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
(天全縣中醫醫院 四川 雅安 625500)
近年來,伴隨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院內骨科科室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在臨床治療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骨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后,最常發生的并發癥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癥,一般有肺動脈血栓栓塞癥與深靜脈血栓形成兩種,而前者的致死率與致殘率相對較高[1]。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骨科圍術期患者D-二聚體的動態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及20例患者家屬知情后開展研究,隨機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20例骨科圍術期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全部患者中,年齡為19~81(64.75±10.73)歲,男女分別為10(50%)、10(50%)例。
納入標準:①自愿參與研究;②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有活動性內出血;②有出血傾向;③不具備手術指征。
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前與術后第一天清晨,在空腹狀態下對患者靜脈血進行抽取,劑量控制在1.8毫升。隨后,使用0.2毫升濃度為3.8%的枸櫞酸鉀進行抗凝處理,同時借助免疫比濁的方法對D-二聚體水平進行測定。測定的儀器選擇使用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器,參考數值為不超過400。
系統分析20例患者D-二聚體的動態變化及影響因素,其中,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術中使用骨水泥、手術方式。
文中涉及的有關數據在計算以及整理時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計數資料以及計量資料為數據表現形式,卡方和t值為數據檢驗形式,組間數據經過比較后,如P<0.05,說明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
根據術中接受骨水泥與未接受骨水泥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對比結果,經分析,接受骨水泥患者D-二聚體水平高于未接受骨水泥患者,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骨水泥對D-二聚體水平影響 (±s)

表1 骨水泥對D-二聚體水平影響 (±s)
組別 例數(n) D-二聚體水平(μg/L)接受骨水泥 11 1598.23±367.23未接受骨水泥 9 719.43±101.27 t-6.9353 P-0.0000
通過對不同手術方式下患者D-二聚體水平的比較發現,接受置換術患者D-二聚體水平遠遠高于非置換術患者,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手術方式對D-二聚體水平影響 (±s)

表2 手術方式對D-二聚體水平影響 (±s)
組別 例數(n) D-二聚體水平(μg/L)接受置換術 12 1391.23±387.23未接受置換術 8 819.43±351.27 t-3.4227 P-0.0030
骨科是醫院常見科室,是對骨骼肌肉系統生理、病理和解剖進行研究的主要科室,通過對藥物、物理方法或者是手術等方式的應用,確保人體系統形態和功能的正常性。伴隨時代與社會發展,骨科疾病的類型逐漸增多,特別是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創傷明顯增加,使得骨科科室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
骨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后,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幾率較高。根據既有研究成果顯示,接受矯形骨科手術后,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幾率達到了10~63%。通常情況下,形成血栓和靜脈血流緩慢、血管內皮損傷以及血液高凝狀態均存在緊密聯系[2]。而在圍術期,以上三種影響因素均存在。一般來講,骨科手術所造成的血管損傷,加之行手術治療后長期制動,都會增加手術過程中與術后出現高凝情況的幾率。所以,對患者并發靜脈血栓栓塞癥的診斷十分關鍵,應給予高度重視。
其中,D-二聚體是在纖溶酶的作用下,使得交聯纖維蛋白降解,并形成諸多多聚體的特異性產物。處于生理狀態下,人體內部始終是凝血和纖溶動態性平衡。一旦平衡狀態被破壞,那么血管內部凝血傾向就會增強,大量聚集纖維蛋白,并不斷增加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直接提高了D-二聚體的水平。而D-二聚體提升則代表機體內部的繼發性纖溶活性隨之增加,可以被當做形成血栓與體內高凝的判斷指標。然而,D-二聚體在診斷靜脈血栓栓塞癥方面的特異性并不明顯,因為在感染、腫瘤、妊娠或者是炎癥等諸多病理狀態和生理狀態下,D-二聚體水平也會提高。而且,在相關研究中表明,伴隨年齡增加,臨床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幾率也將不斷提高,特別是年齡超過40歲的患者。除此之外,對于超重或者是肥胖者而言,其患有靜脈血栓栓塞癥的幾率也會增加。
在此次研究中,針對影響骨科患者D-二聚體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并發現骨水泥與手術方式均會對D-二聚體的變化產生影響,且接受骨水泥與置換手術治療患者的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未接受骨水泥、未置換手術治療患者,組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性(P<0.05)。由此證實,在圍術期,對D-二聚體水平產生影響的因素諸多,特別是置換手術治療方式,會嚴重損傷患者的組織,所以出血量增加,使得D-二聚體水平不斷提高。另外,術中使用骨水泥也會對D-二聚體水平的變化產生一定程度影響,使得臨床發生栓塞的幾率提高。而低分子肝素則是骨科患者手術治療后有效的預防性抗凝藥物[3]。
綜上所述,在骨科患者圍術期階段,影響D-二聚體水平的因素諸多,所以在臨床實踐中,應盡可能規避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科學合理地使用低分子肝素,以保證患者行手術治療后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的風險降低。病例偏少,有待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