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距離2020年僅有一年的時間,在這個決勝小康之年,必須注重脫貧質量。本文以產業扶貧為例,在分析我國產業扶貧現狀的基礎之上,找出我國產業扶貧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為我國扶貧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一、我國產業扶貧現狀
產業扶貧質量如何關系著我們的脫貧攻堅任務能否如期完成,必須高度注重產業扶貧的質量。目前,我國農村地區通過發展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近些年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2013年到2017年我國貧困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由19993個發展到30187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由32248億元增加到5449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由8979億元增加到1266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由16019億元增加到2246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1641億元增加到20477億元。可以看出隨著產業扶貧政策的不斷落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逐年上升,工業總產值也不斷的增加,產業扶貧成效頗為顯著,農村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2017年逐年增加,貧困發生率更是降到了3.1個百分點。故而,我國產業扶貧政策的不斷落實,很大程度上帶動脫貧質量的提升。
(一)產業扶貧政策的支持帶動脫貧質量的提升
河北省堅持高質量發展產業扶貧,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切實保障網絡安全,努力建設網絡強省與中國電子商會聯合籌辦數字經濟博覽會,更好地推動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外,河北省國家稅務總局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性的引導為企業開綠燈,積極鼓勵相關企業入鄉發展,使得貧困地區的企業逐漸增多,市場活力有所提高,針對新辦企業,實施減稅,返稅政策,將地方稅收用于貧困鄉鎮的經濟發展上,極大地提高了脫貧質量。
(二)扶貧產業發展態勢良好,脫貧質量穩步上升
隨著國家對貧困地區的投入不斷加大,大部分地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影響力和創收能力不斷提升,脫貧質量進一步提升。比如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堅持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全縣“十三五”產業發展重點之一,依托衡德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等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優惠政策,培育形成一批支撐全縣發展的支柱產業,發展效益也呈逐漸上升的態勢,脫貧質量更進一步。
二、我國產業扶貧面臨的問題
(一)開拓市場受阻,產業扶貧項目受限
產業扶貧的受益群眾主要是貧困戶,但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大都是以農業或以農業為基礎的農產品加工業。但是這些產業準入門檻低極容易受到產業扶貧項目的帶動,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導致不少貧困縣種植的農產品頻繁出現積壓賣不出去的問題。比如河北省順平縣的柿子每年秋季都會產生大量的積壓,價格甚至跌破成本。即使屬于一個地區的特色產業,但當產品和服務面向外地甚至全國市場時,其特色也會明顯減弱。
(二)社會資本介入少,產業發展資金短缺
扶貧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資金的缺乏也是制約扶貧產業發展的因素。目前,扶貧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其他的資金所占比重較小,資金投入量難以滿足產業發展的需要。缺乏合理的資本投資,導致產業發展受限,經濟增長緩慢,貧困人口收入低,影響了資金的再投入。農村地區有很多“沉睡的資本”。由于各類證明、評估交易等的偽造,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集體資產,農舍,農業設施,農業機械等無法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財富。
(三)農村人力資本現狀難以有效承接扶貧產業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勞動力涌入城市。許多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在城市工作,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留在農村地區。致使貧困地區勞動力教育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扶貧產業發展的主體,科技文化水平低,導致新品種和新技術接受能力差。此外,農業相關培訓項目的覆蓋面不廣,針對性不強,導致農村人才日益短缺,技術不嫻熟,管理不完善。許多因病或缺乏勞動能力致貧的家庭很難從事或融入各行業的扶貧開發項目中。
三、依托產業扶貧提升脫貧質量的建議
(一)要充分尊重市場經濟規律
發展高質量的產業扶貧要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發展適合市場經濟的農產品種植業或者農產品加工業。一方面要注重前期項目的分析,分析好所發展的產業是否能夠幫助貧困人口脫貧,具有很強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要注重考察當時和以后的市場需求,不僅僅注重眼前的供求關系,還要考慮農產品成熟時的供求關系的變動情況,以便提前做好農業發展的規劃。只有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才能真正用產業帶動脫貧。
(二)加大政府及社會資本投入力度
扶貧資金是發展產業扶貧的基礎,缺乏資金的投入,會使產業扶貧無法進行。因此,要加大政府和社會資本的投入力度。政府通過提升產業扶貧資金在財政扶貧資金的占比,調高產業扶貧資金的數額,支持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企業也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地參與扶貧工作中來,向貧困地區提供資金的支持,助力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三)提升農村人力資本質量
政府應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實用的農村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戶掌握一兩項實用的技術和操作技能。同時,應該建立一個全面的培訓平臺,發揮宣傳和輿論的正確引導作用,高質量地宣傳養殖技術,宣傳城鄉實用技術。鄉鎮基層政府還應加強對貧困人口職業技術技能的培訓,并組織培訓班。
作者簡介:吳震,1994年4月,漢族,河北廊坊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管理學院,會計專業
項目來源及編號:河北大學研究生創新資助項目(hbu2018s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