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重慶市萬州區新田鎮中心衛生院 重慶 404027)
胃潰瘍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多發性消化系統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幽門螺桿菌導致胃粘膜保護作用下降,造成胃酸分泌過多引發而來,臨床上多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亦或是通過胃出血、胃穿孔等作為首發病癥而被發現,該疾病屬慢性疾病,復發幾率極高,且并發癥較多,導致患者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對此,臨床上多給予西藥治療,但臨床療效卻不甚顯著,所以,有專家研究學者認為,給予該疾病患者中醫藥治療,對提升臨床療效及患者生活質量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因此,為了對此作出進一步驗證,選取2017年2月—10月我院100例胃潰瘍患者檔案資料,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2月—10月我院100例胃潰瘍患者檔案資料,以數字均衡法為基準,分成實驗組男、女各27例、23例;年紀、中位年紀:20~57歲、(42.37±5.31)歲;病程、平均病程:1~10年、(5.38±1.24)年;其中胃角潰瘍、幽門管潰瘍、胃竇部潰瘍分別為32例、7例、11例;參照組男、女各24例、26例;年紀、中位年紀:22~55歲、(40.59±5.83)歲;病程、平均病程:1~11年、(5.82±1.49)年;其中胃角潰瘍、幽門管潰瘍、胃竇部潰瘍分別為28例、10例、12例。比較兩組臨床個人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1]。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已得到病理學的確診;(2)年齡≥18歲,性別無限制;(3)能夠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檢測及隨訪事宜者;(4)所有診治檔案資料齊全且已做存檔處理;(5)已簽署之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心臟、肝、腎功能障礙者;(2)妊娠、準備妊娠、哺乳期婦女;(3)意識不清、精神障礙、血液疾病者;(4)目前正在接受或近期內已接受過其他治療者;(5)過敏體質或中途退出者。
1.2.1 參照組 參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奧美拉唑腸溶片,20mg/次,1~2次/日,每日晨起或早晚口服,持續服用4周;伴有幽門螺旋桿菌者,另加阿莫西林膠囊,1g/次,2次/天。
1.2.2 實驗組 實驗組給予柴胡疏肝散配合解方劑治療:柴胡14g、炙甘草8g、丹參14g、枳殼9g、佛手9g、白及9g、香附9g、芍藥11g、川芎14g、陳皮11g、沒藥9g、升麻9g、延胡索9g、五靈脂9g,以水煎服,2次/天,每日早晚飯前溫服,持續服用4周[2]。
評估兩組臨床治療狀況、疼痛緩解時間、復發狀況;評估標準:(1)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正常;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減輕,胃鏡檢查顯示有大部分瘢痕形成;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甚至有加重趨勢;(2)疼痛緩解越快速、復發情況越少,說明臨床療效越好。
為了對數據有更精確的計算,對各項計數、計量資料采取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以(±s)代表計量資料,通過t進行驗證;以(%)代表計數資料,通過χ2進行驗證。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臨床治療狀況對比 [n(%)]
由表1,可知:兩組相較而言,實驗組臨床治療狀況更好(96.00% vs 76.00%)(P<0.05)。

表2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及復發狀況對比
由表2,可知:兩組相較而言,實驗組疼痛緩解較快,復發狀況更少(P<0.05)。
胃潰瘍屬中醫“胃痛”、“吞酸”范疇,中醫認為,其多是由于氣滯血瘀引發的肝氣不暢而造成的胃脘疼痛,本次研究中的柴胡有疏肝理氣、解熱抗炎的功效;炙甘草有緩急止痛、補脾益氣的作用;丹參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枳殼能夠理氣、開胃、行滯、消脹;佛手性溫,有抗炎、促消化的作用;白及有消腫、止痛、斂血、生肌的功效;香附有抗菌、抗炎、止痛、止嘔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療胃腹脹痛等癥;芍藥對鎮攣、止痛有非常好的效果,常被用于治療腹痛、胃痙攣等癥;川芎能夠理氣疏肝、陳皮可和氣健脾、沒藥能夠散瘀止痛、升麻能夠抗炎、止痛、解痙;延胡索能夠行氣、散瘀、止痛;五靈脂能夠活血、祛瘀、止痛,諸藥相伍,可起到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等功效[3]。
綜上所述,在本文研究中,兩組相較而言,實驗組臨床治療狀況更好(96.00% vs 76.00%)(P<0.05);實驗組疼痛緩解較快,復發狀況更少(P<0.05),這說明,在消化內科疾病臨床治療中,采用柴胡疏肝散配合解方劑療法,能夠顯著提升臨床療效,加速疼痛緩解速度,減少復發病例,臨床應用效果頗為明顯,因此,可以大力推廣與應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