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來, 郭德綱將多元的幽默形式注入到相聲作品中,實現了相聲的二次復興。從社會語用學的角度分析,郭德綱的相聲作品中的“包袱”正是違反了由格萊斯提出的話語“合作原則”,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會話效果。本文以郭德綱相聲中的幽默話語為例,從違反格萊斯合作原則的視角來分析幽默效果的產生。
【關鍵詞】 相聲 合作原則 違反 幽默
1引言
格萊斯的“合作原則”是使交際者能夠順利進行交流的基礎。幽默的會話效果就是在聽話人根據說話人有意違反的交際準則中揣摩其用意的過程中產生的。本文將從違反“合作原則”四個準則的視角出發分析郭德綱相聲語料違反“合作原則”所產生的幽默效果。
2“合作原則”理論
“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簡稱CP)由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萊斯(Grice, H.P)率先提出。它指在言語交際活動中,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都遵守的默契原則。即: 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系準則和方式準則。
3合作原則的違反和幽默的產生
格萊斯認為,違反合作原則是指說話人的話語超出了字面含義,讓聽話人得到了言外之意。而幽默的會話效果也正式由于這種違反產生的。
3.1違反量的準則產生的幽默效果
量的準則指說話人給出的信息量要符合實際交流的需要。信息量既不能過多,也不能缺失。如:
A: 勞駕,大媽,法國怎么走?B: 問村長去。
在這組對話中,B的回答沒有給出A想要的答案,還顯示出了B的無知竟把法國當成農村。但正是B的回答使會話達到了幽默的效果。
3.2違反質的準則產生的幽默效果
質量準則指交際雙方要說真實的信息,不能說虛假的話。這里所說的“真實”是說話人所自認為的真實。違反質的準則,即說一些有意的虛假話語。如:
A:昨天晚上喝了點大白酒。你猜什么酒?B:看這氣勢,濃度不低。A:對,高濃度酒,一萬多度。B:嚯!汽油也沒那么高度數啊!
在此例子中,按照常識來說酒的度數不可能達到一萬度,酒中的酒精含量最高才超過百分之九十,所以A的一萬度酒的說法明顯是錯誤的,且他本人知道自己是故意為之,但正是這一萬度的夸張說法卻使得觀眾開懷大笑。
3.3違反關系準則產生的幽默效果
關聯準則要求雙方所說的話都要與話題相關,即說話要切題。但有時為了化解尷尬或者避免回答不想要回答的問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導致交際難以進行下去。如:
A:我愛上了一個外語系的女生。B:多大歲數啊?A:非常美麗。B:漂亮?A:二十多歲。
在這里A是所問非所答,A的答語于B的問題是不相關聯的,所說的話應與主題不相關聯,但正是這種混亂的答語讓人忍俊不禁。
3.4違反方式準則產生的幽默效果
方式準則指說話的內容要言簡意賅,避免歧義。郭德綱擅長運用造成歧義的詞語使得會話效果幽默風趣。方式準則要求避免歧義。如:
A:當初我追我媳婦兒的時候,天天送她花兒。B:天天買。A:硬是買到她主動說一見到花就吐。
B: 啥花啊?這么能耐。A:爆米花兒。
本例中,A故意把爆米花縮減成了“花”,讓觀眾產生誤以為是鮮花,最后給出是吃的爆米花,前后反差,使得觀眾哈哈大笑。
4結束語
相聲是中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也給人們的生活添加了不可多得的樂趣。相聲中的語言運用更值得我們推敲和學習,尤其是交際雙方在違反合作原則的情況下產生出驚人意料的幽默效果更是語言發展的體現。
【參考文獻】
[1] 戴 琴.“合作原則”的違反在幽默藝術中的應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08,(11).
[2] 金小梅.會話合作原則與英語幽默【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3] 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4] 呂俞輝.“合作原則”的違反與“會話含意”的產生-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會話含意”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102-106.
[5] 張新祥,曹雨婕.從郭德綱相聲看中國相聲幽默對語用原則的偏離【J】.讀于寫雜志, 2009,(2).
作者簡介: 甄曉歌,1989年5月,女,漢族,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