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強 龔竹梅* 吳湘靚 何芳
在急危重患者搶救和實施氣管內麻醉時,氣管插管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手段。重視氣管導管的固定,保證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對急危重患者急救復蘇尤為重要[1]。有研究表明,因氣管導管固定不當而脫管占非計劃性拔管的9.7%~43.7%,一旦發生導管脫出有可能造成窒息、再插管困難、延長住院時間,增加臨床醫護工作難度,乃至引起醫療糾紛。受氣管插管及固定帶等因素影響,氣管插管患者口腔壓力性損傷發生率達22.16%[2]。口唇壓瘡的發生,增加插管患者的痛苦,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對氣管插管的耐受程度,不利于病情恢復[3]。作者應用一款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固定氣管插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呼吸科、ICU病房收治的經口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患者150例,男94例,女56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5.40±3.38)歲。納入標準:(1)經口氣管插管患者;(2)18歲≤年齡≤70歲;(3)患者或家屬同意參加。排除標準:(1)氣管插管時間<5d;(2)門齒殘缺患者;(3)有口唇或口腔黏膜損傷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1組和對照2組,每組各50例。三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人員培訓:課題組成員組織參與人員進行規范化操作培訓,如病例選擇標準、如何固定氣管、口腔異味程度評價、口腔壓力性損傷觀察要點、氣管導管移位分級判斷標準及記錄方法。(2)使用材料:①氣管插管導管:同一廠家生產、同一材質的塑料氣管導管;②設計的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見圖1)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固定托:軟性透明硅膠材料制作,厚1cm,寬3cm,長5cm,可以與上唇部或下唇部緊密貼合。半圓形牙墊:硬性透明硅膠材料制作,長5cm,半圓直徑1.5cm,厚度1mm,護翼與固定托相連為一體。使用時將氣管導管嵌入半圓形牙墊,并用寸帶固定,使牙墊與導管固定為一整體。固定托的固定帶:由布制彈性纖維帶制作,寬3cm,長70cm,兩端相對應的正反面縫制尼龍扣,直接與固定托相連為一體。③駝人牌氣管導管固定器的構造(見圖2):采用醫用高分子材料制成。④醫用橡皮膠組:采用普通醫用橡皮膠和普通牙墊。(3)干預方法:觀察組:采用自制氣管導管固定器固定,患者經口腔氣管插管后,確認好位置并根據氣管導管大小經口腔插入自制氣管導管固定器,將氣管導管嵌入半圓形牙墊,并用寸帶固定,使牙墊與導管固定為一整體,將與半圓形牙墊連為一體的固定托貼合上唇或下唇固定,插管位于口腔正中位,再將固定托的固定帶繞至患者頸后,粘牢尼龍扣完成操作。2次/d更換固定位置。對照1組采用醫用橡皮膠固定,患者經口腔氣管插管后,確認好位置并根據氣管導管大小經口腔插入普通牙墊,使用2條普通醫用橡皮膠,寬約1cm,長約30cm,分別將氣管導管和牙墊固定在一起,膠布十字交叉固定,將插管位于口腔正中位,2次/d更換橡皮膠。對照2組采用駝人牌氣管導管固定器,患者經口腔氣管插管后,確認好位置后,拔出安全栓,將牙墊放入患者口腔中,插入牙墊安全栓,移至口腔正中位,擰緊固定螺絲,將固定頭帶固定于患者頸部。無法更換固定位置。

圖1 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

圖2 駝人牌氣管導管固定器
1.3 觀察指標 每組患者由主管護士每班記錄導管尖端距門齒的距離,有移位者及時糾正并確認導管位置后予重新固定;2次/d進行口腔異味程度評估,再進行口腔護理,同時檢查口唇周圍及口腔有無皮膚黏膜損害,然后記錄實際操作人數和實際完成時間,觀察5d,期間如有意外拔管,由當班護士及時記錄。
1.4 療效評價標準[4](1)氣管插管位移標準:①無移位:導管尖端距門齒上下無移位;②輕度移位,導管尖端距門齒上下移位±0.5cm;③中度移位,導管尖端距門齒上下移位±0.5~0.8cm,未造成脫管;④重度移位,導管尖端距離門齒上下移位±≥0.8cm,引起脫管或導管下滑堵塞右側支氣管。(2)皮膚黏膜損傷情況:①無;②輕度:有紅疹;③重度:有破損。(3)口腔護理人數及時間:記錄實際操作的人數和實際完成的時間。(4)口腔異味程度評價指標[5]:采用數字分級法進行評估,由檢測護士根據患者的感覺分別圈出一個數字。0:無口腔異味;1~3:輕度異味;4~6:中度異味;7~10:重度異味。(5)非計劃拔管率:記錄非計劃拔管的例數。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者氣管插管位移程度比較 三組氣管插管位移和脫出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21,P<0.05)。觀察組和對照 2 組比較(χ2=2.566,P=0.157),兩者固定效果一致。觀察組和對照1 組比較(χ2=15.864,P=0.000),觀察組固定效果優于對照1組;對照2組和對照 1組比較(χ2=6.971,P=0.011),對照2組固定效果優于對照1組。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氣管插管位移程度比較(n)
2.2 三組患者口腔異味程度比較 三組口腔異味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3.589,P<0.05),觀察組患者的口腔無異味率與兩組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386,P<0.05),觀察組輕度、中度和重度異味率與對照1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9.236,P<0.05),與對照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376,P>0.05),對照2組輕度、中度和重度異味率與對照1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987,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口腔異味程度等比較(n)
2.3 三組患者皮膚損傷情況比較 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566,P<0.05),觀察組和對照1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856,P<0.05),觀察組和對照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25,P<0.05),對照1組和對照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093,P>0.05)。見表3。

表3 三組患者皮膚損傷情況比較(n)
2.4 口腔護理時間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1組、對照2組口腔護理操作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氣管導管的脫出會導致引起嚴重的并發癥,因此在導管有效固定時需注意保護患者口周皮膚和口腔黏膜。壓力是壓瘡發生的主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壓瘡不僅由短時間的高壓或長時間的低壓造成,反復短時間的低壓也可形成壓瘡。而牙墊相對材質較硬,患者口唇蠕動時易造成牙墊對牙齦及上腭的摩擦,使牙齦及上腭的黏膜壓迫受損,嚴重時形成潰瘍,造成患者中重度皮膚受損,恢復時間相對較長;經口氣管插管患者口腔護理難度大,口腔護理過程中有可能會導致導管脫出或移位至一側支氣管;由于固定好以后的氣管導管及牙墊幾乎封住了患者的口腔,也不利于患者的舒適及口腔衛生情況的觀察。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其固定托是透明的軟性硅膠,其耐高溫、耐高壓、耐酸堿,可經高效消毒后重復使用。并有利于對皮膚黏膜的觀察,還可以在下唇和上唇間交替使用,減少對口唇的持續壓迫;其半圓形牙墊與氣管導管互為一體,固定牢固,也便于觀察氣管插管刻度,且明顯減少口腔的占據空間,更方便口腔護理的操作。本資料結果表明應用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后,氣管插管無位移率高于醫用橡皮膠牙墊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其固定效果良好,優于醫用橡皮膠牙墊組。且應用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后,口腔無異味率、口腔皮膚損傷率高于醫用橡皮膠牙墊組和駝人牌氣管導管固定器組,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適度和對氣管插管的耐受性,提高患者應用依從性。同時,采用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后,患者口腔護理時間、意外脫管率低于醫用橡皮膠牙墊組和駝人牌氣管導管固定器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新型硅膠氣管導管固定器有助于減少臨床護理工作量、減少意外事件發生,從而避免醫療差錯發生,減少醫院及患者的額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