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社會發展中,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養老問題至關重要。其中,老人的居住環境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很多設計者在養老建筑設計中均融入了綠色理念,力求加強養老院的安全性、舒適性,完善養老環境。
【關鍵詞】養老建筑;綠色理念;安全性
當前,我國社會的家庭結構變化較大,人們對于養老觀念隨之也發生了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更愿意選擇居住在養老院,因此為了給老年人提供更為優質的居住環境,很多設計師將綠色建筑理念應用于養老建筑的設計中。本文從我國老年人口生活現狀著手,就綠色養老建筑的主要需求以及綠色建筑理念下的養老建筑設計問題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1、我國老年人口生活現狀
調查顯示,我國已經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2015年,我國已經有2.1億老年人,且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呈現持續增加的趨勢。獨生子女政策實施后,我國獨生子女一代的80后和90后父母也逐漸進入老年階段,因此,獨生子女必須面對一對夫妻照顧四個老人和一個以上子女的境況。另外,當前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生活工作日漸繁忙,也會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養老機構。
2、綠色養老建筑的主要需求
2.1生理變化及需求
首先是熱環境需求。養老建筑對室內熱環境要求較高,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身體免疫力呈現下降趨勢,體溫的調節能力明顯下降,因此應加強室內溫度的控制。合理組織自然通風可有效減少空調的使用,充分利用自然通風保證室內的舒適性。室外風速通常在0.5-1.5m/s之間,為此,還需在室外需設置多個遮陰空間,以不斷提高室內舒適度。
其次是光環境要求。養老建筑設計中,主要分為采光、日光和照明三部分。設計中應保證室內具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喜歡曬太陽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特點,而且獲得充足的日照也可幫助老年人增強自身的抵抗力。又因為老年人視力較差,所以室內外照明設計中,要確保其照明度滿足設計的基本要求。同時,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考慮炫目產生的負面影響,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該現象。
再次是聲環境要求。養老建筑對聲環境設計要求較高,設計中需采取分區設計的方式,將區域分為靜區和動區。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不佳,易失眠,因此應保證其長期處于安靜的生活環境當中。若養老建筑設置在鬧市區,則要采取措施加強建筑墻體和窗戶的隔音能力,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隔音措施保證樓板內部隔板與樓板間聲音的有效傳遞。并且還要采取科學有效的衛生間排水降噪措施,建筑外部需設置綠化隔離帶,以起到吸收噪音的作用。
最后是無障礙設計要求,部分老年人行動不便,且身體和大腦的靈敏度也處于日漸下降的狀態,常常需要借助室外設施來鍛煉身體。而這對該類設施的設計也提出了嚴格要求。設計者要利用無障礙設計,加強老年人活動的便捷性。
2.2心理變化及需求
2.2.1社會交往需求
養老建筑設計中應采取有效措施拓展室外人行活動空間,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較強,散步、下棋、廣場舞等多種方式可排解老年人的孤單感。
2.2.2安全和舒適的要求
隨著年齡增大,生理機能的下降會引起老年人對環境安全及舒適性的需求增強。因此在老年人活動場所設計中,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性、舒適性的設計環節,讓各類設施滿足老年人的日常使用需求。
3、綠色養老建筑設計的策略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必須切實提高養老建筑的設計水平,從而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養老環境。為此,設計人員應該對先進的綠色建筑理念給予充分學習和應用,根據老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一方面提高養老建筑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增強其實用性,從而整體提升養老建筑的設計水平。
3.1場地規劃應與室外環境有機結合
3.1.1合理選址
老年建筑應規避不利地形和環境,同時選擇地勢平坦的區域作為建設地。場地應遠離交通干線,有效減少老年人與行人和汽車的接觸,為老年人提供更加靜謐和舒適的生活空間。此外,在場地選址的過程中,需考慮場地周邊的配套設施,以滿足老人休閑、購物和醫療等需求。
3.1.2營造舒適的休閑環境
科學設置場地的綠化用地,不斷提高綠化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如活動場地內部采用喬木和構筑物來遮蔭,從而加強夏季的溫度舒適性;場地內采取人車分流的措施,有效規避安全問題;人行道與自行車道采用無障礙設計方式,采取多種有效且科學的防護措施,拓展老人休息的空間;架空層可設置老年活動室、閱覽室和健身房等,以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豐富其交往空間;選擇場地內人行道材料時應選擇透水鋪裝材料,有效改善路面積水,降低夏季路面溫度。
3.2科學應用能源
3.2.1積極采用地熱采暖
南方冬季采暖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空調或小型的采暖設備,且采暖設備也需要大量的電能支持,室內舒適度較差。而地熱采暖的舒適度較高,室內的地表溫度較為均勻,符合老年人養生的需要。
3.2.2完善照明系統
老年人的視力不斷下降,對于室內照明的要求較高。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室內的自然光,在滿足老年人照明需求的同時,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在利用空間的同時,還要以老年人的基本要求來設置局部照明和燈光調節設施,在公共交通區域,合理應用聲控或光孔電燈,從而滿足照明需求,減少電能的消耗。
3.2.3對建筑圍護結構落實結構設計
設計中要不斷完善建筑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設計,且外墻應采用外保溫和自保溫體系,切實保證室內的自然通風,防止內保溫體系形成熱橋和結露等問題。若外窗為金屬窗框,則需及時設置斷橋,有效規避熱量損失。同時,可采取種植屋面的形式,該形式可有效降低夏季的陽光直射,提高老年人的視覺舒適度。
3.3合理利用水資源
3.3.1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超壓出流
設計給水系統時,應當合理布設壓力分區,并且結合實際科學有效的減壓措施,從而有效避免超壓出流,增大水資源利用率,保證建筑的舒適度。
3.3.2合理利用雨水資源
老年人在閑暇時會參加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與景觀設計有機結合,并采用更為合理的儲水設施來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作為綠化灌溉、清潔路面的用水,這樣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減少了水資源的消耗。
3.4科學利用材料資源
現如今,我國老齡化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家庭內部的空間格局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室內空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空間的靈活性、多邊形,同時還應對未來空間的使用提供更多可能。這就要求設計人員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空間的靈活性,從而為后續空間的處理奠定基礎。為了增大資源利用率,需選擇循環類材料。與此同時,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相對較差,所以必須大范圍應用綠色環保材料。
又由于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明顯下降,因此,必須采用環保材料,且要求廚房和衛生間的所有設施均具有較強的便捷性。另外,在空間設計上,為了給老人預留出充足的活動空間,設計者可選擇廚衛整體設計,合理應用整體廚房和整體衛浴設施。在選購地面材料時,注意選擇具有良好耐磨和防滑的材料,這樣可顯著減少材料的損耗。
3.5保證室內環境質量
在設計中,光照和透氣性能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這就要求設計者提高布局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保證自然光照和通風環境的質量。再者,建筑要南北朝向。建筑與建筑之間應當具有充足的光照。同時,利用建筑模擬軟件輔助完成采光和通風設計,增強門窗的氣密性,進而減少外界因素對居住環境的不利影響。
3.6智能設計
綠色養老建筑的智能設計主要針對老年人年齡特征和身體特征進行設計,這能夠使居住環境的安全性得到極大保障。例如很多老年人都患有糖尿病、腦血栓、心臟病等急性疾病,在發病時由于身體情況或者情緒緊張,很難撥打電話及時求救,而綠色養老建筑中的智能設計可以在室內布設無線緊急求助按鈕,老人可以通過按鈕及時求助,從而保障其生命安全。另外,綠色養老建筑中還可以設置智能報警系統,將家用電器與報警系統相連接,一旦出現諸如煤氣泄漏的危險事故,報警系統就會及時發生警示,并且將閥門自動關閉,從而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便捷服務。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獲知,養老建筑的設計與普通建筑的設計存在著諸多差異,且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養老建筑設計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了保證設計質量,設計人員需結合設計的要求和老年人的特點,把握好設計中的細節,力求既提高建筑設計的質量、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又能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從新.關于綠色建筑理念下的養老建筑設計策略的研究探討[J].中國房地產業,2017(21).
[2]程根.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養老建筑設計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
[3]吳亮.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養老建筑設計策略初探[J].河南建材,2018(4).
[4]張瑞瑞,劉啟波,王少銳.綠色建筑理念下關中地區養老建筑設計初探[J].建筑與文化,2018,176(11).
[5]周奕.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養老建筑設計策略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6,23(5).
作者簡介:
劉婧,廣東博意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