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楊楠 寇浩 劉玲
【摘 要】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大力選拔培養優秀年輕干部的精神,深入推進新時代郵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國郵政企業培訓中心不斷推動教學創新,在年輕干部培訓中探索了基于“測評+”技術的“測、培、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基于個人發展報告(IDP)的制定、反饋及督學,研發出一套基于“評價標準開發—評價方案設計—訓前診斷測評—工作坊教學實施—全程跟進觀察—訓后診斷評價”的設計思路,將“訓前在線測評+訓中培訓賦能+訓后診斷評價”三階段有機地結合,針對開班破冰、拓展訓練、組內研討等教學活動組織了基于全過程的評價,實現年輕干部培養、評價開發的雙重效果。
【關鍵詞】“測評+”;教學模式;年輕干部;培訓
【中圖分類號】D2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2-0108-02
1 實施背景
(1)年輕干部培養提速增效的需要。2018年6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關于適應新時代要求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意見》,強調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關系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的戰略之舉,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固本之舉,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遠之舉。為確保郵政事業永續發展、后繼有人,中國郵政把年輕干部培養工作擺到了戰略性的高度,著眼于培養造就可靠接班人,圍繞年輕干部的成材標準、時代特征、成長規律及發展方向等,立足于培訓理念創新、內容豐富、方式改進,有效落實“服務大局、按需培訓”的要求,突出對年輕干部精準培訓和科學觀察,保證培養工作的效果。
(2)干部教育培訓提質升級的需要。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提出“專業化能力培訓更加精準,廣大干部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能力明顯增強”“圍繞建立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的素質培養體系深化著干部教育培訓改革”等要求,更加強化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郵政面臨的市場需求、競爭態勢等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在變革中發展,尤其需要將教學設計和模式的創新與年輕干部的培養、評價相結合,以學員為中心,滿足個性化培訓需求,全面考核、評價干部的學習態度和表現、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加強干部選拔、培養、管理、使用工作的統籌性,實現對年輕干部的針對性培養與科學、有效識別。
2 創新做法
(1)研發了“訓前在線測評+訓中培訓賦能+訓后診斷評價”的教學模式。按照“評價標準開發—評價方案設計—訓前診斷測評—工作坊教學實施—全程跟進觀察—訓后診斷評價”的設計思路,根據培訓目標和學員特征,定制評價標準,并針對學員自身知識儲備、能力現狀、發展潛力等情況制定并實施包含訓前測試、在線測評、個人發展計劃制訂、行為面談反饋等方式在內的訓前診斷測評,幫助學員更系統、客觀地認知自己,有效激發年輕干部培養的“動力層”;在充分激發學員動力的前提下,針對學員訓前測評分析出的知識空板、能力短板和發展長板,有計劃地開展理論學習、專業能力輸入工作坊、團隊學習等教學活動,針對性地提升學員干事創業能力,有效開拓年輕干部培養的“能力層”;配合學員制訂個人發展計劃和實施路徑,在培訓中全程跟進完成對學員的全方位隱蔽式測評考察,同時開展階段性測評反饋和學習督導,有效達成年輕干部發展的“效力層”。
(2)探索了“多維度多場景多視角”的培訓評價新模式。一是多維度評價。基于組織培養要求和培訓班教學計劃,從事務管理、人際管理、自我管理3個方面設定了思維能力、執行推動能力、人家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個人風格5個評價維度和22個評價指標,確保了對學員觀察評價的科學性。二是多場景跟蹤。將“測評+”技術嵌入培訓的全過程,評價導師進班參與團隊破冰、拓展訓練、課堂授課、課題研究、課下討論與分享等教學活動,記錄學員的行為表現,同時全面掌握學員的考試、作業、考勤等情況,綜合分析整理出個人的評價意見。三是多視角觀察。為確保觀察與評價的綜合性、客觀性,根據測評場景的不同,評價導師由培訓班管理人員、專職測評師和授課老師分別擔任,其中培訓班管理人員側重于觀察學員課下討論與分享等日常行為表現,專職測評師側重于觀察學員在破冰、拓展訓練、課題研究等團隊學習中的作用與表現,授課老師側重于觀察學員在課堂學習尤其是在測評反饋類課程中的參與表現。
(3)拓展了個人發展計劃的創新應用模式。培訓班中采用“學員制定計劃+評價導師反饋追蹤+學員自評反思并深化改進”的方式,將個人發展計劃作為測評與培訓深度融合的載體。一是制訂計劃。培訓前,組織學員結合培訓目標和訓前在線測評報告,自主分析與評估自身優勢和劣勢,提出培訓期間個人的發展目標,明確發展行動和成功的標準。二是反饋追蹤。評價導師結合學員測評結果與過往的工作經歷,通過一對一反饋式訪談,幫助學員達成發展共識,并在培訓中跟進學員個人發展計劃完成情況,通過定期面談給予督導。三是自評與改進。培訓結束前,學員回顧并總結培訓期間個人發展目標的完成情況,并結合崗位任職要求和職業發展目標,設定回到工作崗位后的持續發展計劃。評價導師將于培訓班結束半年后,通過電話回訪、問卷回收等方式了解學員的發展情況,并提出改進建議。
3 主要成效
(1)培訓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一是自我認知提升方面。實施訓前在線測評,客觀地反映年輕干部的能力現狀、個性特征和心理動機,通過發展性反饋和教學引導,充分調動學員深入內省與反思,深層次激發學習動力,有效解決了學員的自我認知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制訂個人發展計劃,開展領導力發展與團隊協作理念與方法注入,全面提升了培訓效果。二是知識技能提升方面。“測評+”教學模式基于對年輕干部能力素質的全方位診斷,科學分析學員能力優勢與缺板,針對性地提出待改善區域及相關建議,結合組織發展要求確定主題、遴選課程,在精準分析培訓需求基礎上開展培訓賦能,促進學員行為轉變與團隊氛圍改善。經統計,培訓班學員個人發展計劃整體目標達成率約78%,其中在政治理論學習、黨性修養水平、學習能力、調查研究與解決問題等方面的目標達成率超過80%。
(2)獲取了客觀全面的考核評價結果。一是培訓效果衡量方面。通過“測評+”技術的應用,結合個人發展計劃的實施,綜合對比訓前訓后個人知識/能力提升數據,突破了簡單依靠滿意度評價和學習效果評估的教學評價方式,實現了行為層級的評估,解決了培訓項目評估難的問題。二是后續培養發展方面。一方面,在培訓過程中評價導師對學員進行觀察與測評,通過反饋和督導,幫助學員充分地認知自我,明確自身優勢、劣勢和自我提升方向,實現了對年輕干部發展的持續培養追蹤;另一方面,圍繞建立干部源頭培養、跟蹤培養的培養體系建設要求,在培訓過程中隱蔽式的評價有效解決了“心存戒備”的測評問題,增強了測評信度和效度,深化了“測評+”技術在干部選拔培養中的應用,通過鑒別評估提出年輕干部發展與使用建議,為組織用人提供借鑒與參考。
4 工作啟示
(1)以“測評+”教學模式實現“以學員為中心”。突破傳統培訓項目講授式、案例式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采用科學的評價工具,通過訓前測評摸清年輕干部發展需求,提升自我認知水平,采用參與式、探索啟發式、督導促進式等教學方法,更能體現“以學員為中心”的理念。培訓班不僅在于傳遞知識、提升能力,更在于促進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及職業發展方向的轉變。
(2)以“測評+”技術實現培訓模式的創新。將“測評+”技術應用于教學實踐,依托“巴特勒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培訓項目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將知識講授與管理游戲、案例教學結合,使學員在游戲場景中暴露問題,獲得啟發,通過知識獲取,實現在工作場景的遷移、應用中獲得啟發,從而不斷強化教學效果。
(3)以“測評+”教學模式實現培訓開發的科學決策。采用訓前訓后對比測評的方式,有效收集了學員的評價數據,經過分析與挖掘,不僅可以基于科學的人才畫像技術,實現個體的精準施教和發展預測,解決學員評價面向未來的問題,而且能推動培訓開發決策由“經驗·感覺型”向“數據·事實型”轉變,幫助組織實現“培養—評價—使用—激勵”的全流程人才開發工作機制。
5 結語
“測評+”教學模式在年輕干部培訓中的應用,實現了在測評中發展,在發展中發現和識別干部,促進了“學”與“用”的有機結合,加速了年輕干部科學發展能力的提升。
參 考 文 獻
[1]彥德,譚慧艷.著力培養選拔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優秀年輕干部[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9(4).
[2]曾秋荷.淺談加強國有企業年輕干部的培養[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
[3]折創偉,秦媛,馮曉軍.企業年輕干部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