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現行有18個稅種,且對不同的稅種又有各種財稅規定和一般特殊條件。而在這些稅種中,增值稅可以說是各大企業中流通最廣的一大稅種,它參與到企業日常活動供、產、銷等各個方面,且內容較為復雜,且大多企業也不能合理實施在不違反稅法規定方情況下盡量少負擔稅款的權利,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合理進行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很有必要。
【關鍵詞】 增值稅 稅務籌劃 餐飲業
一、引言
增值稅是我們國家的第一大稅種,也是企業的主要的稅負。如果合理進行增值稅稅務籌則,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將從納稅人身份選擇、采購環節以及銷售環節三個方面對餐飲業稅務籌劃問題進行討論,結合國家相關稅收政策,為餐飲業合理節稅提出相關建議。
二、納稅人身份選擇
對于納稅人身份的選擇,企業可以成為一般納稅人或者小規模納稅人,根據稅法規定一般納稅人采用16%的增值稅稅率,且其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在銷項稅額中加以抵扣。而小規模納稅人實行3%的增值稅稅率但不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在選擇成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之間存在一個平衡點,在平衡點處按兩種方式計算繳納的稅額相等,而高于或低于該平衡點企業應當有不同的選擇。由于銷售額一定,因此在選擇納稅人身份時應著重考慮增值稅的進項稅額的大小,在進項稅額較小的情況,按小規模納稅人的身份會繳納更少的稅金。根據我國相關政策,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位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500萬元以下,企業如果選擇按小規模納稅人繳稅,應當滿足此條件。
三、采購環節
1、購貨渠道
在貨物采購時,餐飲業的采購業務中農產品占比較高,可以選擇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但如果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不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在選擇供應商時,應選擇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其次,對作為一般納稅人的餐飲業,根據我國的財稅政策計算發現,在采購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向農業生產者(農業生產合作社)收購農產品能取得最大進項稅額,其次是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然后是一般納稅人,而向享受增值稅免稅的批發零售企業購買農產品不能取得進項稅額。
同時,企業可以尋求一個與自己有經濟利益聯系的企業,達成關聯協議,在雙方互相采購對方的商品時,可以提供內部價格。這樣既會減少獲取原材料的成本,又能夠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最終減少應納稅額。
2、購貨結算方式
在選取采購結算方式時,延遲付款時間間接上是為企業賺取無息貸款。其次,由于貨幣的時間價值,推遲付款時間可以為企業減少現金流出。假設企業每年采購原材料需要156000元,平均每季度需要52000元,假設折現率為8%,則有52000*(F/A,2%,4)=214323.2元,如果每年年末能統一一次性支付,能節約64323.2元,從而可以減少10291.71元的增值稅支出。
對于推遲付款,企業在采購時應先取得對方開具的發票,采取賒銷和分期付款方式,使銷貨方先墊付稅款,而自身獲得足夠的資金調度時間,盡可能少用現金支付。其次,企業可以選擇在供貨方產品供大于求的情況下采購,在此種情況下采購方企業會擁有更多的談判主動權。
四、銷售環節
1、銷售方式
(1)折扣銷售
在消費者在企業消費金額達到一定的金額時,企業可以給予消費者一定的折扣。例如,餐飲業可以對消費額一單達到200元的消費者給予8折優惠,這種方式會吸收更多的消費者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增值稅的繳納。所以,企業可以給予適當的折扣銷售以期減少增值稅納稅額,但根據稅法規定要把銷售額和折扣額開在同一張發票上,才可以按照折扣后的余額作為銷售額計算增值稅。
(2)銷售折扣
在消費者采用賒銷方式在本企業的消費后,為了鼓勵消費者及早償還款項而協議企業也可以許諾給予消費者的一種折扣優惠。該企業的銷售折扣一般針對在企業長期消費的消費者以及與企業簽訂長期合作關系的消費者。相對于折扣銷售來說,銷售折扣的折扣行為發生在銷貨之后,實際上可以理解為融資的財務費用,而且不能從銷售額中扣除。因此折扣銷售方式較銷售折扣方式更有優勢。在適當的情況下,企業可以考慮將對客戶的銷售折扣方式轉換為折扣銷售方式。
2、銷售結算方式
對企業來說,可以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采取有利于本企業的結算方式以求推遲納稅的時間。或者在不能及時收到貨款的情況下,采用賒銷或者分期收款的結算方式,避免墊付的稅款。例如該企業可以和附近的一些企業機構進行合作,訂立合同為其他企業提供長期餐飲服務,約定分期付款或年末一次性付款。在這種情況下,該企業便可以推遲納稅的時間獲得納稅期的遞延。
3、稅負轉嫁
增值稅為流轉稅,企業可以通過銷售價格的調整與變動,將應納稅款轉嫁給其他人負擔。例如可以將稅款附加在商品價格之上,順著價格運動方向轉嫁給消費者。對于該企業可以選擇在節假日或銷售旺季的時候適當提高商品價格,在不影響銷量的情況下將稅負轉嫁給消費者。除此之外,企業可以通過合理的經營管理降低商品的成本,如該企業在購進原材料的時候壓低購貨成本或通過減少員工、改進技術、壓低工資薪金等方式自己消化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 潘淼.淺析商業企業增值稅稅務籌劃[J].財會學習,2018,(28):140,143.
[2] 張玉偉.企業增值稅稅務籌劃[J].商,2016,(18):170.
[3] 盧輝明.淺談營改增對餐飲企業的影響及其稅務籌劃建議[J].財經界,2018,(9):130-131.
作者簡介:徐靖(1999-),女,安徽省,大學本科,會計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