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亞蘭
摘 要:設計與空間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設計是創造秩序感、一致感和控制性。皮耶特·奧多夫設計的花園中,結構是放在第一位的,通過合理的結構配置混合種植不同層次的植物,營造詩意和諧的秩序感。皮耶特·奧多夫著迷于植物的形態,通過觀察植物在生長周期中的行為方式,讓植物在園林中一年四季美在不同的季節。他在園林設計中不會選用形態分明的基底植物作為園林的導向性種植,更看重的是植物的結構而不是花朵的顏色,強調植物整個生命周期的美麗,并創造出一種自然棲息地的感覺。
關鍵詞:景觀設計;結構;時間;空間
皮耶特·奧多夫(Piet Oudolf)于1944年10月27日出生于荷蘭哈勒姆,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荷蘭花園設計師、園丁和作者,有著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的景觀設計大師,是荷蘭自然美學景觀的領導者。關于自然、時間與空間有著獨特的思考和深刻的理解,是“新長青植物”運動的領軍人物,目前與妻子Anja居住在荷蘭的Hummelo。皮耶特·奧多夫在景觀設計意義的探尋上有全新的思考,縱觀他設計的景觀項目,在整體的設計表達中無不體現出時間、空間與生命三者之間密切的關系。在城鄉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人們對生活環境的審美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深刻認識到不同地域的生活環境塑造要展現該地域的特質,要適應該地區生態環境的調節,應該把人們對于環境的審美需求和對于環境的功能需求相結合,營造適于人們生活需求的別樣景觀設計。皮耶特·奧多夫悠然野性的詩意花園,極具地域特征,更加符合當前人們的審美需求,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
一、層次性的植物結構
在皮耶特·奧多夫設計的花園中,花園整體的結構設計是最為突出的,通過不同層次的植物來體現出花園的整體結構。他所強調的結構包括每一處不同種類喬灌木的配置,每一朵花開的顏色和每一處草生長的形態,創造出植物生長的自然秩序。皮耶特·奧多夫在設計的花園時通過對植物合理的結構配置進行混合種植,形成了明確的圈地,這樣的設計手法相對于人工模塊式的植物配置少了許多精心雕琢,創造出了一些不可思議的自然景觀和驚喜。
Hauser & Wirth Somerset Gallery將一座18世紀的農舍改造成藝術展覽空間,皮耶特·奧多夫為藝術展覽空間后面的農場創造了一個新的景觀設計。舊農場經過重新設計之后,每平方米分布的植物都各不相同,大約種植了27000株植物。皮耶特·奧多夫在植物的數量和植物的種類上經過了整體的設計思考,整個花園看起來是隨意的組合,但其實都是經過設計師精心的布局才達到這樣自然的效果。通過考慮不同植物的顏色、形態、植株的高矮,按照一定的比例嚴謹地安排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松散狀態,同時實現了安靜而又狂野的效果。
景觀設計的重點是要體現出包括植物在內一切有形物與空間的結構關系,以花園設計來說,花園的景觀設計是要創造一個花園的整體秩序,植物的顏色、形態和株高總體上要是一致的。對整體植物的生長周期、植物配置的層次要有一定的控制性。皮耶特·奧多夫曾說過:“如果花園的結構是正確的,那么花園將能夠正常運作”。換句話說,雖然你擁有大量美麗的植物,但是你也不一定擁有美麗的花園。只有把不同層次的植物與花園的空間通過合理的結構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自然而又和諧有趣的花園,并達到意想不到的景觀效果。
在花園設計中,皮耶特·奧多夫善于利用組群、飄帶和重復的結構來表達主題景觀。其中,組群的方法是綜合利用不同大小形狀的植物群,或隨機穿插或重復排列,從而形成具有整體性和節奏感的植物情緒。飄帶的方法是沿著長長的花徑使用植物條塊交錯種植,整體的景觀效果就像流動的河流富有節奏感。重復的方法是使用具有較長開花期和不同開花期以及具有獨特個性的植物相互組合,用這些富有節奏變化的方法創造一種地方感。在此基礎上,奧多夫采用一種新的“窗簾式”種植方式,基于植物的結構,與其他植物相匹配,填補植物的莖和葉之間的空間?!按昂熓健钡姆N植方式讓景觀設計從整體出發創造出虛擬和真實相互交替的幕布般的效果。這些結構方法的應用使不同類別的植物能夠更好地匹配和相互印襯,實現了設計特征的一致性。
二、植物形態的流動性
福岡伸一在《生物與非生物之間》里面提到,生命是動態平衡中的流動沉淀。他認為生命擁有兩種能力:維持當前秩序的能力、培育新秩序的能力。在較少人為干涉的大自然中,植物順著四季生長,一個成熟植物群落的形成最少需要兩年時間,在這一群落形成的過程中,花朵不會因為季節性的凋落而失去存在的意義,每一株植物的興盛和衰敗都體現出了時間的完整性。皮耶特·奧多夫曾說過:真正的野性之地是沒有人看到過的地方。我們不必為了追求野性的美而大肆宣揚只有真正的野性的才是最美的,當我們真的覺得某一處的花園是如此靈動美麗時,其他人才會意識到這一點。
與其說皮耶特·奧多夫是一個景觀設計師倒不如說他是一個以花園為畫布,以植物為“顏料”來畫畫的畫家,他追求幽然野性的自然園林景觀。與一般規整的園林景觀設計不同,皮耶特·奧多夫的景觀設計中淡化了植物的邊界,他觀察植物在生長周期中的行為,并被植物形態所吸引。在設計過程中,他通常將許多不同類型的植物組合在一起,通過構建合理的自然植物群落,使植物隨著季節的自然變化煥發出不一樣的生機。他的設計結合了觀賞草和具有可塑性的多年生植物,特別強調本土植物,創造了植物的草地景觀。這種想法創造了一種效率感和場景感,從早春到夏季的高潮,直到秋天植物顯示衰敗后的簡單美。所謂的生命是不斷地生長和重新開始,而不僅僅是在短暫的夏季開花。他欣賞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精致的幼苗到開花,再到播種和垂死,植物的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化,完美地融合時間和空間。這是一種創造力,將藝術家的視角與對植物行為的深刻理解聯系起來。此外,他還通過裝飾小植物和高大植物在花園中創造了一個透明的“屏幕連接”使植物具有光影動態,創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神秘感。
三、印象派繪畫的光影效果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達芬奇曾說過:任何事物只要放進流動的光影里面就變成了永恒的生命。
皮耶特·奧多夫認為花園應該全年都有生命,所以他的花園景觀是可持續的,冬天看起來也很好,有不一樣的風光。皮耶特·奧多夫在設計時,把花園規劃成一個個小的植物群落,在這些植物群落里搭配不同形態的植物,讓這些植物混合生長,植物與植物之間此生彼落,不同季節呈現出不一樣的景象。在設計過程中,皮耶特·奧多夫考慮了植物如何生長與衰落,以及它在生命周期中如何與周圍環境相關聯。正如他說:“如果你從四季的眼中想到花園,那么你想到的不僅僅是夏天,你不僅會關注花朵,你也會開始接受植物的枯萎和凋零?!?/p>
皮耶特·奧多夫也擅長使用各種基色植物,色彩柔和,亮度低,沒有強壯的形狀,可以引導種植,從而形成一個自然棲息地的感覺。
皮耶特·奧多夫最令人驚奇的事情是他使用植物在他的浪漫風景中創造了一種朦朧的色調。五彩繽紛的色彩和喧囂的天空非常像印象派油畫,創造了印象派繪畫的光影效果。然而,對于他來說,顏色不是花園的焦點。適合的植物種在適合的地方,那么色彩則會很自然地降落在這個的地方。
他意識到,取代乏味和無聊的景觀設計是基于連續的植物顏色的使用,培養不同的雜交品種,并保留使用一些衰亡而垂落的物種。一些深棕色的頭部可以較好地表現仲夏的顏色。通過不同時期不同植物的不同顏色,營造氛圍,同時誘發情感色彩,并嘗試建立自然的想象力,用他的話來說就是“生也好,死也好”。這種設計風格在景觀設計領域中是革命性的,但坦率地說,這種風格可能比它的生態意義更加美麗。
四、結語
我們經常使用“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來描述如同天然造化生成一般的人造景觀。在當前的園林景觀行業發展過程中部分設計師由于過于注重文化景觀,忽略了風景的野性美,對風景的審美尺度有了整齊劃一的標準,丟失了自然景觀應該有的野性之美。皮耶特·奧多夫在世界范圍內擴大了景觀設計的影響,重新定義了景觀設計的意義,讓人們對景觀設計有了新的認識。皮耶特·奧多夫談到的野性之美是對審美形態的豐富和延伸,它呈現出不同的審美形式。親近自然、擁有綠色環境,是人類一直追求的愿景,未來的風景園林設計,在彰顯文化底蘊的同時,應融合景觀的文化和野性美,以體現景觀中的設計理念和文化創意。
參考文獻:
[1]龔愷.皮耶特·奧多夫和他的野趣花園[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1).
[2]白鶴,蘆建國,冉冰.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營造——以紐約高線公園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作者單位:
武漢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