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飛
摘 要:龍泉青瓷制作工藝大體上朝藝術瓷和日用瓷兩個方向發展,將其用于制作樂器是其工藝創新的一個大膽嘗試。文章簡要追溯青瓷工藝制作的歷史,通過掌握中華民族傳統樂器中吹管和拉弦樂器特點,研究并成功制出青瓷嗩吶、青瓷笛子、青瓷二胡等。通過一定的驗算和調整,使得青瓷樂器實現了造型藝術的創新,而且實現了青瓷與音樂的融合,并呈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樂器所沒有的音色。研究發現,瓷樂融合讓樂器成為了工藝品,也使工藝品成為了樂器,青瓷樂器將傳統民間工藝和民族音樂有機融為一體。
關鍵詞:龍泉青瓷;瓷樂;民族特色;工藝創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5年度麗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龍泉青瓷瓷樂工藝研究”(LB20150512)研究成果。
在中國的瓷器王國里,青瓷在造型、釉色、燒制技藝等方面可謂達到了陶瓷藝術的一定高度。其中,龍泉青瓷在技藝傳承與發展中具備了特有的青釉配置、多次施釉、厚釉燒成和開片控制等獨特的制作工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在周恩來總理的倡導下,龍泉國營瓷廠恢復并創新龍泉青瓷的傳統燒制技藝,實現了活態傳承。鑒于其獨具個性特征的傳承與創新,龍泉青瓷燒制技藝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入選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盡管中國是一個傳統陶瓷技藝傳統的國家,但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還是唯一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近年來,青瓷傳統燒制技藝陸續入選國家級和世界級非遺名錄,激發了圍繞青瓷制作工藝的創新。其中,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是青瓷制作工藝的造型、用途和跨界融合的創新。
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使得陶瓷藝術擺脫純工藝技術,融入音樂形式而形成新型陶瓷文化。這種制作工藝的創新是中國陶瓷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各種瓷藝創新的大背景下的局部創新。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并兼具獨特的藝術個性。無論是研究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本身,還是將其放在陶瓷制作工藝創新的大背景中,龍泉青瓷的瓷樂融合技藝都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應用價值。
一、龍泉青瓷的瓷樂融合意義
僅就龍泉青瓷的瓷樂融合研究與實踐探索而言,目前主要是由麗水學院的龍泉青瓷協同創新中心推動開展。鑒于其跨越一級學科的特征,項目主要由麗水學院的中國青瓷學院和民族學院協同開展。在其技術應用環節,該項技術初步實現了校企和校地的有效銜接,得到了龍泉市政府和部分青瓷制作企業的積極參與和支持。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實現了制作工藝流程上的傳承與創新。從目前的研制進程看,龍泉青瓷的瓷樂融合主要是以翻模制作為主,在工藝上與國內有些高校開展的瓷樂融合技藝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明顯的是,將此構想應用于龍泉青瓷,并產出系列成果,是在青瓷傳統燒制技藝傳承與創新的新趨勢中的有益探索。
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有利于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發展。它是以傳統文化藝術為主體,吸收多元有益文化,推動龍泉青瓷與音樂文化藝術的融合。它有助于發揮龍泉青瓷傳統燒造技藝的技術優勢,多元地呈現龍泉青瓷在造型、用途上的特殊性。它將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藝術植入青瓷藝術中,通過文化、藝術、技術的疊加,立體地增強龍泉青瓷的附加值,有助于開拓龍泉青瓷產業化新路徑。瓷樂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青瓷的審美和實用范疇,有利于青瓷在傳統的器形之外賦予更多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它已不再是工匠技藝,而應稱之為藝術家的創造。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可以滿足人們對高品位有文化附加值產品的需求,使青瓷產品不僅僅作為使用器皿,更承載了文人雅士對美的一種欣賞和追求,給浙江省的特色文化傳播和文化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瓷樂融合有利于青瓷和音樂等其他姊妹藝術結合進行創新實踐,更有利于院校探索產、學、研結合的教育改革模式和藝術設計專業的特色建設發展,促進學術理論運用實踐交流,促進龍泉青瓷行業的藝術創新水平。
二、龍泉青瓷工藝創新
龍泉青瓷工藝創新的一個嘗試就是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這種瓷樂融合是借鑒景德鎮瓷樂技術,運用龍泉傳統技藝制作青瓷樂器。瓷樂融合有助于發揮高校分析材料學研究龍泉青瓷原料、燒制成型、釉色等傳統工藝技術,結合龍泉青瓷大師們的實驗燒制,使之達到瓷樂器型科學、完整、美觀、釉色類玉如冰的技術問題。對于青瓷瓷樂而言,提高燒制的成功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擴大瓷板產品和大件作品的制作實踐是前提。
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是通過篩選法,討論確定龍泉青瓷瓷樂制作工藝及釉下書畫裝飾為研究實踐目標,明確龍泉青瓷瓷樂器型尺寸、燒制工藝、裝飾內容等制作實踐研究。首先,通過查閱相關史料、圖片和相關工藝制作與技法資料,結合文獻綜述法,探索各時期各地瓷樂器型背景及其裝飾發展規律,比較釉色與燒成的變化和規律。其次,在制作過程中,團隊利用了學校實踐基地和龍泉青瓷廠家與大師、技師一起研究瓷樂器型制作與釉色燒成等方面藝術創作的特殊要求及制作方法,確定瓷樂器型采用裝飾的主題、內容、形式、章法、風格與青瓷釉色協調審美的關系,探索研究各種創作思想、藝術表現和審美需求的結果可能。最后,團隊通過反復實驗總結制作工藝、燒成技術、裝飾分析、理論研究,并運用到實踐中進行再次燒制。反復觀察成品并尋找問題,有望燒制精品產品,服務企業擴大生產。
在瓷樂融合的工藝創新過程中,重點在于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這是通過實踐著重解決如何借鑒其他瓷樂在龍泉傳統技藝制作青瓷瓷樂的工藝技術,發揮高校分析材料學研究龍泉青瓷原料、燒制成型、釉色等傳統工藝技術,并結合龍泉青瓷大師們的實驗燒制,使之達到瓷樂器型結構科學、合理、釉色類玉如冰的技術問題。
三、瓷樂融合工藝成果
(一)青瓷嗩吶
盡管嗩吶在我國是盡人皆知的傳統民族樂器,但究其歷史而言它是公元3世紀左右由波斯傳入我國的。就樂器的構造而言,它由五個部分構成:哨、氣牌、侵子、桿和碗(圖1)。出于嗩吶的音效要求,現代制造的這種樂器的主體是中間木質的錐形管,兩端分別是裝有雙簧葦哨的細銅管用于吹奏,以及銅質的碗狀喇叭用于擴音。木質的錐形管上一般鉆有八個空洞,前面七個,后面一個。
用青瓷來燒制嗩吶是在對嗩吶結構和音效的整體分析的基礎上,考慮到其構造的一慣性和吹奏擴音要求。在設計制造之前,通過結構分析圖,探尋嗩吶的內在結構和音效特征,在制作過程中,通過方案圖追求其發聲效果。利用青瓷來制作嗩吶,就是通過以上對嗩吶的構造和吹奏效果的研究,分解并達到這種傳統民族樂器的吹奏效果。
拋開傳統民族樂器嗩吶的以上五個部分的不同材質來看,用青瓷制作嗩吶,需要在制作中考慮其造型的整體性,并通過拉胚、燒制、上釉等環節完成制作(圖2)。鑒于其對音效的極高要求,因此在三個環節中都需考慮精確性。就此而言,利用青瓷制作嗩吶與之前所說的藝術瓷和日用瓷都有不同。相比藝術瓷,青瓷嗩吶更加講究其造型的音效技術,因此考慮聲音傳達的要素更多;相比日用瓷,青瓷嗩吶制作更加講究精確性和科學性。
青瓷制作的嗩吶與傳統嗩吶相比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能夠實現批量生產。就制作工藝而言,傳統嗩吶主體采用木材,產量受到影響;青瓷嗩吶制作工藝簡單,采用拉胚燒制,生產制作接近流水線模式,適合批量生產。二是提高音效。就聲音特點而言,傳統嗩吶是將五大結構組裝而成,音色受到五大結構的影響,無論是哪一環節出現變化,都會使演奏音色發生改變。青瓷嗩吶將五大結構“鑄”為一體,使其變化性降為最低,大大保證了演奏者對音色的要求。
(二)青瓷笛子
笛子是我國較為古老的一種傳統民族樂器。據目前的考證來看,笛子也是人類發明較早的高音樂器,笛子的制作大約能夠追溯到八千年前,當時的古人就開始用動物的腿骨鉆孔吹奏樂音。在石器時期,人類利用石頭和泥制作了類似如今所使用笛子造型的樂器,并直接用于吹奏。
現代笛子都是用竹子制作而成,因此亦稱為“竹笛”(圖3)。笛子的造型較為簡潔,一般情況下,一支竹笛就是由一根竹管制作而成。在制作過程中,竹管中間的節要去除,從而形成空的內膛。外部造型上,竹笛就保持竹管本身的圓柱形。竹笛都有一個吹孔,吹奏時會在膜孔上覆上笛膜。此外,竹管上還有10個孔。其中有6個是音孔,2個是基音孔以及另外2個助音孔。
青瓷笛子與青瓷嗩吶相似,也是依照傳統竹笛的造型通過拉胚、燒制和上釉等環節制成(圖4)。青瓷笛子與常用竹笛一樣是一體構成,孔洞的設置、距離和功能都相同。
然而,青瓷笛子也有兩個獨特的特點。首先,相比傳統竹笛,青瓷笛子的美觀度更高。青瓷笛子由于其按青瓷施釉工藝燒制,因此整個笛身如玉一般,觀賞價值非常之高。同時,青瓷笛子的音色更美。由于青瓷笛身的釉面很光滑,因此其聲音除了具有中國傳統竹笛的膜震音色外,又具有了西洋長笛的溫潤、典雅的音色特點。
(三)青瓷二胡
據文獻記載,二胡是唐朝時期從北方少數民族傳入中原地區的。由于二胡這種樂器由兩根琴弦組成,因此被稱為二胡(圖5)。二胡為拉弦樂器,與吹管樂器相比,其結構更復雜。從結構上看,二胡是由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弦、琴弓、千斤、琴碼、琴托、制音墊等十個部分構成。鑒于這十個部分的功能各異,制作的時候大約需要八種材料。如果用青瓷整體燒制二胡這種樂器的話,顯然比之前制作兩種吹奏樂器難度更大。而且,二胡其造型本身也更加復雜,使得其在拉胚制作時難度增加。不光如此,青瓷二胡燒制的成品率以及上釉環節也受到其造型的影響,難度相對較大。
青瓷制作的二胡,是將原傳統二胡的八種材料壓縮成四種,進行拉胚、燒制、上釉,然后進行組裝(圖6)。其造型與傳統二胡類同,但因材質不同,重量和手感都有很大差異。
就其區別而言,青瓷制作的二胡與傳統二胡相比有成本低、觀賞價值高、音色好等特點。具體而言,傳統二胡多為實木制作,并且高檔二胡均采用紫檀木,零件較多,程序復雜,動輒好幾萬。青瓷制作的二胡將青瓷作為零件材料,大大降低了成本。由于青瓷制作的二胡器型與傳統二胡一致,演奏與傳統二胡無二樣。此外,其外表也是施釉燒制而成,因此具有青瓷工藝品的觀賞價值。由于瓷器的密度較高,相對于木材來說,其止震性更好,因此音色也更加純凈,具有金屬特質。
四、結語
如何在保護、傳承和發展龍泉青瓷基礎上創新研究新品種,成為青瓷制作工藝中創新發展中的新命題。發掘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用于制作民族傳統樂器是在材料、結構和音效分析的基礎上,利用青瓷的特性,通過拉胚、制作、上釉、組裝等環節開展的生產創新活動。青瓷樂器的制作具有地方特色藝術文化價值,并且具有潛在的市場應用價值。經過多次試驗、試制,目前團隊已經將傳統管樂器和拉弦樂器研制成功,并推向了市場。除此之外,團隊還將青瓷樂器應用于課堂,在學校開設起相應的演奏學習課程,為廣大音樂愛好者提供了新形式的演奏平臺,也為青瓷和青瓷樂器的推廣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實踐應用中,通過教學實踐育人模式,更好地把青瓷藝術、器樂與學生創業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本上說,瓷樂融合在樂器制作領域繼承了民族傳統樂器的重要造型、功能特征,但在材質、音效上實現創新和突破。事實證明,瓷樂融合實現了審美價值與實用價值的結合,并有助于新型樂器的量化產出,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瓷樂融合對于提升龍泉青瓷的文化品質與藝術內涵、擴大青瓷消費群、提高青瓷產業的創新競爭力,進而為浙西南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農夫.大國匠心青瓷綻放[J].綠色中國,2017(6).
[2]王巨山.凝翡翠兮聚碧玉: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保護漫談[J].世界遺產,2016(1).
[3]宋廣亮.嗩吶的流派及演奏風格[J].大眾文藝,2010(19).
[4]張毓.竹笛藝術的表現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6(10).
[5]劉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D].山東大學,2013.
[6]張建平.龍泉青瓷釉下書畫裝飾之應用分析[J].美術大觀,2010(9).
作者單位:
麗水學院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