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中國電影從數量時代進入質量時代,電影工業化問題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關注的焦點之一。而實現電影工業化需要無數專業人才作為支撐。電影行業目前最缺什么人才?不少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都認為是制片人——綜合素質過硬,既懂藝術又懂市場的制片人。
6月16日下午,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舉行了國際制片人高峰論壇。“每個環節都想‘跳樓,但看到好劇本又重燃熱血” “制片人要既當‘爹又當‘媽,每一個項目都像建立一個‘家庭”——中外制片人開啟“吐槽”模式,分享自己痛并快樂著的工作體驗。對于制片人應該如何與編劇溝通、如何把握市場、擁抱新技術等關鍵問題,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經驗。

完美威秀娛樂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艾秋興,萬達影視集團高級總裁助理、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艾秋興,《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殷都制片人協會主席、Roy Kapur影業創始人悉達多·羅伊·卡普爾,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華誼兄弟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寧,制片人、演員耐安,伊朗藝術電影制片人、海外發行制片人伊拉荷·諾巴特,愛爾蘭卡通沙龍動畫公司聯合創始人、創意總監,《海洋之歌》導演、制片人湯姆·摩爾等現場嘉賓一來一往,金句不斷。根據他們的發言,《綜藝報》整理了一份制片人實操指南,以饗電影從業者。
艾秋興:在項目的每個環節我都會問自己、問同事,我現在可以“跳樓”嗎?劇本開發,確定導演、演員,融資,電影制作鏈條上每個環節都很關鍵,關乎作品成敗。每個環節之難,讓我都不想再做制片人了,但是碰到一個好本子又按捺不住,就是這么一個循環。
姜偉:我認識艾秋興二十多年了,我們私底下經常說,“二十年了‘還活著,不容易。”制片人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職業,需要具備多種能力,包括創意能力、財務能力、市場經驗等。譬如說,一個在兩國拍攝的合拍片,如果你能了解明年匯率的變化情況,就這一條就可以省不少錢。好制片人是通過一個個項目,從頭到尾錘煉出來的。
悉達多·羅伊·卡普爾:不管哪個國家,制片人的壓力都差不多。我們要管理整個項目,推進流程,做所有艱難的決定,平衡藝術性與商業性。制片就像建立一個家庭,你要既當“爹”又當“媽”,事無巨細都要操心。
艾秋興:作為制片人或者導演,你要有一個方向,我們要講什么故事,最終形成什么樣的電影產品,但是你要放開創作,不能教編劇怎么寫。當劇本形成,我們看重兩點:一、故事邏輯;二、接不接地氣。如果這兩點達標,我們就要相信編劇,給予他們更多的創作空間。
姜偉:制作國內電影和合拍片,制片人跟編劇溝通的狀態是不一樣的。國內是導演中心制,找到一個編劇,把你的想法和方向都告訴他,但兩個月后他拿過來的可能是一個全新的劇本,我們的編劇體系是為導演服務的;好萊塢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要的故事主線、方向,編劇不會動,不會破壞你想要的東西。如果一個制片人要拍攝合拍電影,需要考慮到不同國家的制作體系。
悉達多·羅伊·卡普爾:在印度,在一線指引電影制作的是導演。哪怕制片人也找到了一個點子,在和編劇一起開發劇本的過程中,我們也會讓導演盡早介入或納入導演視角。以我的經驗來說,如果導演在后期介入,可能會需要很長的磨合時間。
制片人只是制片人,不是編劇,你可以鼓勵編劇,給他一些靈感,但不要干涉他,讓他們自己去創造傳奇。
葉寧:中國當前的情況是創作力量嚴重不足,很多好劇本不是編劇寫出來的,而是導演自己寫出來的,如果一個導演本身就是優秀的編劇,自己寫自己拍,反而更容易成功。因此我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尋找好劇本上。我想呼吁年輕的創作者,把精力放在創作一個好劇本上,這是電影的原點。
有很多年輕人說我心中有好多故事,我的故事非常牛,但是落到紙上往往狗血,因為他不知道創作規律。創作來自兩個能力:一是洞察人性的能力,創作者內心要有能量以及來自文學、戲劇的滋養;二是形成劇本架構的能力。很多年輕創作者不懂,一個故事是有邏輯的。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與西方的優秀編劇合作,讓他們梳理一個架構,讓中國的創作者填充其中的血肉。很多國際化的合作就是如此——結構別出錯,血肉我們自己豐滿。
葉寧:中國市場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借用互聯網一句話,電商存在就是消除中間商。互聯網的崛起、渠道的變革帶來了市場端的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在五年之內帶來顛覆性影響,而直接受影響的就是電影宣發方式。如果傳統的宣發公司不做得更專業、更精準,行業內50%—60%的公司將不復存在。
第二個變化是凸顯內容的重要性,尤其是本土內容的重要性。在每個檔期,中國優秀的作品都會形成市場高點,一次次試探市場深度。我相信,在中國收獲百億元票房的電影一定會出現,并一定是本土電影。
中國本土的文化自信正在回歸和成長,與之相應,中國電影人也應提升講故事的能力,包括類型化、工業化的語言。電影人一方面要了解市場、接近觀眾;另一方面也要回歸電影初心,講好中國故事。
艾秋興:中國電影真正的黃金時代開始了,有兩個非常清晰的趨勢。首先,中國觀眾已經成為全世界最有品味、最有判斷力的觀眾,他們最清楚什么是好作品。從我引進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到現在,中國觀眾已經不滿足于好萊塢電影,他們想要看印度電影、歐洲電影、日本電影等等。觀眾的胃口越來越大,而且越來越雜,所以我們可以很勇敢地去創作,只要我們做得足夠好,觀眾就會認可。
第二,中國觀眾同許多國家觀眾不一樣,特別是與北美觀眾大不同,他們不會放棄線下觀影體驗。我是美國人,現在美國的社會越來越分散、文化也越來越分散,沒有一種所謂的大眾文化;但中國不同,大家還有主流文化,有大家都喜歡、都認可的內容。
悉達多·羅伊·卡普爾:我認為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在電影工業上的合作可以取長補短。印度電影人也可以從這里學習到許多,比如如何打造更廣泛的市場,支持更多類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取得了不俗票房。從一個印度北部農村的故事里,中國觀眾也可以找到共鳴,這是因為我們兩國在文化傳統上有很多共性。
耐安:在藝術劇本和導演的選擇上,劇本是第一位的,劇本必須要足夠打動人。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片項目展開,藝術片原有的融資渠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中國本土已經成為了資金的重要積聚點。
伊拉荷·諾巴特:在伊朗,導演除了考慮本土觀眾,對于國際觀眾也非常關注。尤其隨著流媒體等新興平臺崛起所帶來的全球范圍內的內容競爭,制片層面對藝術片的選擇也要將影片的國際輻射能力納入考慮范圍。
在考量項目時,主題是我關注的第一要素。基于主題,我會和導演交流是否推進這個項目,以及推進過程中的關鍵步驟是什么。導演必須要有信心,相信這個主題和故事能夠打動觀眾。
湯姆·摩爾:藝術電影在制作之初就要考慮國際受眾來擴大自己的市場。在項目篩選上,最重要的判斷標準是故事是否揭示了一個真相。尤其是對于痛苦真相的表達,將有利于電影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你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不那么孤獨了。
艾秋興:制片人要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做出一個打動觀眾的故事。在電影院,我會跟他們一起哭,一起笑。總有一天,這個目標會實現。
姜偉:每個行業都有天才型選手,一出手即不凡。但制片人是熬出來的,需要很多精力,通過實踐一步步成長。成為一個成熟的制片人,這個過程也許需要10年,甚至是20年。
悉達多·羅伊·卡普爾:制片人要懂得管理情緒,處理各種各樣的關系。因為你會接觸到很多具有創造力,但性格敏感的人,你要學會與他們打交道、建立關系。所以,制片人一定要放低自己的自尊心。不要把自己的態度放在電影里,要關注所有人的情緒。
葉寧:年輕人不要被我們之前說的那些話嚇壞了。中國到了一個創作的大時代,機會太多了,而且我們有可能只是“墊腳石”。不論是涌現的新導演,還是制作上的新浪潮,每年都有新東西,這就是中國市場的現狀。作為制片人或創作者,一定要從心出發,表達能夠打動自己內心的東西。我相信,中國的未來一定屬于年輕的創作者。
湯姆·摩爾:我希望從年輕人的創作中看到不一樣的故事,聽到不一樣的聲音,他們能夠把不斷變化的生活經驗帶給觀眾。
伊拉荷·諾巴特:不要簡單重復過去的成功,而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你的國家、文化、社會形態以及國際觀眾,每天更新,每天學習。
耐安:真的喜歡,或者你真的想表達什么,那就義無反顧地去做吧。不管別人說什么,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想辦法把它拍出來吧,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