥物作用而導致嘔吐,因此,營養程度不達標,此時,實施針對性護理加強飲食指導具有必要性。
通過科學的、有效地護理指導,能提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生活質量,這對于胃癌患者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病情。從本次實驗中看,患者除了在生活質量的改善上十分顯著,在免疫功能,營養不良狀況上也得到了優化[3]。在護理干預后,患者能夠正確的認識病情,并積極地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胃癌化療患者提升生活質量,提高免疫功能,有利于病情的緩解,效果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