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忠 張寅 史先彪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8)
臨床實習是醫學院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橋梁,普外科是重要的實習科室,臨床教學有一定特殊性。PBL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能夠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1]。本研究進一步對比臨床醫學教學中PBL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現具體匯報如下。
將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實習的50名實習生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名,男14名,女11名,年齡21~26歲,平均年齡(23.2±1.3)歲;對照組25名,男13名,女12名,年齡22~26歲,平均年齡(23.6±1.2)歲;所有實習生均為5年制本科生和7年制本碩連讀生,在普外科實習1個月,均已在學校系統學習了相關醫學課程;比較兩組實習生的年齡、性別、基礎學習等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帶教老師傳授并復習甲狀腺腫瘤、乳腺腫瘤的相關理論知識,帶領學生查房、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等,指導學生完成一份住院病歷,學生結合已有的輔助檢查結果作出診斷,提出治療方案,最后老師向學生提問,結合教學大綱的內容和要求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觀察組采用PBL教學模式:①設置學習小組。將實習生分為5人一組的學習小組。②準備病例。提前1周告知各小組病例的基本情況,各小組成員共同開展詢問病史、體格檢查等,協作完成一份大病歷。③提出問題。帶教老師根據具體病情,結合甲狀腺及乳腺疾病的教學大綱設計問題,如診斷結果是什么?診斷依據是什么?甲狀腺/乳腺疾病需要做哪些實驗室檢查?特異性檢查指標有哪些?如何鑒別甲狀腺功能異常是屬于中樞性的還是甲狀腺性的?甲狀腺/乳腺疾病診斷流程是什么?如何評估患者的預后?可能會產生哪些并發癥?如何預防并發癥?等等[2]。④搜集資料。各小組內的學生進行分工協作,結合老師提出的問題,運用既往學習的理論知識,對照病例進行具體分析;明確需要掌握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翻閱書籍、互聯網查詢等多種方式主動自學,歸納整理資料。⑤組內討論。組內展開對病例資料的討論,每個學生均需發言對之前提出的問題說明自己的觀點,相互間討論并完善相關問題的答案,對新發現的問題討論解決。⑥教師總結。帶教老師點評每組學生的討論內容及每位學生的表現,結合病例解答學生的疑惑及先前提問,結合教學大綱要求歸納總結實習課效果[3]。
實習結束后進行理論考核,包括理論考試(40分)、實踐技能(30分)、病歷書寫及查體(30分)、總成績(100分),評估學生實習效果;采用自制調查問卷,評估學生對實習滿意率。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行χ2檢驗,率(%)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實習生實習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實習成績比較(±s,分)
注:觀察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理論考試 實踐技能 病歷書寫及查體 總成績觀察組 25 36.96±2.03 27.41±2.15 28.08±1.38 92.45±2.86對照組 25 31.59±2.31 24.72±2.46 27.06±1.74 83.37±3.19

表2 兩組實習生的實習滿意率比較 [n(%)]
由于甲狀腺、乳腺疾病解剖結構較為復雜、涉及全身多個系統與器官,是實習生學習的難點,較為抽象難懂,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臨床教學的需求。PBL教學以解決具體問題為目的,通過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和知識,輔助帶來老師的引導,結合具體病例,能夠促進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加學生與病人接觸的機會,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擴寬知識面,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從而促進臨床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4]。
綜上所述,臨床醫學教學中PBL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佳,有利于培養綜合、全面的醫學人才,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