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彬
“劇本是電影的基石,中國劇本撰寫格式沒有統一標準,基石都沒有達到工業化標準,”《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在6月17日上午舉辦的“電影行業如何構建有效的工業化標準體系”金爵論壇上表示,中國電影要想真正達到工業化,業內首先要達成共識、建立標準,把工業化基石鋪設好。

當前,中國電影工業化建設已經成為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構建有效的工業化標準并非朝夕之功。本次論壇上,導演、專家、學者等行業大咖對標準化體系建設、工業化方向、工業化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發表了看法。
《流浪地球》拍攝4年間,雖然是工業化制作的過程,但這一過程讓我清楚認識到中國電影的工業化與好萊塢有很大差距。中國電影業是“工業+‘人肉”,這意味著工業化程度不夠成熟的部分需要“人肉”填補不足。《流浪地球》是7000人在4年時間里幾乎不眠不休才完成的。現階段打造科幻電影的工業化,我想從幾方面談一下:
第一,構建一個讓觀眾相信的世界觀,其中,達成相信目標的基礎是有一個觀眾能理解的文化內核。例如《流浪地球》沒有像西方科幻片那樣,主人公遇到大危機后直接逃亡,而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體現中國人對土地的特殊情感這一文化內核。另外,電影美學設計沒有違和感。《流浪地球》從院線下映后,我們進行了線上、線下兩輪調研,調查內容細到宇航服頭盔大小等,我希望匯總觀眾觀點,以便幫助后續作品創作。
第二,科幻故事要講好,必須要引發觀眾產生強烈的共情并具有鮮明的中國文化特征。以《流浪地球》為例,我們編寫中國航天員修理航天器橋段是因為當前大眾心中認定中國航天技術位列世界前列,這與當下現實情況相似。如果倒回10年、20年,我們哪怕編寫2050年的故事,也難以讓觀眾信任這個故事,因為人們無法從現實生活中找到可以參照的依托背景。我相信,創作者只有根植于中國文化內核,聆聽觀眾需求,才能將科幻電影發展為中國電影工業體系中的重要且獨特的類型。
第三,業內首先要達成共識,建立標準,才能有工業化。以劇本為例,當前國內編劇行業還沒有標準統一的編寫格式,而每個國家的政府文件都是有標準格式的。劇本格式一致,才能用軟件讓所有劇本變成大數據。劇本格式標準化是工業化標準建設的基石,基石打好才能建立工業化標準。
中國電影票房從2014年進入躍升期后,人均GDP不斷增長,經濟增長伴隨電影票房增長。中國電影進入發展機遇期。
雖然電影產業宏觀表現良好,但并不代表微觀細節表現好。2019年1—5月觀影人次、票房與2018年1—5月份相比有所下降。從微觀上講,中國電影生產依然是小作坊、經驗化階段,標準化體系建設存在缺陷,轉變這一現狀的出路就是工業化。因此,建立電影制作工業化標準是行業亟待完成的事情。
我認為中國電影生產實現工業化,要從4個方面入手。第一,不管是創作還是生產,都需要按照標準化的體系進行;第二是作品表達類型化;第三是管理現代化;第四是創新規?;?h3>公司制管理代替傳統的人際關系管理
普華永道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主要娛樂形式年增長率中電影增長幅度為9.7%,這意味著電影行業已經脫離野蠻生長,爆發式增長階段即將過去。與此同時,過去幾年影片平均制作成本上升很快,原先一個比較大的項目需要上千萬元資金,現在制作同等級別的項目需要上億元成本。
對于投資來講,市場并不會降低回報預期,制作成本大幅增長,收益率想要與以往保持相同,電影行業就需要采取公司制管理模式。因為電影拍攝、制作、后期特效、發行、影院等細分市場的玩家越來越多,收益分配越來越復雜,這種情況下如何控制收益風險、提升保障就需要公司制管理。對應到電影行業工業化,就是用公司制管理代替傳統的人際關系管理,規避風險點,輸出穩定收益。
2019年是中國電影充滿挑戰的一年。截至2019年,凡影咨詢每年一次全國城鎮人口觀影行為的抽樣調研共舉行了4年。受眾規模方面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中國城鎮居民中去電影院的人數占全體人口的比例在快速增長,2019年這一比例增長速度趨于平穩。中國影院觀眾的年齡構成變得更加分散,并未集中在18—39歲,相反40—59歲中年群體數量占比將近40%。
在電影產品方面,院線電影票房集中度越來越高。2018年票房體量在10億元以上的影片共16部,占據整個票房大盤一半以上,加上票房達到5億—10億元的16部影片,這32部電影票房約占整個市場總票房3/4。這些數據表明,受眾規模走向平穩,觀影頻次較為穩定,年齡結構更加平均,各個年齡層的觀眾需求不斷多樣化,票房分布更加集中。
所有數據反映的趨勢就是中國電影產業由院線密集覆蓋人口所帶來的快速增長紅利期已經正式結束,隨著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小成本影片在市場取得奇跡般收益的案例將比較鮮見。當“跑馬圈地”般的紅利增長期結束之后,深耕細作的紅利期才剛剛開始。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影依賴專業經濟化的工業體系才能抓住新的紅利期,才能抓牢更多觀眾。
近年來,中國在國際電影市場上占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吸引更多國際電影人參與中外合拍片項目,我建議建立三個標準化工業體系,包括預算體系、制片計劃體系和時間管理體系。
就我個人而言,我喜歡借鑒其他國家的有效經驗,互相學習對方的文化和工作實踐是有效的合作方式。中國電影產業想要制作出吸引世界觀眾的電影,也可以考慮借鑒好萊塢的講故事方式和工業化體系,這些規則很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