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霞 謝濤宇
摘 要:農村困難家庭學生厭學情況比較普遍,學生厭學心理比較復雜,一旦出現輟學情況很難通過教育和家訪重新勸返兒童,從而導致學生徹底失學。本文討論的重點是農村精準扶貧家庭學生厭學心理的因素并提出相關的建議,為解決當前學生厭學、輟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精準扶貧家庭;農村學生;厭學心理
一、 前言
導致學生厭學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本文討論的重點是家庭環境對學生厭學的影響因素,分析的主要對象是農村貧困家庭學生厭學產生的主要原因。學生厭學狀態的表現比較多,常規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主動意識差、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沉溺網絡游戲當中,厭學情況嚴重的學生出現逃課、輟學。
二、 農村精準扶貧家庭學生厭學心理分析
(一) 家庭教育輔導能力有限
目前農村地區精準扶貧的家庭在教育方面普遍缺少對學生的輔導能力,這主要是體現為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家庭成員學歷普遍不高,大部分貧困家庭都缺少基本的教育素養和知識能力,很多孩子的家長都是小學沒有畢業就輟學在家,導致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輔導,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無法獲得除教師資源以外其他的教學輔助,學生學習信心下降,學習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很多農村困難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以留守兒童居多,留守兒童主要是依靠祖輩進行學習和輔導,由于祖輩學習輔導能力有限,而且與學生存在天然的代溝,無法對學生學習提供有效的幫助,導致學生學習缺少約束能力,學生作業不能按時寫完,無法對學習內容進行有效地吸收消化,最終學生學習態度逐漸消極。
家庭教育輔助能力有限是農村兒童厭學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農村困難家庭兒童在課后沒有得到家庭的教育輔助,同時由于家庭貧困也不可能接受社會上教育機構的輔導,導致學生無法跟上學習的進度,學習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厭學心理逐漸產生并發展。
(二) 家長望子成龍的壓力過大
農村貧困家庭對孩子教育存在望子成龍的心理,甚至是過度的苛責。農村地區的貧困家庭對教育的投入是非常重視的,知識改變命運成了家庭篤信的信條,特別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家庭,其見識了外面知識改變命運的事例,對教育的投入更加重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教育中給孩子的壓力非常大,不允許孩子的成績出現一絲的波動,一旦出現波動,容易出現苛責的現象,這種情況在農村地區非常常見,如很多家長在送孩子上學時,都會特意和教師進行說明,囑咐自己家的孩子有多么的聰明,囑咐教師不要擔心孩子不聽話,不聽話就使勁打,成績下降就打。
在家長望子成龍的壓力下,學生對待學習也是如履薄冰,在初期學習成績不錯的時候,容易受到家長的物質和精神的獎勵,一旦出現成績的波動,學生希望獲取的是家長的諒解以及共同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家長面對學生的成績波動通常是以打罵的方式進行解決,這種解決的方式勢必會造成學生學習的高度緊張,一旦發生成績波動學生由恐懼到畏懼,進而發展為自暴自棄,產生了放棄學業和厭惡學習的念頭。這種情況容易導致學生輟學,學生輟學后,教師進家庭家訪時,父母才知道學生輟學并支持學生復學,但學生不肯復學。
(三) 家庭貧困造成的負面影響
家庭貧困造成學生厭學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問題突出表現為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農村地區貧困家庭的受教育有限,對教育的重視和理解通常是來自周圍人的影響,信息較為閉塞,在部分地區讀書無用論較為盛行,特別是部分外出打工的人和一些鄉鄰看到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實際問題,認為讀書也是沒有用的,因此不愿意讓孩子參與到學習當中,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下出現了厭學的心理,突出表現為作業不喜歡做,故意曠課,在家訪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教育工作不上心,認為學好沒有用,不如早點出去打工。此外,部分農村地區有聚眾賭博的情況,這些低俗娛樂項目也對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導致部分學生放棄學業,故意逃課參與到賭博游戲等低俗娛樂當中。
家庭貧困造成的學生厭學與學生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讀書無用論、賭博惡習、祖輩舊觀念影響等,這種學生對學習明顯不上心,集中表現為學生成績斷崖式的下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轉變思想,同時要做好家庭觀念和家庭教育環境的建設。
三、 厭學學生解決對策
結合農村精準扶貧下家庭學生厭學心理的影響因素,可以看出學生厭學心理因素比較復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厭學學生家庭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轉變學生的家庭觀念,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
針對家庭教育輔導能力有限的問題,農村地區學校教育可以嘗試探索適當延遲放學的方式進行,在放學后騰出1-2小時安排教師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導,同時要積極建設師生溝通的渠道,安排教師根據學生情況進行及時的溝通,關注后進生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建立師生聯絡機制,每一個任課教師都應對應輔導幾名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對望子成龍過度苛責學生的家庭,在精準扶貧中要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轉變家長教育思想,學會鼓勵學生、學會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農村地區盛行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要做好具體的溝通工作,通過講道理擺事實的方式切實扭轉部分家庭中家長的錯誤認知,提升其對教育重要性的理解,同時學校要注重宣講工作,通過與鄉鎮教育、家庭教育聯合的方式,在農村地區進行九年義務教育普法工作,同時灌輸知識改變命運思想,扭轉農村地區對教育存在的偏見,改變兒童家庭教育環境和周圍教育環境,使教育成為一種自覺,減少兒童厭學、輟學行為等現象的發生。
四、 總結
當前,農村地區家庭學生厭學心理影響因素比較多,學生心理受到家庭教育環境影響比較大,因此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要注重改善農村貧困地區家庭對教育的認知,提升家庭對教育重要性的了解,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同時要注重正確教育觀的灌輸,防止過度苛責學生的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闞少興.農村初中學生厭學情緒的社會歸因及對策探討——以安徽省肥東縣農村初中學生為例[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3).
[2]蔡永鋒.淺談農村中學生厭學的現狀、成因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