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啟武
王小翠,鄭州市上街區中心路小學教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秀班主任、河南省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長期在基礎教育一線從事德育工作。2019年3月18日,受邀參加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其執教的《學做家務活》獲得河南省品德與社會優質課大賽二等獎,《地震中的父與子》獲得河南省小學語文優質課大賽一等獎。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能夠當面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至高的榮譽!”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一結束,王小翠就匆匆回到她熱愛的課堂。作為我省基礎教育領域唯一一名參加座談會的教師代表,王小翠對新時期思政課的重要性有了更新的認識,充分意識到了作為思政課教師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回到學校,我及時把所見所聞所思與周圍的老師進行了分享,希望能為推動思想政治課改革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小翠告訴記者,她一直在深思習近平總書記會議中的講話內容。同事們也深受觸動,紛紛表示:“黨和國家如此重視育人工作,我們不能有絲毫懈怠,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地教育好、培養好學生!”
王小翠1991年參加工作,有28年教齡,長期從事德育工作。她善于轉化學生的思想,守護學生的成長。“她是陽光型的優秀教師,身上永遠有著滿滿的正能量”,這是家長和同事對她的評價。她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關懷備至,授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
“黨中央對學校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的重視,極大地增強了我們的職業榮譽感,又讓我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王小翠一邊翻看著滿滿20多頁的北京參會記錄,一邊感慨。她印象深刻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政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思政教師要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學生的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王小翠說,習總書記諄諄囑托:當好思政教師首先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成為讓學生喜愛的人。“這也是我多年來追求的目標。”她沉靜地說。
作為思政課教師,王小翠一直堅持給學生講述傳統文化,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尋找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足跡,講述傳統文化的廣博內涵。伴著每天的《論語》吟誦,她講漢武帝與匈奴的大漠搏殺,講北魏孝文帝對民族大融合的貢獻,講大唐的盛世輝煌,講元代疆域的遼闊,令學生收獲良多。
王小翠認為,不知道歷史的學生,成長是有缺失的,學生需要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未來要朝哪個方向奮斗。課堂上,師生經常忘情地唱著《歌唱二小放牛郎》,唱著《說唱臉譜》,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民族心、家國情,如春風縷縷拂過稚嫩心田。
多年的德育工作經歷讓王小翠感嘆,教師不僅要有家國情懷,還要創新育人方式,用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輝煌的改革開放成就來感染學生,用多樣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滋養,道德水平得到提高。
“我的兒子小時候喜歡奧特曼,后來我的侄子也喜歡上了,現在我看到很多孩子仍在癡迷。”王小翠告訴記者,“這個現象令人不安,不改變真的不行!”
王小翠說,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政課提供了豐厚的資源。如果我們不做好自己,形形色色的偏頗思想就會搶占我們的教育陣地,讓學生失去客觀判斷能力。
多年的工作經驗使王小翠深切體會到,現在基層學校的專兼職思政課教師數量有限,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難。但育人任務是重中之重,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課需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她認為,要注重啟發性教育,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的啟發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得出結論,這樣才能做好德育工作,積極傳遞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