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鳳華
摘 要:幼兒園教師在創建班級環境時,要從幼兒的需求出發,打造游戲化環境,拉近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樣班級環境才能有效吸引孩子,才能讓孩子們更好參與班級游戲活動,實現他們健康成長。面對不同幼兒,教師要創設不同的班級環境,增加與孩子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為其今后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布以及課程游戲化的推進,幼兒園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幼兒園教師要創設服務于幼兒游戲活動的適宜的班級環境,通過與班級環境的互動,讓幼兒之間學會尊重、學會合作,以實現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幼兒園班級環境應充分展現童趣、呵護童心、保護童年、體現童真,讓幼兒在班級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知識,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有益幫助,最終達到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目標。
一、 展現童趣
兒童是天真和爛漫的,幼兒園教師在創設班級環境時應充分展現童趣,利用身邊各種材料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讓他們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提高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增強其熱愛程度,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幼兒園教師可以積極開展戶外活動,運用不同手段、不同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認知能力,讓他們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并在活動中認識更多事物,釋放他們的天性,讓他們尋找快樂的源泉,從而達到班級環境創設目的。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構建良好的幼兒園班級環境,教師首先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不再干預幼兒活動中的各種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科學的引導,讓他們去感受不同事物的魅力,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其次要豐富活動內容,讓活動不僅僅限制在已有的活動設計之中,而是要利用好不同活動形式,拉近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在活動中展現童趣,以提升活動對幼兒的吸引力;最后教師要明確活動標準,發揮班級活動價值,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生活之美,并積極參與到其他各項活動之中,提高他們的活動積極性和主動性。
比如老師在游戲化背景下創設班級環境時,就開展了一次“草叢生活”的活動,首先讓幼兒走進大自然,親密接觸,觀察草叢,增加了對大自然的了解,同時對各種小動物形成一定的認知,再讓幼兒自己畫一幅草叢中的景象;其次老師讓孩子們想象自己是一只草叢中的蜜蜂、蝴蝶、螞蟻等,然后再畫一幅草叢的畫。顯然,孩子們兩次畫出來的視角不同,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稚拙的作品布置到了班級,這樣充分體現出童趣,引導孩子們認識到大自然的奇妙,同時也提升了他們保護自然的意識,達到了班級活動的最終目的。
二、 呵護童心
教師要想更好提升幼兒的活動質量,在創造班級環境時,就要呵護他們的童心,增強他們的好奇心與創新力,通過行動將自己心中的事物展現出來。但在傳統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園教師往往強調自身的引導,沒有給予幼兒充分的尊重,他們雖然在腦海中有許多的想法,但卻無法在活動中展示出來,從而影響他們想象力的發展。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保持“呵護童心”的態度,設計出符合幼兒成長規律的活動方案,讓幼兒感受到活動的樂趣。
比如在游戲背景下創設班級活動時,就采用了主題式的活動形式,活動只是設置了一個主題,具體內容孩子們可以從他們的角度來展現,從而大大激發了孩子們的活動興趣,活動效果明顯好于傳統方式。在“蓋房子”的活動中,不同的孩子對房子有不同的想法,最終呈現的房子各式各樣,有平房、有高樓、有別墅等,在這樣開放式的活動中,孩子們的童心得到良好的呵護,他們的想象得到鼓勵,為他們今后的生活、學習提供了有益幫助。
三、 保護童年
游戲活動的核心是拉近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讓活動更貼近孩子們的想法,貼近他們的生活,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為其健康成長提供幫助。因此教師在構思班級環境時,需要從保護童年角度入手,尊重幼兒的想法,尊重他們的活動選擇,釋放他們的天性,使其在更為快樂的班級環境下成長。
傳統的幼兒園活動中,教師過于重視活動本身,忽視了活動所要傳達的信息,導致幼兒不能真正理解活動的價值,使得班級活動流于形式,不能形成班級活動效應,無法增強活動與孩子的吸引力。在此狀況下,幼兒園教師需要開發更多班級活動資源,利用不同材料來提升活動價值,讓幼兒感受到不同活動帶來的不同樂趣。游戲作為讓兒童融入活動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師要意識到其重要性,并利用游戲讓兒童重溫自然、生態、開放、真實的生活環境,保護他們的童年生活,使其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
比如在創設班級環境時,就以“保護童年”為目標,在開展活動前首先與幼兒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喜愛,其次讓他們去感悟身邊的生活,在捉迷藏、搭積木、剪紙等活動中提升他們對生活的熱愛程度,用心觀察身邊事物,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好的環境。
四、 體現童真
幼兒園教師在開展班級活動時,應讓孩子們體現出童真,不應將活動成人化,否則會影響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不利于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傳統幼兒園班級活動往往限制在教師內,孩子們的活動范圍較小,活動形式有限,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會影響活動質量。因此教師可以開放活動空間,帶領孩子到外界感受生活之美,比如可以帶他們去畫畫、去聽“昆蟲音樂會”、去看鳥兒“舞蹈”等,讓孩子們始終保持童真,用獨特的視角看事物,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達到班級活動的最終目的。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幼兒園教師在打造班級環境時,需要從幼兒的現實需求出發,運用不同方法來改善班級環境,增強幼兒的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意識,并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知識,以達到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目標。此外,幼兒教師在創設班級活動時,應做到尊重幼兒、保護幼兒,讓他們始終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以實現他們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