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綜藝報》:你之前參與過金爵獎評審,這次擔任亞新獎評委會主席,兩種身份轉換,你評判一部電影的標準會發生變化嗎?
寧浩:略微有些不同。金爵獎面對的是全世界成熟的導演和作品,對作品以及導演本身的能力要求特別高。亞新獎針對的主要是青年導演,我個人也經歷過第一部、第二部作品的拍攝階段,所以我特別理解他們。作為一個剛剛嶄露頭角的導演,你的本真部分、最具創造力的部分有多么突出,這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綜藝報》:你認為青年導演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
寧浩:每個時期都不一樣。我們那個時期是費用問題,當時電影產業還沒形成,拍了電影根本沒有市場回收的可能。那時還有很多別的困難,比如技術門檻,作為一個導演,你必須了解膠片等技術問題。
現在技術門檻很低,DV、手機都可以制作影像產品。而且現在渠道信息非常多樣化,對于新人導演來說,做選擇和認清自己的定位是最困難的。
《綜藝報》:最近幾年,新導演的創投和扶持計劃特別多,你認為資本和新導演之間應該如何建立健康、良性的關系?
寧浩:不要像過去一樣給“餓死了”,也不要過分地“拔苗助長”。我覺得資本和導演對待項目,切忌操之過急。不能想著有一筆錢就趕緊去拍,對待每一部作品就像是最后一部作品,我認為這才是最正確的。
《綜藝報》:一名新人導演該如何突圍?從0到1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點是什么?
寧浩:我覺得一天到晚想這事兒的人肯定無法突圍。不要太功利,整天想著為什么我還沒有出名,現在陷入成功焦慮的人太多了。(成功)那件事兒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多愛電視電影。
《綜藝報》:有哪些關鍵要素可以看出一名新人導演是否有潛力?
寧浩:基本素質是堅韌,重要素質是才華。你可以作為一個平庸的導演去生存,但你不能作為一個平庸導演去占據別人的時間。
《綜藝報》:現在觀眾口味越來越高,你未來想繼續做荒誕類型的電影,還是會在創作方向上做一些改變?
寧浩:觀眾口味越來越高的同時也越來越豐富,他們的觀影需求非常多元。說實話,這種市場變化為電影類型化的探索奠定了基礎,并將帶來更多可能性。我認為,未來電影不同類型的探索是中國電影發展最具空間的一部分。
《綜藝報》: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程度?中國電影工業化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寧浩: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已經起步了,并且具備了一定基礎,但是如果說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時尚早,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成長和學習。比如動作、表情捕捉技術,這類特效對于國內企業來說,實現難度依舊很大。盡管我們的渲染等其他技術很強,但是距離國際頂尖技術仍然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