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林
摘 要:船舶制造行業是海洋交通運輸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新時代,可以說誰掌握了海上交通的主動權,誰就掌握了海洋經濟發展的未來,尤其是在國際貿易競爭不斷加速的環境背景下,各個國家在海洋交通運輸領域都在朝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對船舶制造工業進行質量控制與成本管理,有利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領先機,促進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船舶制造項目;質量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前言:船舶制造業是海上交通運輸、海洋經濟開發等領域深入性研究的基礎。結合船舶生產企業的具體情況,合理進行生產制造產業成本規劃,不僅可以保障產品制造品質,還可以節約建造成本。因此,關于質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在船舶制造業中的應用探究,將為我國航海技術產業提升提供理論指導。尤其是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種高品質的資本管理方法,將其應用到船舶制造業中,可實現建造成本的科學優化調整。
1船舶制造項目成本管理現狀
1.1成本管理的應用環境缺失
(1)缺乏適合的成本管理工具方法。分析船舶制造業的生產經營特點,可以發現其與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與貿易情況緊密相關,呈現出比較明顯的不穩定性和周期性。此外,由于船舶建造周期較長,行業需求變化難以準確預測,短期內經常處于不均衡的狀態,國際貿易活動呈季節性波動,現有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生產施工耗材、動能投入及環保要求導致建造成本逐年升高,造成船舶制造項目進入微利時代,也對成本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船舶制造項目需選擇適合自身行業特點的成本管理工具。
(2)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會計制度不健全。船舶制造項目沒有適合自身行業特點的成本管理工具,也沒有建立與之配套相關的成本管理體系制度,現有的基本規章制度,如費用審批報銷制度、應收賬款管理辦法等遠遠不能滿足船舶制造項目管理會計成本管理的需要。
(3)管理粗放,成本管理基礎工作比較薄弱。目前,船舶制造項目成本數據歸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種成本費用只是籠統進行歸集,未能準確細化區分。比如各種能源消耗、人工成本未能真正實現在單個項目制作過程中實現有效分攤,對精準分析生產投入成本造成困難,再比如各個生產管理環節的生產性耗材容易混用,缺少有效監督管理,出現不能反映生產成本真實投入情況。
1.2成本管理的應用程序不健全
成本管理通常劃分為三個階段:事前成本預測、成本決策和成本計劃階段;事中成本控制階段;事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階段。目前船舶制造項目的成本管理工作普遍重視對制造項目成本的事后核算及分析,對事前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和成本計劃管理關注不夠,也沒有從項目初期開始重視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導致后期目標成本控制費用核算和實際使用費用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既缺乏成本支出前的整體規劃,也缺乏成本支出后的績效考評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目標成本管理,加強成本支出前的規劃、過程中成本支出和控制,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 優化路徑
2.1 提升船舶制造項目質量管理
一要重視人才。新時代船舶制造企業質量管理的競爭核心可以說就是人才的競爭。一方面,企業要抓住高級管理人才,通過組建高質量管理團隊,夯實質量管控基礎,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應對現場復雜的工序流程,從源頭上進行質量控制,減少現場返工和無效勞動,實現“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另一方面,企業要構建一支具有高質量管理水平的生產人員,為企業的生產經營與管理服務,并通過優化對生產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全體員工質量擔當意識和成本節約意識。另外,要定期組織質量管理培訓交流活動,融入系統性的質量管理知識和質量控制技巧,促進質量控制管理人員與生產管理人員、現場施工一線人員有效溝通,提高產品質量意識,變被動管理為主動參與,共同提高生產現場質量管理績效,從而提升現場施工效率,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要完善制度。質量是船舶制造項目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要想降低船舶制造項目成本,必須將實際的質量控制工作落到實處,通過建立現代化的質量管理制度,對影響質量的不確定性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第一,可以通過現代化的信息采集技術與質量分析技術,對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進行系統分析,準確地找出造成產品質量不合格的關鍵環節和因素,通過對關鍵環節和因素“對癥下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整體的船舶制造質量。第二,可以通過質量分析與評定要求的提高,來提高對船舶質量控制的管理程度。通過全面掌握施工人員資質持證情況,優化對施工班組人員的配備,通過傳幫帶等現代化的人才團隊建設機制,以及績效考核獎勵等激勵措施,提高新老員工對于生產質量的自主管理意識,減少人為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從而從本質上降低生產成本投入,同時節省質量管理成本和制造成本。
2.2 提升船舶制造生產成本意識
在生產過程中,根據企業自身生產特點,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管理體系,不僅僅要包括顯而易見的生產性耗材、人工成本,還要將企業設備折舊、生產設備利用率等隱性成本納入到成本消耗中來;同時要加大設計研發人員的成本意識,只有制定了規范的生產技術施工圖紙和工藝流程,保證圖紙質量,才能達到設計、人力、能源、材料各方面優化配置,降低工人勞力投入和施工強度,促進現場質量穩定和生產效率穩步提升,將現場制造成本降到最低。生產目標成本模式的科學調節,不僅要對船舶生產制造各環節成本進行跟蹤性指導,還需在生產成本分析中實行局部而有效的目標控制,及時分析、階段性總結,按照項目成本目標策劃進行適時調整,確保項目制造成本在可控范圍內。
2.3船舶制造生產成本分析與具體化
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生產中融合,需要合理地進行生產成本的細化解析,增強系統運作的科學性、實用性。一般來說,細化分析的生產成本因素包括:作業成本計算、作業控制方法、以及后續作業成本考核三個層次。
具體而言,一是在確定船舶本周期生產制造的具體目標后,實行作業具體環節的總結與分析;二是初步核算人工、生產設備、生產物料消耗等各環節的作業成本比例;三是將預期作業目標與實際目標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配,最終得到船舶生產制造的成本核算分析指標。
2.4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核心競爭力
21世紀是知識經濟與網絡經濟的時代,信息通信技術高度發展,“以信息化帶動管理的現代化”成為所有企業的共識,以實施企業發展戰略為核心,以信息化建設為手段,促進船舶制造項目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優化企業制造成本控制,主動發展信息技術,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是制造企業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信息管理平臺,及時、準確提供各項資源、作業、成本動因等方面的信息,提高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實現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最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轉型發展。
3結語
從上文的分析可知,研究船舶制造行業的質量控制與成本控制,有利于我們從發展的角度,看待目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加大對人才的投入,加強信息技術研究,因地制宜進行管理提升,實施資源優化配置,實現對制造項目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達到降本增效,提高企業在船舶制造領域的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陳樺.基于目標-作業成本法的試油成本管理模式構建問題解析——以BZ井下試油工程作業部為例[J].經貿實踐,2018 (20) :178;180.
[2]華閑.目標作業成本管理模式在船舶制造業的運用[J].現代企業,2018 (10) :18-19.
[3]杜振英.ERP模式下軍工企業成本管理優化探析[J].財會學習,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