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珍 房川軍

摘 要:本文介紹了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功能定位、職責和優勢,并在梳理分析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問題的基礎上,從拓寬市場渠道、加強機構聯動、搭建合作平臺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促進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項目管理;第三方;專業機構;成果轉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42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0-0224-02
0 引言
自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以來,“第三方”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以下簡稱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成為科技界關注的熱點。但經查閱相關資料,業界對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設的研究仍然較少,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與之密切聯系的科技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移、委托代理以及工程項目管理引入第三方機構等方面[1]。政府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讓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中引入“第三方”有了制度依據,各地也陸續進行了落地操作,但對這一理念進行探索,并將其用于指導實踐,特別是在促進專業機構建設的同時,對于推動成果轉移轉化,以及科技全鏈條發展等方面的研究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專業機構概述
1.1 機構功能定位
科研項目第三方管理是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改革舉措[2]。“第三方”專業機構介于第一方政府和第二方項目承擔單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主要從事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科研管理類事業單位或社會化科技服務機構,根據管理任務委托協議,組織項目評審、立項、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等,對項目進行全過程管理,履行有關職責,對實現任務目標負責[3-4]。通過建立規范化的項目管理組織體系和平臺化的服務模式、建設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為政府科技項目管理工作提供支撐,為行業組織提供項目管理綜合服務。
1.2 主要工作內容
科技項目管理環節眾多,內容涉及方方面面[5],不同主管部門對不同行業和領域專業機構工作內容要求也不盡相同。總體來看,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2.1 決策咨詢研究
結合科技和產業重點工作,開展國內外重點領域最新進展、技術方向、產業態勢和政策規劃等研究,形成研究報告,提出對策與建議,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和支撐。
1.2.2 組織立項評審
主要組織開展項目申請受理、形式審查、專家評審、業務培訓、任務書審核等工作,并做好相關問題的咨詢解答。
1.2.3 項目過程管理
對所有在研項目任務和經費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動態調整,落實相關科技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1.2.4 項目結題驗收
制定驗收工作計劃,組織開展項目驗收和后續管理,匯總項目科技成果,歸檔項目資料。
1.2.5 其他工作
通過跟蹤在研和驗收項目,梳理科技成果,并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和普及;組織和利用各類論壇和成果轉移轉化平臺,開展技術對接和服務,推動成果落地,形成產業。
1.3 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優勢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創新資源中多要素的組合、協同。其中最關鍵的是科技成果自身,應該將其排在第一位,其他要素通過市場的判斷,圍繞它進行優化配置。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與生俱來具備了很多優勢:一是掌握著最新的領域科技創新動態和科技成果;二是政府形成科技創新決策部署的重要參謀和助手;三是政府科技界主管部門對接市場的前沿陣地和橋梁。作為政府科技項目管理職能的承接者,科技部發布的《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管理暫行規定》(國科發創[2016]70號)要求,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應按照規定推進項目驗收后的成果轉化等后續管理工作,所以無論是基于自身的職能定位和工作要求,還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理應都要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2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現狀
科技與經濟相互依存,關鍵的節點在于科技成果轉化,涉及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中介機構、金融投資等眾多主體。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背景下,我國應用技術科技成果數量穩步上升,見圖1。其中,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承擔了超過70%以上的可轉化科技成果研發,見圖2。作為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給方,它們在推動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源泉作用[6-8]。
但由于功能定位的原因[9-10],目前在源頭上還存在著許多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
2.1 科研與產業兩張皮,成果轉化度不高
科研人員往往習慣于追求研發水平和地位,科技成果往往重點關注指標先進性,而忽視市場價值評價,造成科研產出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大量成果只作為項目完成的標識而被束之高閣,未能得到應用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2 成果轉化相關方聯動不足,服務載體缺乏
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通過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加強服務載體建設、支持技術轉移和交流平臺搭建等方面工作的牽引,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落地應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除了成果供需雙方的經常性互動之外,還需要專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相對于國外先進國家,我國中介機構功能相對單一,提供全面服務的綜合能力較弱,大都熱衷于舉辦成果對接會、推廣會等,難以滿足企業的成果產業化需要。
2.3 科技評價體系不健全,積極性有待提高
大多數科研機構在開展項目研究時,習慣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基本模式,按照政府部門的科技計劃任務書,完成指標要求的關鍵技術研究和樣品研制,成果通過鑒定作為研究的終點;在考核評價時,習慣于以技術水平和成果數量作為考核評獎、職稱評定的重要權重依據,而成果轉化考核指標權重不高,造成了“尖子人才”熱衷于搞科研,“一般人才”搞轉化的局面。
3 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策建議
3.1 拓寬市場調研渠道,提升創新發展決策咨詢能力
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立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職能部門,全面深入市場,分類實施創新企業、行業、園區科技創新需求調查研究工作,收集重點領域科技創新需求。為政府組織科技創新布局提供決策參考,為產業發展提供咨詢建議,支撐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提升科技服務水平。
3.2 加強聯動合作機制建設,梳理凝練系統解決方案
加強與其他領域項目管理、成果轉化評估等專業機構合作,建設面向市場轉化的科技成果數據庫并做好分類,整合專家資源,動態篩選凝練適宜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系統解決方案,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與市場的匹配性。
3.3 搭建交流展示平臺,優化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設
作為政府科技工作的支撐和橋梁,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在利用好現有綜合性科技成果展示平臺的基礎上,積極組織搭建領域專業化科技成果交流平臺,研究評估方法、指標體系,構建項目管理專業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系統解決方案,積極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發揮作用,服務產業發展。
4 結語
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能有效推動科技與經濟的融合發展,作為政府科技主管部門和市場創新主體的橋梁,項目管理專業機構掌握著最新的科技創新動態和科技成果,賦予或拓寬其職能,夯實工作基礎,不僅有利于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而且對于項目管理專業機構自身長遠發展和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有效轉變都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侯小星,香小敏,等.專業機構承擔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機制研究[J].當代經濟,2015(25):28-29.
[2] 徐長春,鄭戈,熊煒,林友華.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專業機構建設運行若干關鍵問題的認識與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6,35(03):23-26.
[3] 方勇,王明明,劉牧.政府職能轉變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的第三方評估咨詢[J].中國科技論壇,2010(08):5-9+25.
[4] 中國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項目管理專業機構管理暫行規定[Z].2016-03-07.
[5] 萬勤.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模式創新與實踐探索——重慶組建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服務中心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6):5.
[6] 徐波,唐梅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難點和失敗原因分析[J].技術與市場,2018,25(02):32-35.
[7] 張影.淺析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及促進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7(7):217.1671-2064.2017.07.141.
[8] 谷曉華.科技成果轉化的現狀、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海峽科學,2016(08):58-61+66.
[9] 王兵.中國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新管理機制探索[D].東南大學.2015.
[10] 郭強,夏向陽,趙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29(06):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