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對于好萊塢科幻類大片來說,凡能成系列者,必先立世界觀。
塑造出讓觀眾產生代入感和認同感的新世界,靠的不只是造夢效果極強的視覺特效,還需要有清晰的內在邏輯和情感指向。

比如《星球大戰》之所以幾十年不衰,除了宇宙紛繁萬象和星際戰爭,作為核心元素的成長、冒險與家庭始終未缺席。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黑衣人》系列則是影迷們熟悉的另一科幻經典,確切地說,是一套科幻喜劇經典。這一跨類型片種,跳出了傳統科幻片的宏大主題,更具輕松娛樂的特點,但追求娛樂不代表僅停于表面的打打鬧鬧,《黑衣人》系列有三個巧妙的設定作為其獨特世界觀的支撐。
其一,電影中專門負責處理外星人事務的“黑衣人”,是有原型參考的。自四五十年代起,就不停傳出每當有UFO事件便會出現神秘的黑衣人,他們會迅速“接管”現場并對目擊者發出警告。美國民眾對此類報道多有耳聞,電影《黑衣人》便以此為原型大作文章,無疑滿足了觀眾的好奇與想象。
其二,鄰家外星人。UFO事件各種虛虛實實的傳聞,無形中讓很多人相信了外星人的存在。《黑衣人》進一步做出大膽設定,原來外星人早已在地球上偽裝成人類并“潛伏”/“隱居”在我們身邊,但它們不是入侵者而是星際難民。偽裝+難民的設定,是該系列世界觀的基礎,也是幽默風格的重要來源。
其三,老幼師徒組合。相比于好萊塢大片中常見的英雄配美女,《黑衣人》另辟蹊徑,選擇了男性老幼組合,即湯米·李·瓊斯飾演的老探員K和威爾·史密斯飾演的年輕探員J。戲外,兩位演員的年齡相差22歲,戲里,穩重的K與爽朗的J一張一弛一收一放,讓影片在嚴肅和幽默之間取得平衡。
暑期檔上映的《黑衣人:全球追緝》是該系列的第4部作品,也是更換了導演與主演班底后的全新篇章。該片并非對舊版的翻拍,主角也不再是K和J,而是另起爐灶,講述黑衣人組織里另外兩位探員H和M與外星人的“第三類接觸”。
曾接連在《雷神3》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中搭檔的“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和“女武神”泰莎·湯普森三度合作,這也意味著該片首次打破系列傳統,引入女探員。
從明星效應來看,泰莎當然沒有克里斯那般的超人氣,但從故事主線上看,女探員H的角色成長才是關鍵。
所以,《黑衣人:全球追緝》也可歸于好萊塢近十年來流行的女性主角大片潮流,如《饑餓游戲》、重啟的《星球大戰》系列、《神奇女俠》《驚奇隊長》及至最近的《X戰警:黑鳳凰》。《黑衣人:全球追緝》中有句臺詞明確提到“woman in black”,不禁讓人想起《黑鳳凰》中魔形女說的“X-Woman”。
除了增加了一點“政治正確”,《黑衣人:全球追緝》基本延續了系列的其他核心設定,人與外星人共存的世界觀得到繼續展現。更多的花樣翻新的高科技裝備接連登場,讓《黑衣人:全球追緝》有如一部科幻喜劇版的007。
依循原IP的世界觀設定,外加一點點新玩法,對于熟悉三部曲的粉絲來說,《黑衣人:全球追緝》當然會顯得欠缺誠意和創意,但這也是目前幾乎整個好萊塢大片體系的通病,并且還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