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娟
【摘 要】在我國,養老保險是人們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因為養老保險能夠為失去勞動能力的退休人群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使他們最低的生活權益得到保證,使老年人也能夠有一定的經濟來源,保證基本生活,安度晚年。因此,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養老保險的實施能夠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繁榮,穩定民生。文章主要分析養老保險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的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養老保險工作;保障制度;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8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9-0235-02
養老保險,全稱社會養老保險金,是指政府為了使那些到達退休年齡的老年勞動者或者是喪失了基本勞動能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依法建立的基本制度。在多種社會保險制度中,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且最受人們關注的一項制度。我國的養老制度主要由3個部分構成:第一個是能夠依法享受國家相關部門提供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例如退休年齡、工作年限工齡(或者是繳費年限)、參保人的勞動力是否完全喪失等;第二個是離退的條件,具體要看是退休、離休還是退職,不同的條件的待遇不一樣,享受的保障水平也不同;第三個是其他相關制度,包括退休金和養老金的籌措方式和渠道、養老基金的管理、監督和發放等制度。
1 養老保險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養老保險具有的社會保障水平不高
就我國目前的社會發展狀況而言,我國現有的社會保障水平與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之間并不是平衡的關系,養老保險只能夠為退休人群或者是喪失基本勞動能力的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卻不能夠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制定不同層次的養老保險制度來滿足不同層次的人們的實際需求。
1.2 養老保險容易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生老病死是一個正常的過程,年齡增大、肢體衰老也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我國的養老保險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這也是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養老保險已經成為社會保險中開支最大的一部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因為人口老齡化,老年人越來越多,為這部分人群支出的費用也越來越大;②人口老齡化使離休、退休的人員越來越多,這部分所需要支出的費用也逐漸上升;③因為人口老齡化的出現,我國相關部門對養老基金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方式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目前,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且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的國家,在眾多發展中國家中,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據相關統計,現在我國老年人約占全國總人數的10.2%,從國際通行標準來看,我國已經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初始階段[1]。
1.3 覆蓋面小,統籌層次低
養老保險在我國已經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從現在的發展情況來看,養老保險的總體覆蓋面比較小。養老保險是給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的重要政策,但是總體覆蓋面偏小,這就意味著會有很多的人老了或者是喪失了基本的勞動能力之后,如果養老保險不能覆蓋到他們,那他們只能通過尋求社會幫助或者依靠子女才能得以生存。養老保險工作總體覆蓋面偏小也會影響到我國現有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國家行政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是我國所實行的養老保險制度的3種類型。但是實際上,只有企業及部分自收自支、實行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納入了社會養老保險的范疇中,還有一些機關單位并沒有做到這一點,而我國參與養老保險的人群的比例是很高的,這不利于我國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2]。
1.4 養老保險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養老保險工作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業及事業單位在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很多的職能,同時也肩負著責任。總體來說,我國養老保險的管理體制運行還不夠順暢。此外,我國養老保險的責任區分也比較模糊,特別是養老保險制度的相關管理要求不明確,內容空泛,沒有明確的制約機制,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容易產生糾紛,造成不良后果,不利于我國社會保險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存在基本養老保險金的收繳工作不到位的情況。有的企業為了能夠減少社會養老保險的支出,刻意降低養老保險金的收繳金額,導致社會養老保險的管理機構不能夠按照職工的真實收入來征收社會保險,進而導致職工的社會養老保險金額減低,削弱了其退休后的基本保障[3]。
2 解決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問題的對策
2.1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
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首先要從享受養老保險的年齡上入手,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可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做好詳細的區分。其次要建立一個彈性機制,雖然養老保險在領取年齡上有一定的限制,但是這個并不是絕對的,并不是說自己到了可以退休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就不工作了,可以在自身身體狀況健康的情況下延長工作年限,推遲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時間,這樣也能夠使參保人員在退休后獲得更高的保障水平。最后是不能夠將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區分開,而是應該將兩者進行有效銜接,使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能夠覆蓋全社會的人員[4]。
2.2 稽核社會養老保險的征收工作
稽核社會養老保險的征收工作就是要稽核參保單位、參保人員是否都能夠應保盡保,所繳費用是否符合相關規定,這也是促進養老保險基金征繳的重要保證。
2.3 加強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收益率
首先,要重視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工作,全面強化政府及社會的監督職能,防止基金被貪污挪用,使參保人員的合法利益受損。其次,應當建立專門的機構管理養老保險基金,經過多重綜合分析后制定適宜的投資管理政策,提高養老保險基金的有效使用率。最后,應當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每月定時向繳費企業和職工公布基金的使用方向和收益。
2.4 加強社會養老保險的信息化建設
現在是一個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社會養老保險的檔案和資料是很復雜的,應當利用信息化平臺,對養老保險的檔案和資金進行分類歸檔。促進社會保險的各個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社會基本保障體系中,除了養老保險以外,還有工傷、醫療、生育、失業等險種,可以將這些信息放到信息化平臺上,參保人員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就能夠隨時隨地獲取自己的保險信息,實現信息共享。
2.5 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是現階段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面臨的一個難題,但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夠解決的,根據目前的情況,應該采取措施降低因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不良影響。第一,保障力度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延長退休年齡來緩解。就養老保險而言,如果人們退休年齡比較早,那就意味著繳費年限比較短,社會養老基金較低,導致社會養老只能依賴國家財政的支持;如果調整退休年齡,相應延長,就可以繳納更多的養老保險基金,為老年生活提供更高的保障。第二,要提高養老保險費用的收繳率。提高養老保險費用的收繳率需要從社會保障立法、管理規范等方面著手,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社會保險中,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5]。
3 結語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養老保險制度和養老保險工作減輕了現代青年人的生活負擔,也為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就我國現階段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情況而言,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緩解和改善,從而進一步完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參 考 文 獻
[1]程琳.我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經貿實踐,2018(15):150.
[2]趙暉.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問題與對策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9):5-6.
[3]壽燕.企業養老保險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商論,2018(13):90-91.
[4]武曉東.新時期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檔案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辦公室業務,2018(14):115.
[5]游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勞動保障世界,2018(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