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語 何凱茜 李海博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近期中美貿易交手中中國和美國博弈的招數和國際貿易學原理,通過運用H-O模型,S-S定理,大國關稅和最佳關稅的分析等知識以期進一步了解中美貿易比拼的由來和發展。
【關鍵詞】 要素稟賦理論 大國關稅 最佳關稅
2018年7月5日,大連港附近,一艘名為Peak Pegasus的貨輪在茫茫的夜海中奔馳,帶著激起的白色浪花闖入人們的視野。而它代表的中國美貿易局勢變化也浮出水面。
一.中美貿易比拼的開始
7月6日美國對340億美元的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加征25%進口關稅,作為反擊,中國對美國的同樣數額的商品增收25%關稅。這就有了開頭提到的加足馬力的貨輪,它滿載7萬噸的大豆,按新增關稅來算,無疑讓東家大虧一筆。
關于這場貿易戰的起因,美國的說法是中國竊取美國關鍵技術、違反世貿組織協定等,對中國所表現出的“重商主義”大為批判。但是,路人皆知的是,美國在這個特殊時期才提出所謂的中國傾銷行為,更大的考慮是為了阻礙中國產業結構的改革。這里,我想簡要分析一下中國和美國的過招過程中的博弈,以期更好的理解中美局勢。
二.中美貿易比拼的過招
(一)美國對中國加工制造業的出拳
首先,從制裁清單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中國制造業的遏制,從二三月份的污水管道配件、鋼鐵、鋁,到后來的摩托車、蒸汽機等。
由于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加工制造業,但是中國卻缺乏核心的創新技術。在制造過程中未免會有一些積壓的產能,這正是中國近幾年一直在解決的供給側改革。在開放初期我國大力鼓勵外國企業投資,引進先進技術,雖然解決了一時中國技術的落后,但也為后來的創新惰性埋下了隱患。
套用要素稟賦理論的基本模型,把美國看成一個技術要素豐富的國家,而中國是勞動要素豐富的國家,簡化中美兩國的進出口貿易,假設只有以加工制造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和以高新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商品。由H-O理論可知,美國將出口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加工制造業產品,這也符合實情。由S-S定理可知,兩國發生貿易會提高豐富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而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實際收入。結合事實來分析,美國硅谷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發展確實在全球領先,同時美國也面臨很大的國內制造業工人的失業,比如說當年的汽車之城底特律而今變成一座空城。
同時,由最佳關稅理論可知:如果征稅產品的供給彈性較小,則意味著外國出口商要承擔更多的關稅。一方面,中國恰恰符合供給彈性小的特點,因為美國的市場對中國出口商來說舉足輕重,如果中國將稅賦全部加到價格上去,那么中國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就會面臨較大的損失,另一方面,美國市場較為重要,作為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合作伙伴,美國占中國出口份額的18%。
(二)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品的堵截
如果說美國的第一步是為了挫傷中國產業的中流砥柱的話,第二步就是阻礙中國上升的空間了。5月29日美國將從中國進口含有重要工業技術的500億美元商品征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中國制造2025計劃相關的商品。由于大國的進出口足以對國際價格產生影響,所以大國增收的關稅由國內消費者和商品的出口國共同承擔。短期來看,這會阻斷中國高新技術的盈利來源,長期來看,中國相關領域會由于沒有市場而降低創新投資的積極性。美國對中國高新技術的遏制不僅僅體現在對有核心技術的產業進口加以遏制,還表現在特朗普政府對待中國留學生及學者的態度上。
由于高新技術產業在中國屬于幼稚產業,即處于成長階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潛在優勢的產業。美國在中國的技術產品開辟市場的關鍵時點進行打擊,無疑會增加產業發展負擔。
討論了美國對中國出手之重之后,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美國對中國增收關稅,不僅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出口、增加國內的生產者剩余,而且會增加國內消費者的負擔,讓消費者剩余減少。為人所周知的是,中國的加工制造業不僅僅可以保持每年連續的供應,而且質量上乘,幾乎每個毛絨玩具、牙刷等輕工業產品上的“made in China”到國際時裝上的中國制造,足以讓世界知道中國制造業之強。美國特朗普政府甘愿放棄低廉而物美的中國制造,和美國表面上所推行的“開放自由平等”背道而施。
(三)中國對美農產品征稅
從關稅來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反擊進行了兩次。4月4日,中國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關稅。7月6日,美國對34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進口關稅,中國也于同日對同等規模的美國產品加征25%進口關稅。隨著前段時間中國對美制裁清單的公開,網上不禁傳出“原來中國是工業國而美國是農業國”的調侃。
以大豆為例,2017年,巴西超過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商,占中國進口大豆的45%,同時,美國占比僅僅是29%,當中國失去美國這一合作伙伴之后,短期來看,美國的大豆期貨市場確實遭受到了一定的波動,出現下降。但是,由于美國大豆的產量高價格低,市場上的供應就逐漸被歐洲和日本韓國等國家趁機搶占,而中國此時對巴西的大豆進口已經超過了巴西大豆產量的50%以上了,若是進一步把美國的訂單交給巴西,無疑會加劇巴西負擔,同時也會讓巴西的大豆價格上升。
三.中美貿易關系的展望
一些研究認為,一開始,美國對中國的博弈是一種“膽小鬼博弈”,即通過巨額的貿易鎮壓,迫使我國作出退步。而我國也在后來認識到了這一點,對美國500億美元的關稅反擊,讓兩個國家進入了一種“針尖對麥芒式”的博弈,兩個國家互相之間都不肯做出讓步。之后的貿易戰必然會出現反復性和連續性。就大勢來看,中國只要依然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就不會停止對中國的貿易制裁。
四.結語
中美在發展上狹路相逢比拼的不僅僅是經濟承受力,更是智囊團的應對和魄力。雖然面對嚴峻的考驗,但是中國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停滯。
【參考文獻】
[1] 袁安鑫.淺析中美貿易戰及應對策略[J].經濟研究導刊,2018(36):149-151+157.
[2] 江作蘇,劉志斌.貿易戰語料所傳導意念的倫理博弈[J].今傳媒,2018,26(12):5-12.
[3] 王嶺曦,唐雪鈺,孟緯茜.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