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昉
(江蘇省徐州市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2)
顱內腫瘤在神經外科臨床治療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是一種源自腦底顱底、顱底腦上面、顱底骨本身和顱底骨下面的腫瘤,此種腫瘤可以向頭部發展,侵入顱內,也可以向尾端發展誘發垂體瘤和顱咽管瘤等[1]。本研究在顱內腫瘤圍術期展開對患者針對性細節護理,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入住我院治療的患有顱內腫瘤的80名患者。運用隨機數字表法將80名患者分成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對二組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開展此研究。
1.2.1 對照組患者采用慣例護理措施
即對患者術前進行禁止飲食,全方位調查等一系列常規護理,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對體溫、皮膚、引流物等進行密切觀察,加強對手術創面與并發癥防范的護理,研究組:采用更為優化的護理方式,進行術前訪問、護理評估、術中加強配合、術后訪視等一系列的細節護理。
1.2.2 術前訪視和護理評估
(1)護理評估:術前1小時,由巡回護士攜病歷、根據手術方式、麻醉方案到患者床旁進行術前訪視。(2)心理疏導:顱內腫瘤切除手術危險系數高,切除難度大,患者在詳細了解手術方法與自身病情后,難免產生擔憂恐懼的心理。與患者加強溝通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患者家屬的作用,家屬對手術進行充分的了解后就能對患者進行更深一層的疏導溝通,減輕患者術前壓力與擔憂[2]。(3)術前宣教:責任護士要對患者的手術方式,過程,手術部位等一系列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做好患者術前準備。
1.2.3 術中配合
(1)責任護士在手術前對患者詳細情況進行分析,包括診斷結果,精神情況,基本信息,皮膚狀況,神經系統的完整性,手術類型,手術位置等進行評估。在手術過程中,需要對患者肢體進行必要的約束,使患者在加固的同時也要保證舒適性,向患者進行解釋從而取得患者配合,使其具有心理準備,一旦患者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向醫護人員報告。(2)防止患者術中體溫過低:圍術期患者可能因為所處環境,麻醉,皮膚消毒,大量藥品輸入,術中出血等原因引發在術中發生體溫過低的情況,從而導致創傷面發生感染,創面凝血發生異常。所以做好患者的保溫工作十分重要,對患者輸入的液體進行加溫處理,手術完成后用溫水擦凈患者皮膚。保護其自尊。(3)嚴格的體位管理:手術開始前,根據手術過程的需求,護理人員需將患者固定為手術需要的體位,在保證手術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患者肌肉受到傷害,在受壓位置采用凝膠墊、保護圈、橡膠氣墊等措施,嚴防壓瘡的產生,同時也不能忽略醫療器械相關性壓瘡的發生。如果手術中要進行位置的調整必須重新檢查。護士每1到2小時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檢查,并做出相應調整。對側臥位、俯臥位的患者尤其注意其面部、口唇、眼睛、耳朵等部位的檢查與防護。
1.2.4 術后隨訪
在患者手術后3天內進行訪問,調查患者術后恢復情況以及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的滿意程度。
對患者的術后體溫、壓瘡發生率、術后蘇醒時間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觀察比較。
使用SPSSl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 n=80)

表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盡快康復,我科室倡導手術實施細節護理配合,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分析,包括腫瘤特點,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情況等,做好準備;手術完成后要對不同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從而使患者快速康復。此次研究中,試驗組在圍術期接受針對性護理后,患者術后的并發癥產生幾率大大小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短,滿意度也比對照組更高,組間比較P<0.05;綜上所述,通過對顱內腫瘤患者圍術期進行針對性細致護理,可以減少術后病發癥的產生,提高患者滿意度,是一種值得推廣的護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