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蓮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企業管理理念,在常規管理基礎上,以“精、準、細、嚴”為準則,通過對分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提升員工素質,強化管理,從而達到提升整體效益的目的[1]。門診輸液室是門診醫療活動的主要場所,涉及環節多,患者流動量大,治療時間集中,工作量大,環境嘈雜,病種多樣,安全隱患較大,因此對護理工作要求較高[2]。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在門診輸液室接受靜脈輸液的老年患者數量激增,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種慢性病,血管退行性變,對護理人員期望值較高,操作環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本院門診輸液室于2017年1月實施精細化管理,針對目前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時的問題開展干預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9月至12月(實施精細化管理前)的老年輸液患者1363例,其中男692例,女671例;年齡60~78歲,平均(66.2±4.3)歲。選擇2017年1月至4月(實施精細化管理后)的老年輸液患者1382例,其中男702例,女680例;年齡61~78歲,平均年齡(66.7±4.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2017年1月成立門診輸液室實施精細化管理護理小組,由5名工作時間>10年的成員組成,均為女性,年齡40~50歲,平均(45.0±4.6)歲。職稱:副主任護師2名,主管護師3名。文化程度:本科3名,大專2名。均熟練掌握靜脈輸液相關理論及技能,能夠嚴格的監控、管理輸液質量,溝通能力良好,負責優化整個管理計劃,處理老年患者靜脈輸液的不良事件。(2)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由精細化管理小組負責人員對全科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精細化管理理論的培訓,學習崗位設置、流程設定及管理、醫療糾紛防范、不良事件預防等相關理論知識,將患者靜脈輸液的各個環節納入精細化管理方案,通過反復學習,使全體護理人員達成精細化管理共識,提高安全管理意識。通過分析查找,列出老年患者輸液期間存在的缺陷及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意見,制定精細化整改措施。(3)細化擺藥、配藥及加藥流程:采用“對、查、擺、加、簽”的方式,由主班、治療班護士同時查對液體標簽與注射單內容,檢查藥物名稱、質量、性狀、濃度和數量,治療班抽吸藥液,加入前再次與責任護士核對注射單,無誤后注入藥液,并再次查看加藥后藥物形狀,消毒注入口、插管,在輸液底聯上打鉤并簽字。靜脈輸液前使用PDA掃描標簽二維碼,并通過詢問患者及家屬二次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等,并呼叫式核對確認,保證藥物準確輸注給患者,減少因身份識別缺陷引起的差錯。(4)健康宣教:明確告知患者家屬所輸注藥物名稱、作用及所需輸注時間、注意事項、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的具體癥狀等,囑患者不可自行調節滴速或拔針,并詳細講述輸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交代患者觀察穿刺肢體及穿刺點,告知患者輸液完畢拔針后的按壓方法及時間。輸液過程中為患者提供老年患者常見疾病的健康教育宣傳資料。(5)嚴密巡視:門診輸液高峰時段主要集中在上午時段,該時段指派兩名護士采用“問、看、數、記”的方式加強輸液區的觀察和巡視,即詢問患者輸液過程中有無不適,查看液體質量和數量及患者穿刺部位,數滴數是否相符,記錄病情并簽名。(6)定期舉行靜脈穿刺技術培訓考核:每周五靜脈輸液小組收集本周門診輸液區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整改措施。開展靜脈穿刺技術培訓考核1次/月,要求參加率100%,對于考核前3名進行相應獎勵。(7)制定嚴格的靜脈輸液不良事件上報制度:靜脈輸液不良事件發生后,要求立即報告護士長,如問題嚴重,要求全體成員積極參與搶救工作,并查找分析引起靜脈輸液不良事件的原因,進行相應整改。如對患者身體造成損害或引起醫療糾紛,全組成員分析探討原因后,及時上報護理部。針對隱瞞不報的人員,納入年度考核。(8)改善老年患者依從性:輸液前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輸液藥物特點及滴數要求,并制作常見藥物滴速及輸液過程中不良反應圖冊,發放給每位患者及家屬;在每位輸液架下方懸掛警示牌,護士靜脈穿刺后調節好滴數,患者不能擅自調節滴數。
1.3 評價指標 (1)比較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2)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滿意度調查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共25個題目,滿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分為滿意。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 統計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輸液各環節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精細化管理實施前后輸液各環節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n(%)]
2.2 精細化管理前后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精細化管理實施后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6.1%,明顯高于精細化管理實施前的90.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333,P<0.01)。
3.1 精細化管理能有效減少護理缺陷發生 靜脈輸液是醫院門診治療的最常用給藥途徑,輸液安全是門診護理工作的重點。靜脈輸液護理對于治療結果具有直接影響,靜脈輸液護理環節繁多而瑣碎,如藥物的配置、患者身份的核對、輸液速度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均可能對患者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3]。抓住細節管理,是護理質量的關鍵。老年患者因年齡大、慢性病多、對藥物的代謝速度減慢、治療依從性差等,對輸液護理質量有較高要求。精細化管理是將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方法貫穿于輸液護理服務中,注重各個環節的細節,加強防范流程,避免護理環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3-5]。查對制度是輸液護理中的重要環節,也是較易出現護理差錯的環節。精細化護理對查對工作細化到每個崗位和步驟,尤其強化接單接藥、加藥、患者身份核對等環節,將風險因素提前控制,避免或減少這些環節中可能出現的護理差錯。精細化管理中,對每種護理行為都有合理的表現方式,如怎么做,怎樣做,做到什么程度。因此,在精細化管理各環節流程的構建匯總,通過對以往出現缺陷頻率較高、數量較多的環節,如取藥、加藥、輸液后安全告知及護理巡視等進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安全防范流程,并在執行中,對職能、職責進行準確規定。通過精準的制定和執行精細化管理流程,從細節上有效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有效調動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安全防范細節的實施。
3.2 精細化管理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考慮到老年患者的特殊性,在精細化管理流程中,通過強化健康宣教及提高依從性的舉措,讓患者了解到配合輸液護理的重要性及如何更好的配合護理治療。另外,在輸液高峰通過派專人觀察和巡視,及時了解到患者輸液中的情況,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讓患者從中體會到來自護理人員的關懷,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老年患者門診靜脈輸液安全是輸液質量的核心目標和要求,體現在輸液環節中的各個細節。精細化護理管理符合輸液護理安全的要求,合理運用精細化管理,做到各環節精準要求,嚴格執行,是提高老年患者門診靜脈輸液質量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