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雜種優勢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羅峰 裴忠有 高建明



摘要 [目的]研究甜高粱雜交種F1代的雜種優勢。 [方法]以2個不育系為母本,8個恢復系為父本,配置16個雜交組合,分析雜交種F1代各性狀的雜種優勢。 [結果]甜高粱雜交種F1代的株高具有超親優勢和正向的中親優勢,大部分組合莖粗具有超親和正向中親優勢;生物產量表現出較高的正向超親優勢,其正優勢達到93.75%;錘度表現出正向或負向的中親優勢,其中正向的占56.25%,負向的占43.75%。株高與低親值、高親值、中親值均呈顯著正相關,莖粗與高親值和中親值呈顯著正相關,生物產量與低親值、中親值和高親值均呈極顯著正相關,錘度與雙親關系不密切,出汁率與高親值呈顯著正相關。A2×R1、A2×R7、A2×R3組合株高、生物產量和錘度的雜種優勢分別達到最高。 [結論]該研究可為甜高粱的品種選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甜高粱;雜交種;雜種優勢;超親優勢;中親優勢
中圖分類號 S566.5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0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eterosis of F1 generation of sweet sorghum hybrids. [Method] Heterosis of characters in F1 hybrid generation was analyzed by using 16 cross combinations with two male sterile lines as female parent and 8 restorer lines as male parent. [Result] Plant height of hybrid F1 had overparent heterosis and positive midparent heterosis, and the stem diameter of most combinations had overparent heterosis and positive midparent heterosis. Biomass showed higher positive overparent heterosis, and its positive advantage was 93.75%. Brix showed positive or negative midparent heterosis, and the positive accounted for 56.25%, the negative accounted for 43.75%. Plant height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w parent value, high parent value and midparent value, stem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igh parent value and midparent value, and biomas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low parent value, high parent value and midparent value and brix wa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parents. Juice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high parent value. A2×R1、A2×R7、A2×R3 combinations had the highest heterosis in plant height, biomass and brix.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election of sweet sorghum varieties.
Key words Sweet sorghum;Hybrids;Heterosis;Overparent heterosis;Midparent heterosis
甜高粱[Sorghum bicolor( L.)Moench]為粒用高粱的一個變種,其具有生物產量高、莖稈多汁多糖及乙醇轉化率高等優點,是最具優勢的生物質能源作物之一[1-4]。甜高粱莖稈富含大量的糖分,通過固體或液體發酵可將其莖稈中的糖分轉化成燃料乙醇,可緩解能源危機[5]。同時,甜高粱也是一種重要的飼料作物,其青貯飼料產量遠高于玉米等其他飼料,而且營養價值很高[6]。此外,甜高粱還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可在鹽堿灘涂和瘠薄地上種植[7-10]??傊?,甜高粱優點很多,作為新興的能源、飼料、糖料作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關注。
利用雜種優勢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一種有效方法,我國已先后在玉米、高粱、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上獲得成功。我國甜高粱育種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目前已育出遼甜系列、沈農甜雜系列、吉甜系列和晉甜雜系列等眾多品種。部分品種已在生產上應用,并表現出較強的雜種優勢[11]。但總體上,我國甜高粱育種與先進國家間仍有一定差距,還存在育種資源匱乏、莖稈錘度低、綜合抗性差等問題[12-13]。因此,選育出雜種優勢強、生物產量高、錘度高、抗性強的甜高粱品種對于緩解我國能源緊張、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4-16]。
目前,關于普通高粱雜種優勢的報道較多,但關于甜高粱雜種優勢研究方面的報道則較少 [17-22]。因此,筆者以甜高粱雜交種F1代為研究對象,對其生物產量、錘度及出汁率等性狀的雜種優勢進行了研究,以期為甜高粱雜種優勢理論研究和新品種選育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7—2018年在天津市靜海良種場進行,前茬作物為玉米。以2個高粱不育系(A1和A2)為母本和8個優良恢復系為父本(R1~R8),共配置16個雜交組合,各組合父、母本材料見表1。
1.2 試驗設計
2017年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配置了16個雜交組合。于2018年5月5日播種F1代,每個組合種1個小區,每小區共6行,行長5 m,行距0.5 m,株距0.25 m,3次重復。其他管理同大田生產。
1.3 測定方法
在甜高粱植株成熟時,每小區選取代表性植株10株,測定株高、莖粗和生物產量等性狀。用WYT型手持折射儀(錘度測量儀)測量錘度,并對測得數值進行校正。對甜高粱莖稈進行榨汁,并按以下公式計算出汁率:
出汁率(%)=莖稈汁液重莖稈重×100
1.4 雜種優勢分析
參照張天真介紹的公式,分別計算上述5個性狀的超親優勢及中親優勢[23]。計算公式如下:
超親優勢(%)=(F1-HP)/HP×100
中親優勢(%)=(F1-MP)/MP×100
式中,HP為高親值,MP為雙親平均值,F1為雜交種某一數量性狀的測定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甜高粱雜交種F1代性狀表現及變異系數
由表2可見,生物產量和出汁率的變異系數較大,分別為0.393 4和0.389 1,這說明不同組合F1代生物產量和出汁率間的差異最明顯。其中,單株生物產量的變幅為0.46~0.98 kg。錘度和株高的變異系數次之,分別為0.267 4和0.216 2。莖粗的變異系數最小,僅為0.164 6。
2.2 甜高粱雜交種F1代主要農藝性狀雜種優勢分析
由表3可知,16個雜交組合F1代在株高上均表現出正向超親優勢,變幅為6.89%~58.36%。除A2×R8組合表現負向中親優勢外,其他組合F1代株高均表現出正向中親優勢,且在0.24%~50.91%之間,其變幅范圍較大。其中,組合A2×R1的F1代株高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最大。除A1×R3組合外,其他組合F1代的莖粗均表現出正向超親優勢,變幅為5.02%~51.71%。A1×R3、A1×R8、A2×R3組合表現為負向中親優勢,其他13個組合表現為正向超親優勢,在2.22%~47.36%之間,其變幅范圍也較大。其中A1×R6的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最大,分別為51.71%和47.36%。16個組合F1代的生物產量均表現出正向超親優勢,變幅為13.52%~156.94%。僅A1×R4、A1×R6、A2×R3等3個組合F1代生物產量表現為負向中親優勢,大部分組合則表現出正向的中親優勢。上述結果表明,大部分組合F1代在株高、莖粗以及生物產量等性狀上表現出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
2.3 甜高粱雜交種F1代錘度和出汁率雜種優勢分析
錘度和出汁率均是與糖產量有關的性狀,是衡量甜高粱品質的重要性狀。由表4可看出,A1為母本的組合,F1代錘度有的組合表現出正向超親優勢,有的則表現出負向超親優勢;A2為母本的全部8個組合均表現出正向超親優勢,且在8.24%~36.21%之間,變幅范圍不大,其中A2×R3組合錘度的超親優勢最大。F1代錘度的中親優勢表現與超親優勢類似,A1系列組合表現出正向或負向中親優勢,A2系列組合均表現出正向中親優勢,其中A2×R3組合中親優勢最高,達到40.57%。
2.4 F1代各性狀雜種優勢分析比較
由表5可見,5個性狀總平均中親優勢為21.14%,中親優勢表現為生物產量>株高>出汁率>莖粗>錘度。表明甜高粱雜種F1代生物產量的雜種優勢最強,因此,在育種中可選擇父本和母本均高大粗壯的材料,以期獲得較高的雜種優勢。錘度的雜種優勢最低,主要是由于錘度受環境影響較大,氣候條件、土壤養分以及栽培措施等都會影響到甜高粱的錘度,因此,其較難獲得很高的雜種優勢。
從雜種優勢的分布次數看,在總數80項次中,大于和等于中親值的有62項次,小于中親值的18項次。如果把雜種F值與中親值比較,大于或等于中親值的定為正優勢,小于中親值的定為負優勢,那么正優勢占75.12%,負優勢占24.88%。其中,生物產量的正優勢最大,占93.75%。
進一步分析超親優勢可知,在80項次中,超高親優勢有64項,占80.00%,超低親優勢有3項,且均為錘度和出汁率,占3.75%。介于高值親本和低值親本之間的有13項,占16.25%。株高、莖粗和生物產量等主要農藝性狀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超親優勢;錘度和出汁率不僅表現出超親優勢,而且也表現出負向超親優勢。因此,在選育高錘度和出汁率品種時,應尤其注意親本的選擇,如果選擇不當,雜交種則會表現出負向超親優勢。
2.5 甜高粱各性狀親子相關分析
由表6可見,甜高粱雜交種的株高與低親值呈顯著正相關,與高親值和中親值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莖粗與高親值呈極顯著正相關,與中親值呈顯著正相關;生物產量與低親值、中親值和高親值均呈極顯著正相關;錘度與低親值呈不顯著負相關,與高親值和中親值間均呈不顯著正相關;出汁率與高親值呈顯著正相關。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中甜高粱雜交種F1代株高均表現出正向的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但不同組合間差異較大,其中A2×R1組合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均最大,分別為52.11%和50.91%;大部分組合的莖粗表現出正向的超親優勢或中親優勢,少數組合表現出負向的超親優勢或中親優勢;甜高粱雜交種F1代生物產量表現出較高的正向超親優勢,其正優勢達93.75%;錘度表現出正向或負向的超親優勢和中親優勢,其中正優勢占56.25%,負優勢占43.75%。
該研究表明,相同母本不同父本的組合雜種優勢表現不同。結果顯示,A2×R1組合株高雜種優勢最大,A2×R7組合生物產量雜種優勢最大,A2×R3組合錘度雜種優勢最大。上述結果說明以7050A為母本的組合,其F1代性狀表現要優于以Tx623A為母本的組合。
該研究發現,甜高粱株高與高親值和中親值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與低親值呈顯著正相關;莖粗與高親值呈極顯著正相關,與中親值呈正相關。表明株高和莖粗更易受高值親本的影響,因此,在甜高粱育種中可選擇株高和莖粗有明顯優勢的材料做親本,以提高雜交種的株高、莖粗,進而提高生物產量。生物產量與低親值、中親值和高親值均呈極顯著正相關,說明甜高粱的生物產量與雙親關系均很密切,因此,應選擇生物產量均較高的父、母本進行雜交。甜高粱錘度與低親值、高親值和中親值都呈不顯著相關,說明甜高粱錘度與雙親關系不密切。可能是因為錘度受環境因子的影響較大,溫度、光照、降水等因子都會影響到錘度,此外,土壤養分、施肥、灌溉、種植密度等因子也會影響錘度[24]。出汁率與高親值呈顯著正相關,因此育種中應選擇出汁率高的材料作父本。
目前,甜高粱雜交種錘度的雜種優勢不高,主要是因為甜高粱育種中多以普通高粱不育系進行雜交選育,缺乏甜高粱專用不育系,這樣極大地限制了甜高粱錘度的提高。因此,當務之急是選育出甜高粱專用不育系,以期更好地利用其雜種優勢。
參考文獻
[1] 盧慶善.甜高粱[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103-104.
[2] 李桂英,涂振東,鄒劍秋.中國甜高粱研究與利用[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40-42.
[3] 王榮華,李紅俠,張文彬,等.甜高粱生物燃料相關特性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7,33(15):91-98.
[4] 張曉英,趙威軍.甜高粱莖稈含糖量的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11,39(6):616-618.
[5] 王兆木,涂振東,賈東海.新疆甜高粱開發利用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07,44(1):50-54.
[6] 李欣欣,黃萍,莊義慶,等.能源作物甜高粱抗逆性的研究進展[J].江蘇農業學報,2016,32(6):1429-1433.
[7] 高雪,朱林,張會麗.鹽脅迫對甜高粱和青貯玉米不同器官K+、Na+含量的影響[J].河南農業科學,2017,46(12):29-35.
[8] 葛江麗,姜闖道,石雷,等.甜高粱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2):5815-5816,5892.
[9] 王同朝,郭紅艷,李新美,等.甜高粱綜合開發與利用現狀與前景[J].河南農業科學,2004,33(8):29-32.
[10] 李斌山,張文彬,劉娜.甜高粱病蟲草害抗耐性遺傳改良研究進展[J].中國糖料,2017,39(3):55-59.
[11] 王海鳳,新楠,吳仙花,等.甜高粱育種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作物雜志,2013(2):23-26.
[12] RAGHUWANSHI A,BIRCH R G.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sweet sorghum[J].Plant cell reports,2010,29(9):997-1005.
[13] RITTER K B,MCINTYRE C L,GODWIN I D,et al.An assessment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weet and grain sorghums,within Sorghum bicolor ssp.bicolor( L.)Moench,using AFLP markers[J].Euphytica,2007,157(1/2):161-176.
[14] 姜慧,胡瑞芳,鄒劍秋,等.生物質能源甜高粱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 2):139-141.
[15] 張志鵬,楊鎮,朱凱,等.可再生能源作物——甜高粱的開發利用[J].雜糧作物,2005,25(5):334-335.
[16] 徐影,詹秋文,董書軍,等.20份甜高粱遺傳多態性的RAPD和SSR分析[J].華北農學報,2013,28(1):12-18.
[17] 倪先林,龍文靖,趙甘霖,等.糯高粱主要農藝性狀配合力與雜種優勢的關系[J].作物雜志,2016(5):50-55.
[18] 楊慧勇,程慶軍,張福耀.高粱親本遺傳距離與雜種優勢相關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15):112-116.
[19] 高鵬,程慶軍,田承華,等.高粱籽粒品質性狀雜種優勢及相關分析[J].農學學報,2017,7(2):6-10.
[20] 韓東倩,韓立樸,薛帥,等.基于能源利用的高粱配合力和雜種優勢分析[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2,17(1):26-32.
[21] 羅峰,孫守鈞,裴忠有,等.甜高粱莖稈主要飼用品質性狀的遺傳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108-111.
[22] 曹文伯.在甜高粱上利用雜種優勢的探討[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2,3(3):15-20.
[23] 張天真.作物育種學總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150.
[24] 唐朝臣,羅峰,李欣禹,等.甜高粱產量及品質相關性狀對環境因子反應度分析[J].作物學報,2015,41(10):16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