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怡杉 陳玉蘭
摘要 根據新疆呼圖壁縣3個鄉鎮的 343戶農民家庭實地調查數據,通過運用 Logistic 模型研究了農戶資金借貸的需求情況,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性別和最高受教育程度與其是否需要借款沒有顯著差異;戶主年齡、受教育程度、常住人口數對農戶資金借貸的需求情況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平均經營耕地面積和農戶的平均收入對其資金借貸需求有顯著負向影響。
關鍵詞 農戶;借貸需求;Logistic回歸模型;呼圖壁縣
中圖分類號 S-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204-03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0.061
A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343 peasant households from three townships in Hutubi County, Xinjiang, this paper uses Logistic model to study the demand of peasant households for capital borrow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 and the highest level of education in whether they need to borrow money;the age of household head, education level and the number of permanent resident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mand of rural households for capital borrowing;however, the average cultivated land and the average income of rural household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ir demand for capital borrowing.
Key words Peasant households;Loan demand;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Hutubi County
“三農”問題是目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問題,它關系到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地區農業生產率直接影響著農民的收入水平,即農業生產率低則農民收入水平也會低,且農民的收入水平也影響著他們的儲蓄能力,即農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則他們的儲蓄能力也降低,從而造成資本匱乏,并且會直接影響生產效率[1]。所以,要想處理好“三農”問題,重點就是加強農業資金的投入,并且也能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的惡循環。當農民的儲蓄不足時,資金借貸就成為促進資本產生的一個重要方式,并且也促進了農村的發展[2]。筆者通過對呼圖壁縣的343戶農戶家庭進行實地調查收集數據,運用Logistic模型對農戶資金借貸需求及其影響因素進行研究[3]。
1 數據來源及描述性分析
1.1 樣本分布
此次調查以新疆呼圖壁縣為例,用分層抽樣法在大豐鎮、二十里店鎮、五工臺鎮進行抽樣調查,并運用隨機抽樣調查法調查3個鎮的農戶,此次調查的對象以農村戶籍人口為主,并且主要調查農戶的個人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族別、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是否擔任過村干部等)、農戶家庭的資金需求狀況、農戶資金借貸的主要來源、用途以及對金融機構的滿意程度和評價、農戶的人均耕地面積及人均收入情況[4]。此次調研總共放調查問卷380份,收回問卷362份,其中有效問卷343份,問卷回收率為95.3%??偟膩砜?,大豐鎮、二十里店鎮、五工臺鎮這3個樣本鎮的樣本分布情況較為均衡(表1)。
2.2 樣本農戶特征
2.3 農戶資金借貸需求特征分析
3 農戶借款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
3.1 模型選擇
為分析影響是否需要貸款的因素,采用二分類回歸分析方法探究各因素的影響權重。然而,作為是否需要貸款的因變量是二分名義變量,而作為自變量的各變量是等距變量和比率變量,故可使用Logistic回歸模型[5]。其基本的邏輯分析如下。
3.2 變量賦值
該研究采用IBM SPSS 24.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了研究年齡、教育程度、性別、擔任村干部、常住人口人數、最高受教育程度、平均經營耕地面積、平均收入、貸款政策及規則的評價了解度、正規的金融機構網點是否存在、家離金融機構網點距離是否影響借貸需求,首先對變量進行賦值[7],結果見表3。
3.3 變量篩選 卡方分析主要研究的是分類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一般某些變量的選項之間沒有程度的變化,只有類別變量,參數檢驗中的獨立樣本T檢驗的分類變量與連續變量之間的關系,該研究對通過卡方分析金額T檢驗對研究變量進行篩選[8]。
3.4 二分類Logistic回歸
為了檢驗回歸模型,需要評估“模型整體顯著性檢驗”及 “-2 Log likelihood”情況,“模型整體顯著性檢驗”數值越小,表明模型整體顯著性檢驗越好[9]。-2 Log likelihood數值越小,反映回歸方程的似然值越大,表明模型的擬合程度越好,反之則表示模型的擬合程度越差。Cox & Snell R2和Nagelkerke R2與線性回歸中的R2作用大致相同?;貧w模型的-2 Log likelihood值為149.419,Cox & Snell R2為 0.576,Nagelkerke R2為 0.794,說明該模型的擬合程度比較好。從預測分類表可以看出模型預測準確率為91%,其中對沒有需求的百分比為預測準確率為94.2%,有需求的預測百分比為85%;另外H-L檢驗擬合優度檢驗結果來看,表格中的零假設是使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數據,從顯著性檢驗結果的Sig.=0.980,大于0.05,接受零假設,認為模型能夠很好地擬合數據,得到的回歸方程為:
4 結論及政策建議
4.1 結論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年齡(X1)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1.715,對應的P值為0.00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年齡對貸款需求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就是說年齡越高,其需求程度越高,年齡增大1個單位,其需求的概率會增大5.555倍[10]。
(1)教育程度(X2)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2.950,對應的P值為0.00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教育程度對貸款需求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就是說教育程度越高,其需求程度越高,教育程度增大1個單位,其需求的概率會增大19.107倍。
(2)擔任村干部(X4)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3.407,對應的P值為0.00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擔任村干部對貸款需求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就是說擔任村干部的貸款需求程度高,擔任村干部是不擔任村干部的需求的30.170倍。
(3)常住人口數(X5)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3.402,對應的P值為0.00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常住人口人數對需求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就是說常住人口人數越多,其貸款需求程度越高,人口增大1個單位,其需求的概率會增大20.941倍。
(4)最高受教育程度(X6)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0.019,對應的P值為0.917,沒有達到顯著,說明不同的最高受教育程度其貸款需求沒有顯著差異。
(5)平均經營耕地面積(X8)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3.364,對應的P值為0.000,在0.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平均經營耕地面積對貸款需求有顯著負向影響,也就是說平均經營耕地面積越少,其需求程度越高,面積增大1個單位,其需求的概率會減少0.035倍。
(6)平均收入(X10)對需求的回歸系數為-3.121,對應的P值為0.007,在0.01水平上達到顯著,說明平均收入對貸款需求有顯著負向影響,也就是說平均收入越少,其需求程度越高,收入增大1個單位,其需求的概率會減少0.044倍。
4.2 對策建議
當前,新疆農村金融體系亟待完善,農戶的信貸需求滿足度不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生產經營,進而影響了農民增收。為了完善農村金融市場,發揮其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提出以下建議。
4.2.1
提高農民金融素質。只有提高農民金融素質,樹立農民正確的借貸觀,普及必要的金融常識和建立必要的金融服務幫助組織,才能提高農民的金融產品議價能力,幫助其進行科學的貸款決策。要在農村普及金融知識,使農民對傳統金融和現代金融有必要的了解,既了解在金融機構存貸的相關知識,又能通過資本市場實現家庭收入最大化,從而提高農民金融素質。
4.2.2
強化農村正規金融信貸服務體系。我國農村正規金融服務體系表現為以商業性金融機構為主、政策性金融機構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為輔的形式。呼圖壁縣的農村合作性金融機構以農村信用社為主,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互助合作社、農村合作銀行為輔。形式上,新疆的農村正規金融系統較健全,可以為不同類型農戶提供所需的相關金融方面的服務,因為農村相關金融體制和經濟的發展水平不夠協調,并且呼圖壁縣的農村金融服務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仍要加大服務體系改革。
4.2.3
規范農村非正規金融服務體系。目前非正規金融機構仍然是農戶信貸資金的主要來源,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是對正規金融機構的有力補充。但非正規金融表現出的不規范、不成體系也給農戶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因此,為了保障農戶對民間借貸資金的有效利用,有必要循序漸進地規范農村的非正規金融組織,將部分有條件的非正規金融機構的完全規范化。鼓勵有條件的私人資本轉變為以血緣、地緣、人員為基礎的正規金融互助組織、村鎮銀行、商業化小額貸款公司,為廣大農戶提供小額信用貸款或扶助性質的貸款。
4.2.4
健全農村保險抵押擔保服務體系。健全農村保險、抵押、擔保服務體系,既能提高農戶的借貸能力,又能降低金融機構的信貸風險,加大其農業信貸業務的開展力度。建立多類型農業保險組織,提高農業保險的普及度,一方面能分散和轉移農村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促進其支農力度,另一方面又能提高農戶的信貸能力,減少農戶受到的貸款限制,幫助農戶生產生活,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KOCHAR A.An equilibrium credit rationing[M].New York:Garland Press,2010.
[2] HOFF K? R,BRAVERMAN A,STIGLITZ J E.The economics of rural organization:Theory,practice,and? policy[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33-52.
[3] PAL S.Household sectoral choice and effective demand for rural credit in India[J].Applied economics,2013,34(14):1743-1755.
[4] 奕香錄,劉鐘欽,朱琳.遼寧省農村民間借貸狀況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2):175-177.
[5] 韓星.農戶信貸需求研究述評[J].理論導刊,2006(12):81-84.
[6] 李曉明,何宗干.傳統農區農戶借貸行為的實證分析:基于安徽省農戶借貸行為的調查[J].農業經濟問題,2006(6):36-38.
[7] 萬江紅,張遠芝.農戶借貸行為的調查與特征分析[J].農村經濟,2006(7):80-81.
[8] 高石鋼.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農戶民間借貸實證分析:以寧夏鹽池、同心和中寧縣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06(2):219-223.
[9] 柏雪冬.貧困地區的借貸需求與民間借貸生存研究[J].新疆金融,2009(5):12-15.
[10] 何亞玲.甘肅省農戶信貸需求現狀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0):9687-9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