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中信證券擬清倉式減持中信建投的消息一出,令股價正在躥升的中信建投應聲下跌,中信證券自己也遭遇萎靡,整個券商板塊都受到很大影響。
中信證券在鎖定期滿后就減持中信建投本身,無可厚非。但從券商龍頭競爭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在科創板催化之下,券商龍頭們需要在新業務上做大自己的“長板”,同時擠壓競爭對手的空間。
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的分析師認為,中信證券當前的科創板保薦公司數量要落后于中信建投。再看經紀業務和創新業務,頭部券商們也沒有拉開明顯距離,有時還會受到二線券商的強有力沖擊。
按照當前股價計算,中信證券減持中信建投規模近百億。對此,長城證券非銀分析師劉文強對《紅周刊》記者表示,“我認為,中信清倉中信建投的一個原因在于中信建投目前PB(LF)為3.81倍,高于券商整體的估值水平,AH股溢價達到439%。可以說,目前是一個賣出的好機會。從中信證券自己來說,獲得的資金可以用于發展更多業務,例如科創板保薦業務”。
雖然中信證券是券商龍頭之一,但在科創板還處于追趕狀態。截至6月26日,在參與科創板保薦服務的42家券商中,中信建投保薦16家,中金公司保薦13家,中信證券保薦11家,華泰聯合保薦9家。
券商們在科創板保薦業務上的差異,反映了整個行業的分化走勢,以及頭部券商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
通常而言,中信、中金、中信建投、華泰被認為是第一線券商,有“三中一華”之說。如果從總市值來看,截至6月25日,中信、華泰超過2000億元,分列冠亞軍,中信建投排在第三名,而中金公司總市值僅為656.57億元,排在上市券商中的第12位。
雖然中金公司總市值較小,但ROE卻是三家公司中最高的。《紅周刊》記者統計了近15年、近8年、近3年和2018年的ROE,中金公司凈資產收益率的表現越來越好。截至2018年末排在上市券商中的第一名(表1)。

對中金公司的表現,劉文強向《紅周刊》記者表示,因為市場不同、投資者結構及市場參與情況不同,在香港上市的中金獲得的市場參與度更低一些,市值因此低于中信、中信建投和華泰證券?!安贿^,可能因為戰略選擇問題,中金公司選擇性放棄了長尾客戶,專門開展高端業務、服務高端客戶,其中以大機構客戶為主,也就帶來了更高的ROE回報?!?/p>
在ROE這個指標背后,“三中一華”的資源稟賦不盡相同。分業務來看,中信建投的經紀業務表現“最差”,而華泰的承銷業務表現“最差”,中金的投資銀行業務表現“最差”。
不過,“三中一華”也不是始終能穩坐前排。Wind數據顯示,2017年券商資管業務排名第一名的是收獲了41.31億元凈收入的廣發證券,中信證券當年位居其后,凈收入為35.41億元。
但隨著2018年市場遇冷、信心不足,廣發證券當年的資管業務僅獲得18.65億元凈收入,與中信證券的28.63億元拉開了差距。“第二梯隊券商有時候會沖擊第一梯隊的位置?!眲⑽膹娬f,“從美國投行發展歷程來看,很多中小券商依靠在某一領域做得更精細,占領了一席之地。國內也有這樣的成功案例,例如專注于ABS業務的德邦證券、在經紀業務和兩融業務上發力的東方財富以及背靠東方資產,并依靠東方資產的業務輸送,壯大了投行和資管業務的東興證券。但目前來看,它們尚未對大而全的頭部券商造成沖擊”。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中信、中金、中信建投和華泰各有側重,一位千億級證券公司非銀分析師向《紅周刊》記者透露,看2018年年報中各家券商對業務的著墨就能判斷它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其中不斷提及哪些業務排名居前的則是正在布局的領域(表2)。

在這些方向中,廣發證券非銀分析師陳福認為,衍生品業務(場外個股期權、股票期權)、投行資本化業務(投行+私募股權基金)、財富管理業務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
具體而言,從美國投行的發展歷程來看,美國大行發展的核心是通過資本中介業務提升杠桿率,再利用杠桿在風險中介業務上獲利。
但國內券商提升杠桿率并不容易。首先,兩融、股票質押業務的抵押物,除非客戶違約,否則證券公司不得挪用或處置。另外,做市業務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資本消耗規模也比較有限。因此國內證券行業的杠桿倍數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截至2018年三季度,國內證券行業的杠桿率僅為2.8倍,遠遠低于高盛的20倍左右杠桿率。
陳福指出,在杠桿率無法快速提升的環境下,國內券商只有通過提升ROA來提升ROE?!都t周刊》記者統計,目前國內券商的ROA高于美國大行,但ROE則相對較低。劉文強分析,這是因為國外投行的重資產趨勢較為突出,消耗資本較大,體現為利息凈收入更高。國內券商總體還是以經紀、投行(承攬、承銷)及資管等業務為主,相對而言消耗資本相對較少。而衍生品業務、投行資本化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是可以提高ROA業務的。
劉文強分別對衍生品、投行資本化和財富管理業務進行了分析。在衍生品業務方面,FICC(股權之外的各類產品,包括債券、貨幣和商品構成了廣義的固定收益業務,即FICC業務)一直是美國大行業務收入的重要來源,美國投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投資銀行的營收高速增長的主要收益就是基于高杠桿率的FICC業務。
相比之下,國內券商和美國大行之間存在著明顯差距,但同時也意味著國內券商有很高的成長空間。最近幾年,場內金融衍生品的流動性出現逐漸恢復的跡象,目前場內產品類型以50ETF為主。Wind數據顯示,2019年5月份單月50ETF成交量5383萬張,同比增長186%。
這種變化利好牌照齊全的中信證券。數據顯示,中信證券衍生金融工具名義金額從2016年的2197億上升至2018年超過1萬億,漲幅超過355%。而中信建投2018年末衍生金融工具名義金額僅為1804億元。
在投行資本化業務方面,“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今內地券商投行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比重達到10%-15%。而根據海外經驗,投行資本化業務可以貢獻營收的20%-30%,其中投行貢獻15%-20%,私募股權基金貢獻約5%-10%,”劉文強說。
目前,投行業務優勢突出的中金和中信建投持續發力,但劉文強表示,“我們很難想象投行業務偏弱的券商能夠做好資本化業務”。尤其在科創板所引領的金融供給側改革下很多小券商無法拿到項目,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未來可能會加劇機構數量的出清。
在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國內的滲透率還較低,國內券商發展這項業務的核心條件是高客均資產,這是收取咨詢費用、附加費用的基礎。根據2015-2018年中金、中信、華泰、招商公布的客戶資產和客戶數量數據計算,中金公司2018年戶均資產達到1510萬元,遠高于其他券商。
對照高盛、大摩和小摩的估值,在經過了40年的高速發展后,它們的業務各有側重,又逐漸趨同,但估值依然存在分化。
一位千億級券商非銀分析師向《紅周刊》記者指出,券商創新業務的增長將會帶來估值的重塑。他們團隊之前做過關于ROE和PB相關性的回歸分析,得出的系數為0.5,即PB每提升1個數值,就有0.5來自ROE的提升?;谇笆龇治觯瑖鴥热淘谔嵘齊OE(也即提升ROA)的方式中,衍生品和投行資本化業務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而財富管理的發展還需要等待人均GDP的提升而進一步實現飛躍。因此,中信、中金的ROE或提升得更加明顯。
溫莎資本非銀研究員余武信更加看好中信證券估值上行的動力,“中信證券和券商ETF我們是輪流配置的,之前也買過華泰證券,但倉位很低,其他券商沒有配置過。截至6月25日,中信證券的PB為1.8倍,比行業均值1.75倍(整體法)僅高估了2.8%。龍頭相對行業平均溢價不足3%,并不算貴。像券商這種同質化競爭嚴重的行業,龍頭給30%的溢價也是合理的”。
“長期來看,券商的創新業務規模是決定估值的重要指標,但短期內,由于券商板塊嚴重低估(目前1.75倍估值是2017年時的50%,2015年時的25%)。在估值回歸的過程中,頭部券商分化不會太明顯。”余武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