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金紅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九峰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75)
外科手術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醫療服務類型,外科手術服務的患者類型較多,如外科整形美容手術患者。無論對于哪一種患者而言,術后快速康復均是患者所希望達到的治療要求[1]。為此,我院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模式引入其中,以期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快速康復護理服務。
對2016年1月—2018年12月外科接診42例整形美容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拋擲硬幣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21)與觀察組(n=21);其中,觀察組:男性、女性患者各7例、14例,平均年齡(38.55±2.20)歲;對照組:男性、女性患者各6例、15例,平均年齡(38.80±2.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護理人員根據科室工作規章制度與主治醫師的囑咐,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基本健康教育;此外,告知患者家屬一些基本的護理配合知識,并向患者家屬傳授一些基本的自我護理技能。
觀察組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第一,個性化心理康復護理。疾病的發生以及外科手術的干預,會導致患者或其家屬出現一系列的疑問。這些疑問的產生一方面不利于患者或其家屬的心理情緒改善,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患者或其家屬后續治療的配合,從而影響患者的快速康復。為此,護理人員還需要耐心的向患者或其家屬講解相關疾病治療與配合要點,從而改善患者或其家屬的焦慮不安的情緒。第二,用藥與日常飲食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醫囑對患者服藥時間和劑量進行管理,同時為患者家屬介紹相關用藥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等,監控患者日常飲食,給于合理建議和指導,幫助患者形成符合疾病治療的飲食計劃與內容;最終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第三,強化對創傷部位的監測與異常情況干預,從而避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給予必要的肢體護理干預。同時,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各項肢體動作必須以較小的力度來執行,且各項肢體動作的執行不能過于急躁,而是應當緩慢開展以提高患者的接受度。
根據患者手術治療效果以及滿意度等指標進行評價。手術治療效果分為:優,即達到預期手術目標;良,即基本達到預期手術目標;可,即初步達到預期手術目標;差,即未達到預期手術目標。患者的滿意度評價以自制問卷調查方式收集,將患者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與十分滿意三個評價級別,統計受訪者選擇滿意與十分滿意的人數,并與總受訪人數進行比較。
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5%,對照組的優良率為61.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 (例)
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85.7%,對照組的總滿意度為5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在外科手術患者的治療中,給予護理干預是提高治療效果、緩解病人不適感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給予患者最合適的護理服務則是各方探討的熱點。對于外科手術患者而言,長期的病痛以及可能存在的手術創傷性治療均對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也使得患者的后期恢復時間相對較長[2-3]。因此,對于這一類患者的護理不能僅僅實施簡單的常規護理模式,必須采取更具人文關懷與康復促進的護理模式。
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與傳統的護理方式相比,不僅遵守科室的基本規章制度,引入對患者情感內容的護理;更為重要的是將治療配合引導、日常健康行為引導、以及必要的肢體護理納入到護理服務體系中。從而一方面提高患者在快速康復過程中的治療配合性,另一方面通過合理的藥物干預、肢體干預、情志干預來進一步加快患者的術后康復,從而獲得患者的認可[4-5]。研究顯示,觀察組的優良率為90.5%,觀察組的總滿意度為85.7%,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所以,對外科手術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能夠提高手術優良率以及患者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