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熒娣 黃雅青 齊彩霞 劉媛 楊立偉*
隨著對于骨質疏松的深入研究,近年來涌現出較多有價值的骨代謝指標。羧基端肽(β-CTx)是成熟膠原降解產物,可作為骨吸收的可靠生化指標[1]。I型膠原氨基端前肽(PINP)由成骨細胞分泌,可較為靈敏地反映I型膠原的合成速率,用來評價成骨細胞的活性[2]。PINP和β-CTx可代表全身骨質的動態變化[3]。維生素D(VD)是類固醇激素,具有調節生長發育、骨質形成的作用[4]。骨密度體現了骨骼中成骨和破骨的平衡,超聲骨密度由于其設備輕便、安全等優點被廣泛用于孕產婦女的骨密度測量[5-6]。本文通過檢測哺乳期婦女β-CTx、PINP、VD及其超聲跟骨骨密度,同時記錄其純母乳哺乳嬰兒的生長發育狀況,了解哺乳期婦女的骨代謝狀況及與其嬰兒生長發育的關系。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 年11月至2018 年6月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分娩的健康婦女66例為觀察組,年齡21 ~40歲,平均年齡29.70歲,于產后40~60d檢測血β-CTx、 PINP、VD以及超聲骨密度,同時記錄其純母乳喂養嬰兒的身高和體重情況。納入標準:(1)哺乳期婦女選定為產后40~60d純母乳喂養的婦女;(2)無影響骨代謝方面的圍生期與產褥期常見合并癥以及并發癥;(3)哺乳期間未發現新發的骨代謝疾病;(4)嬰兒為其出生后30~40d的純母乳喂養嬰兒。將哺乳婦女與其哺乳的嬰兒相配對,按乳母血VD缺乏與否將其嬰兒分為VD正常組(22例)和VD缺乏組(44例)。同時選取本院同時期體檢健康的非孕產婦女30例為對照組,排除心、肺、肝、腎及內分泌、結締組織、骨等相關疾病,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43歲。
1.2 方法 (1)β-CTx、PINP、VD的測定:所有入組婦女入組次日晨起空腹(過夜空腹8~14h)抽取靜脈血5ml,所用儀器為瑞士羅氏電化學發光儀,所用試劑是原裝配套的試劑。(參考標準:<30歲,210pg/ml<β-CTx<840pg/ml為正常,30歲~絕經前,80pg/ml<β-CTx<720pg/ml為 正 常,<30 歲,27.13ng/ml<PINP<113.3ng/ml為正常, 30歲~絕經前,17.10ng/ml<PINP<102.15ng/ml為 正 常[8]),VD<20ng/ml診 斷 為VD缺乏[8]。(2)超聲跟骨骨密度測定: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定量超聲骨密度測定儀(型號為 Achilles Insight)測定受檢哺乳期婦女足跟部骨密度超聲強度指數(T值),T<-1為判斷骨量的改變。(3)嬰兒生長發育指標的測定:測定嬰兒的身高以及體重,身高單位為cm,體重單位為kg。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嬰兒身高體重與哺乳婦女VD間作等級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年齡比較 觀察組年齡(29.70±3.96)歲,對照組年齡(30.43±3.87)歲,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骨代謝生化指標及骨密度的比較 見表1、2。
表1 兩組婦女骨代謝標記物的比較(±s)

表1 兩組婦女骨代謝標記物的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01;#P<0.05
組別 β-CTx(㏒) PINP(㏒) β-CTx/ PINP(㏒)觀察組(n=66) 2.93±0.17* 2.03±0.15* 0.90±0.15#對照組(n=30) 2.50±0.21 1.66±0.16 0.84±0.14

表2 兩組婦女β-CTx 、PINP、VD、超聲骨量異常率的比較[n(%)]
2.3 VD缺乏組與VD正常組嬰兒的生長發育比較以及血清VD含量與其純母乳喂養嬰兒身高增長的關系 觀察組嬰兒身高增長與母親血清維生素D含量存在等級正相關性(r'=0.373,P<0.01)。見表3。
表3 VD正常組與VD缺乏組嬰兒的生長發育比較(±s)

表3 VD正常組與VD缺乏組嬰兒的生長發育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01
年齡 嬰兒婦女(歲) 嬰兒(d) 增長身高(cm) 增長體重(kg)VD正常組(n=22) 30.55±3.31 33.18+4.16 6.24±1.39* 1.25±0.47 VD缺乏組(n=44) 29.27±4.22 32.52+3.66 4.88±1.23 1.29±0.31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社會已逐步向老齡化邁進,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上升,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種多發病,對老年婦女的影響尤為突出。婦女一生中易出現骨鈣丟失的主要時期有妊娠期、哺乳期、圍絕經期及絕經期。哺乳期是一個特殊的生理時期,哺乳期婦女骨代謝也具有其相應的特殊性。哺乳期婦女每天乳汁分泌伴隨鈣的丟失,致使骨動員增加,如骨吸收超過骨生成就會造成骨鈣的丟失,致骨密度下降,骨峰值減少,為日后骨質疏松及病理性骨折留下隱患,甚至可致哺乳期骨質疏松。
Gillies等[9]通過測定哺乳期小鼠的骨密度,發現小鼠骨密度在哺乳期下降30%。此外,有研究表明,哺乳期婦女月經復潮后對于骨代謝具有較大影響,可能與月經復潮卵巢功能恢復,雌激素上升促進成骨細胞同時抑制破骨細胞有關。本資料顯示,觀察組其骨質吸收指標(β-CTx)以及骨形成指標(PINP)均高于對照組,骨吸收與骨形成指標的比值(β-CTx/PINP)也較對照組高,且骨量下降的發生率高于對照組,與骨代謝指標檢測結果一致,故可以推測在哺乳期婦女骨吸收和骨形成均較為活躍,但以骨吸收更為明顯,致生理性骨量下降。現今妊娠期婦女較為普遍的予以鈣劑或VD的補充,本資料表明,哺乳期婦女也應該繼續進行鈣劑及VD的補充,促進骨形成,減少生理性骨量的下降,為預防婦女發生骨質疏松癥打下堅實的基礎。
母乳是嬰兒成長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其含有嬰兒成長所需的所有營養,且含有豐富的鈣和磷促進嬰兒骨骼生長發育。母乳是純母乳喂養嬰兒營養物質的全部來源。有研究表明,母親的骨代謝水平與其哺乳嬰兒骨代謝水平具有正相關的關系,該影響是通過母乳傳遞骨代謝物質實現的[10]。本資料顯示,母親血VD的水平與嬰兒的身高增加具有正相關的關系,提示產后哺乳期婦女應繼續適量補充鈣劑及VD,其不僅可以預防哺乳婦女自身生理性骨量的下降,增加婦女的骨峰值,還可以滿足母乳喂養嬰兒鈣的需求,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減少嬰兒佝僂病的發生。
然而,鈣劑及VD的過量補充將會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有文獻報道,若每日鈣的攝入量>1.2g時,造成心血管病的死亡率開始增加[11-12];而過度服用VD可引發心臟損傷并致高鈣血癥發生[13]。因此,在產后復查的同時檢測β-CTx、 PINP、VD及超聲骨密度,可以動態地了解哺乳婦女骨代謝情況,據此正確指導膳食和補充骨礦物質與VD,能有效防治骨丟失促進母嬰骨骼健康而不損害機體健康。以上檢測項目依從性較高,方便敏感,特異性強,可推薦有條件的哺乳婦女產后常規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