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薈 陳媛
摘 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四川幼專為例,目前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為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等情況。
關鍵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問題
一、綜述:
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精神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預防問題發生、促進心理素質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從本質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質的教育和培養,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教育:具體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育、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包括團體輔導、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電影展播、心理主題班會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旨在通過課堂教授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向學生傳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素養;學校應該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程,并安排心理學相關專業教師授課;
(二)個體心理咨詢:學校應該配備專職心理咨詢師和兼職心理輔導教師, 服務對象為全校需要心理咨詢服務的教師和學生。目前存在的一個普遍情況是,咨詢中心接待的學生一般情況下都是屬于嚴重心理問題以上的學生,這種情況從一個側面也反映我們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做的還不夠,學生會在自己心理出現較嚴重的問題之后才有求助意識,一般的心理問題學生都傾向于自我調節,或者向朋友家人傾述,這種情況也提醒我們需要加強兩方面的工作: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心里素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多跟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家長對心理健康問題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三)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般一學期會組織三到四次團體活動,服務對象為具有相似心理問題的學生團體,目前大部分高校最常見的就是寢室關系問題,就我校目前的情況來看,團體輔導是解決宿舍關系很好的一種形式。
(四)心理委員培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每學期會組織全校心理委員開展階段性專題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心理委員的職責、任務、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一般心理問題的識別,談心談話的技巧,抱持性會談技術,傾聽技巧,心理咨詢的道德倫理:保密、保密例外原則、轉介原則等,旨在最大限度的發揮心理委員的朋輩效應。心理委員是學生群體的同齡人,是生活在學生群體中的一員,若心理委員具備較專業的心理素養和技能,他會對同學存在的心理問題更敏感的感知,并對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做初步的判斷,遇到他能力之外的問題,他也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轉介作用,在關鍵時候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心理委員的專業培訓工作非常重要;
(五)輔導員專業知識培訓: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學期應組織1-2次的輔導員心理專業知識培訓,目的就是幫助輔導員能夠更好的開展學生工作,讓輔導員老師具備專業的心里素養,懂得心理問題的識別,分類,掌握心理咨詢的倫理道德,處理技巧,避免對學生造成二次傷害。
二、高校學生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結合者兩年來的咨詢經驗):
(一)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是個體心理健康狀況的最直觀反應。目前宿舍人際關系問題是我校學生人際關系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我校學生群體中女生占比超過90%,女生的情感比男生更細膩敏感,大學以前學生們主要活動場地為教室,主要焦點任務是學習和考大學;大學之后學生的主要活動場地為寢室,焦點任務也由單一的學習變得稍顯復雜,學生之間的交往問題容易顯露。
(二)校園欺凌:就目前了解的情況來看,我校的校園欺凌并不是我校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基本都發生在同宿舍之間,也再一次印證了大學里不良的宿舍關系可能會不良事件甚至是惡性事件。
(三)抑郁問題:我校學生的抑郁問題主要包括情境性抑郁、季節性抑郁、焦慮性抑郁和生理性抑郁和幾方面,其中情境性抑郁和季節性抑郁最為常見。
(四)個人感情問題:不懂得如何處理個人的感情問題也是導致我校學生心理問題的一個比較常見的誘因之一,尤其是在面對分手這樣的情況,我校就曾出現過因為分手而嘗試自殺、自殘的案例。
(五)強迫癥問題:強迫問題同時易導致抑郁、焦慮等癥狀,需要專業,定期的心理咨詢
(六)自我認知問題:主要表現為自卑,主要分為:(1)心理癥狀導致的認知偏差,如抑郁、焦慮;(2)家庭原因:家庭貧困者,最易帶著內疚感、負罪感生活,努力做一個乖孩子,也是抑郁的高發人群;(3)形象問題(一個學生整形的案例):媒體、網絡,學生的特質、年齡等因素;
(七)性困擾問題,尤其是LGBT人群:處于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如何以一種被社會接納,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解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同性戀群體(男同、女同),他們因為性取向而存在這樣那樣的擔憂和顧慮,尤其是男(女)同喜歡上直男(女),怎么樣來把握友情與愛情的距離,最大限度的減少給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傷害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八)家庭關系問題:孩子跟父母的關系問題、父母自身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易誘發孩子的心理問題。
(九)神經癥厭食/貪食問題:主要存在于女生群體,表面上看是學生對于減肥的認知問題,但是大部分的案例顯示,神經癥厭食/貪食背后真正的問題可能是自我認知的問題。
(十)精神疾病,目前為止我校學生群體遇到的精神疾病主要為精神分類,精神分裂氛圍早期、中期和晚期,主要特點表現為當事人出現幻聽、幻覺,喪失自知力等癥狀,早期的精神分裂是可以治愈的,如果按醫囑服藥,一般不會復發。
(十一)自殘行為:比較普遍,一般都始于初高中,通常存在于家庭關系有問題或有抑郁癥狀的學生群體中。
(十二)自殺:一般存在于有嚴重心理問題或遭受嚴重創傷(性侵害)、以及家族中曾有自殺史的學生群體中。
(十三)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問題:我校少數民族學生心理問題也比較突出,尤其是讀了西藏內地班的學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公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一)硬件建設方面:咨詢室不足,設置不專業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面:學校可以嘗試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做統一安排,統一教材,目前兩個學分可以劃在一個學期,因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最重要的一個媒介,所以如果在一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真正意義上幫助學生培養心理素養,找到解決心理問題和情緒問題的方法和方向。
(三)培訓督導方面:專業的心理咨詢都需要督導,而且心理咨詢師本身也需要自己的咨詢師。
(四)團隊協作方面:目前兼職老師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校可以嘗試提供一些獎勵機制來刺激兼職老師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