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曙光
摘 要:高校內各行政部門的職能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校工會作為校黨委與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工會如何進行職能定位,直接關系著能否全面發揮其協調職能,能否服務好廣大教職工。
關鍵詞:高校;工會;教育體制
高校工會是工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其服務職能因其所屬組織的特殊性,與其他工會組織有較大區別。高校內各行政部門的職能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高校工會作為校黨委與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工會如何進行職能定位,直接關系著能否全面發揮其協調職能,能否服務好廣大教職工。
一、高校工會的主要問題
首先,便是高校工會的經審工作,工會經費與固定資產是工會組織最為重要的物質保障,能夠確保工會經審工作,有助于工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工會經費也面臨著以下主要問題:
1.高校對經審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雖然高校工會經費逐年增多,但是相比于學校行政經費還是少的,因此高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相對偏低。
2.高校工會經審管理制度不夠健全。雖然總工會出臺了一些關于工會經審的相關制度,但是一些高校工會經審的制度建設并不盡完善。以致于降低了工會經費審查監督的實施效果。
3.經審人員隊伍建設有待提高。經審團隊建設需要繼續完善:一是很多經審人員不是專職人員,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其中還可能不同于一個部門,不能有效地對工作內容進行探究; 二是經審人員工作態度懶散,特別是在工作緊張的情況下,就會忽視一部分的經審工作;三是一些經審干部對自身所要負責的經審工作缺乏經驗。由于多種原因的存在,導致一些高校的經審團隊工作質量較查,審計水平一般,很難取得預期的監督效果。
當前不少高校工會順應時代變化,利用互聯 網開展智慧工會建設?在搭建網絡平臺、擴展活動 空間、豐富工作形式上進行了一系列積極而有成效的探索。然而,因重視不夠、經費缺乏等多種因素影響?高校工會在“互聯網+”方面存在總體建設水平不高、層次參差不齊等問題。
頂層設計不系統。高校工會在智慧平臺、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往 往缺乏對職責定位的清晰界定,頂層的統籌規劃 設計不足。
大數據意識不強。目前很多高校工會尚未建立起體系化、系統性的工會工作和會員信息基礎數據庫校內工會 組織各自為政,未實現相互間的信息共享,也就難以保證工會數據的及時、快速更新,使得工會對于職工群眾信息掌握不準確、不及時,不同程度上出現“找不著、粘不住、記不準、幫不動”等問題。
信息質量不高。很多高校工會僅利用門戶網站、政務微博、官方微信等發布一些工會工作新聞、通知公告和組 織活動等常規信息,對教職工學習教育、維護權益、醫療互助、心理咨詢、技能培訓等信息需求不夠重視,發布數量很少,同時也未打通與省工會、其他高校工會以及校內各類信息平臺之間的 壁壘,未形成上下互動、多級共享、融合聯動的信息服務格局。
互動頻率較低。很多高校工會在日常與職工群眾溝通互動時,往往還是采用電話、會議、發布通知等傳統形式,在組織開展活動時才使用官方微信群、QQ群等,但使用人群范圍通常較窄,以各級工會組織人 員居多,網絡在線咨詢服務開展得較少,網絡溝通 互動渠道不完善,覆蓋面不夠廣泛。對于職工群眾在網絡平臺上提出的疑問,常要經過較為復雜的 流程才能得到解答,信息的反饋性較弱,交流互動頻率較低,網絡意見征求系統尚未建立,從總體來看,高校工會的信息流動呈現單向化特征,雙向甚至多項的溝通互動不足。針對職工群眾的互動式、體驗式、參與式網絡服務沒有得到充分開展。
二、高校工會改善措施
(一)規范高校工會經審工作
加強高校工會經費的預決算管理。經審工作應該積極將關口前移,加強對預算編制和協調的審查工作,不 斷強化預算編制的適應性。
建立健全工會經審管理制度 工會經審工作想要保持工作活躍 度,最基本的手段就是改良機制建設。
加強經審工作的信息化建設 引入計算機輔助審計手段,降低風 險隱患,從而不斷地提升工作水平與質量。
引入外部審計,強化經審監督效果 引入外部審計,最主要的是對內部審計獨立性進行綜合完善。
加強經審人員隊伍建設 工會經審工作具有明顯的組織性與實踐性,因此在用人方面不僅要選擇專職的專業人員,還要加強對經審人員的 職業培訓,強化經審人員的理論知識、規范管理政策的掌握與實施,這對提升工會經審工作效果尤為重要。
積極創新,力求經審工作水平的提升要隨時利用信息計算機來尋找審查憑證、賬表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合理化的措施防范與改正,保證對工會 經費的全程無死角監督。
(二)積極構建高校工會“互聯網+”工作模式
高校工會“互聯網+”工作模式的構建途徑:
1.以職工生活需求為導向,打造互聯協同的網絡服務平臺
2.以職工發展需求為導向,建設資源共享的網絡學習平臺
3.以職工責任需求為導向,構建實時高效的網絡互動平臺
4.以職工文化需求為導向,形成多元交互的網絡文化平臺
(三)高校工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高校工會在加強硬件的同時,還應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校教師的言行舉止對青年學生有潛移默化的重要 影響,直接決定著高校培養人才的質量。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建立一支政治素養高、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是高校生存、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高校工會應當把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作為首要任務,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為高校的教學工作起好保駕護航的作用。
高校工會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方面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新工作思路,關注教師成長與發展的自主意識。以人為本是高校工會在實際工作中必須堅持的工作理念。 在推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中,必須樹立“以教師為主體” 的觀念,關懷教師的未來與發展,不斷滿足教師的合理要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投入 到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去。
2.創新工作內容,增強教師職業道德的自律意識。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師德是社會道德在教師職業中的具體體現,教師個體是否能將師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關鍵在于對師德本質的認同。
3.創新工作方法,建立教師職業道德激勵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二是建立科學的考評機制;三是完善監督機制。
總之,高校工會是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是高校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職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在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工會不僅是高校黨組織和行政密切聯系教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還是協助黨政組織推動學校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工會在當今形勢之下,應積極引導教職工提高師德師風,從高校全面工作的大局出發,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全面推動高校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做出新貢獻。
參考文獻:
[1]王黎明.高校工會推動青年教師發展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6):196-197+201.
[2]楊莉.高校工會經費審查現狀及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222.
[3]王志剛.高校工會檔案管理現狀及規避措施[J].蘭臺內外,2018(07):60.
[4]胡亞玲.高校工會法治化建設的現狀與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