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剛
《綜藝報》: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目前有哪些需要改進之處?
劉家成: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很多,但能夠真正找準主題,表達創作者思想,對人們生活有幫助的作品并不多。目前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認為現代人的裝束、環境和現代世界就是現實主義,實則不然。穿著和語言上的現實只是表象,關鍵還是作品內核。另一方面,很多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創作比較匆忙,缺乏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導致作品缺乏主題和方向性引領。
《綜藝報》:有觀點認為現實主義題材創作很簡單;另一種則認為充滿煙火氣息的故事對年輕觀眾很難產生共鳴。你如何看待這兩種聲音?
劉家成: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確實很難,但是它的創作難點并不在無法引發共鳴上,而在于最終的“歸檔”:無論創作者如何進行客觀描寫,最終要歸屬在藝術表達上,作為創作者,你要明確自己需要提煉哪些東西?提煉出的內容要足夠吸引觀眾,這種提煉的過程很有難度。
此外,創作者還要注重對“度”的拿捏,在對當下有所警醒,表達觀眾生活訴求的同時,還要考慮社會的復雜性,避免出現捎帶過多其他內容的情況。
《綜藝報》:如何看待彈幕、影視評論反哺創作者的說法?
劉家成:創作者要有定力。網友的評論越來越多,所有人都可以成為評論家評論作品。對于創作者而言,多了一個了解觀眾心聲的渠道,有些意見確實可以為創作者帶來啟發,可以了解一個年齡段觀眾的感受,但這并不意味著要聽從每位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因為這樣會喪失創作者個人的判斷和表達。
對于彈幕,它和我們還是有距離的。因為我們對藝術創作的投入是百分百的,但彈幕有時針對的僅僅是某一集的某個鏡頭。創作者可以去了解觀眾意見,但具體是否采納,則需要定力和判斷,不能搖擺。
《綜藝報》:對于影視行業目前的發展形勢,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劉家成:我的建議首先就是要堅持,其次是要看到希望。我總說我們的作品要給人希望,這是給予觀眾的,但反過來對于影視行業來說,看到希望也很關鍵。不管是影視行業,或者是其他行業遇到困難和阻力的時候,最終成功的總是那些看到希望的人。
目前行業正在處于調整期,實際上也是在相互磨合,這未必是壞事。過去影視行業創作門檻很低,抱有各種目的的從業者混雜其中。行業人感到不適應,是因為它的趨勢不符合從業者的慣性思維。如果大家堅持下來,會發現在創作中除了需要行業自律,也需要一些外部因素幫助行業進行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