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 鄧再興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1],早期乳腺癌由于其臨床癥狀及體征并不明顯,而腫瘤中晚期較早期的手術率、生存率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2]。因此,早期發現、診斷及治療是乳腺癌患者獲得較好預后的關鍵因素[3]。乳腺鉬靶X線攝影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的首選和最簡便無創性檢測手段[4],本文探討乳腺癌鉬鈀X線表現與4種常見病理組織分型的相關性,為乳腺癌的影像學診斷提供指導依據。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行乳腺癌鉬鈀X線檢查并行病理分型診斷的乳腺癌患者174例,均為女性,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44.8歲。患者在鉬鈀檢查前及術前均未行任何抗腫瘤治療。
1.2 方法 (1)乳腺癌鉬鈀檢查:鉬靶X線檢查設備為法國GE Senographe DS數字乳腺鉬靶X線機。所有患者均拍攝雙側影像并比較,對少數部位根據需要實施感興趣區重點檢查,致密腺體加攝點壓片。(2)乳腺癌病理分型:乳腺癌病理分型的確定采用HE和免疫組化染色法。于手術當天采集新鮮的乳腺癌組織標本,免疫組化實驗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3)結果判定:通過兩名影像學專業醫師和病理專業醫師雙盲讀片,確定乳腺癌鉬靶表現和病理分型結果相關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關,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乳腺癌的病理組織學分型判定結果 174例乳腺癌中單發病灶134例,雙發病灶30例,三發病灶10例。病理組織學類型包括浸潤性導管癌(IDC)、導管內原位癌(DCIS)、浸潤性小葉癌(IIC)和浸潤性黏液癌(IMC)。

表1 乳腺癌的病理類型分布
2.2 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與鉬鈀X線表現間的關系 浸潤性導管癌鉬鈀多表現為形態不規則腫塊,結構扭曲,邊緣呈毛刺狀,鈣化明顯,影像密度較低(P<0.05);導管內原位癌鉬鈀多表現為非腫塊樣病變或腫塊形成不明顯,邊緣有毛刺,影像密度較高(P<0.05);浸潤性小葉癌鉬鈀多表現為形態較規則腫塊,病變范圍較大,邊緣有毛刺,內部鈣化明顯(P<0.05);浸潤性黏液癌鉬鈀多表現為無腫塊形成,多呈環狀密度較高,較多出現液化壞死信號(P<0.05)。見表2。

表2 不同病理分型乳腺癌鉬鈀X線表現[n(%)]
鉬靶、超聲及MRI等影像學檢查在乳腺癌的早期發現、準確診斷、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和評價治療效果等方面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5]。而鉬鈀檢查是目前診斷乳腺疾病的首選和最簡便無創性檢測手段[6]。其具有準確度高,輻射劑量低的優點。通過對乳腺鉬靶典型X射線表現分析,對于乳腺良惡性的判定有較高的準確性。
乳腺內發現腫塊是乳腺癌最常見的鉬靶表現形式,是最直接的X射線征象。本資料174例乳腺癌患者中發現腫塊112例,占64.36%。影像上顯示的腫塊的大小常小于臨床觸診,這主要是臨床觸診包括腫瘤對周圍組織的浸潤及腫瘤旁的水腫。腫塊一般表現為高密度,腫塊多表現為毛刺、分葉狀改變,邊緣多模糊不清,毛刺征主要是癌組織向外擴散浸潤或結締組織增殖性反應形成的放射狀的細條致密影。本資料中患者例毛刺征陽性116例,占乳腺癌患者的66.67%。乳腺鉬靶 X 射線攝影對乳腺癌有較高的敏感性,達 82.7%,尤其對表現為單純泥沙樣、 細顆粒樣微鈣化的病變具有優勢。有時乳腺癌在X射線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鈣化影。鈣化常見于腫塊中、 邊緣或周圍。較大可能的惡性鈣化常表現為: 細小多形性鈣化,大的大小形態各異,通常<0.5mm直徑;纖細狀線或弧狀不規則鈣化或呈細線分支的鈣化,寬度<5mm,若微小鈣化總數>30枚或鈣化數>20枚/cm2,表明癌的可能性大。結合病理考慮腫瘤鈣化是由于病理上病灶處營養供應不足,局部細胞壞死,鈣鹽沉積所得,本資料顯示鈣化110例,占63.21%,表明鈣化是乳腺癌在X線檢查中的重要征象,可疑鈣化的檢出在乳腺癌的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全數字化鉬靶攝影是一種技術相對成熟、輻射劑量小、操作簡單、 費用相對低廉的乳腺疾病診斷方法,在乳腺惡性腫瘤的定性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實用價值。本資料中鉬靶射線征象結果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基本吻合,表明乳腺癌患者可以通過鉬靶射線技術進行早期診斷,且診斷結果準確可信,對疾病診斷、手術是否進行以及如何進行等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