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城
摘 要:高一是數學起步的教學階段,這一階段應明確學生學習障礙的主要原因,以此為基礎改變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抓好課程之間的銜接,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模式,從而順利接受新知,更好地發展能力。基于此,本文根據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當前高一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障礙進行了總結,并給出了幾點處理意見,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一數學;學習障礙;原因;處理方法
高一學生剛剛從初中畢業來到高中學習,學生們的學習信心和求知欲都極度旺盛,他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數學學好,經過三年努力之后通過高考順利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很多學生都開始感覺高中數學似乎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雖然很多時候課上能聽懂,但是落實到做題上卻總是得不到正確答案,這時往往學生們會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下手,進而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不僅學好數學的信心發生了動搖,甚至連數學學習的興趣也蕩然無存。為此,筆者嘗試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談高一數學學習障礙有哪些,以及應該如何應對和處理這些學習障礙。
一、 高一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障礙
(一) 教師教學方式的障礙
傳統課堂教學采用集體授課形式,教師很難把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課上講解主要依賴于課本,不能及時做好知識擴展,學生很難做到舉一反三,教學中通常都是以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則是一種被動地位,課堂導入上不能與上節課程銜接好,例題講解時多數選擇自選例題和提醒,體量較大,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滿堂灌的現象,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學習障礙的出現。
(二) 學生學習方式的障礙
高一學生他們在初中階段形成了一定的依賴心理,學習上主要依賴教師的指導,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重點表現為不會規劃學習,課上不會做好預習,對教師所講內容一知半解,聽課時只知道一味地記筆記,對教師講的重點難點內容、思想方法等,聽得不認真,或者忙于記筆記疏漏了很多問題,課下死記硬背公式定理,時間長了必然產生學習上的障礙。
(三) 教學課程設置導致的障礙
從教學語言上來說,高中與初中存在一定差異,初中數學知識相對形象一些,表達時多數情況下都是利用比較通俗易懂的方法,但是高中數學的語言比較抽象,教材中給出的定義也比較嚴格,數學符號非常多,這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會感覺有一點吃力。同時,思維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與初中階段相比,高中的思維方式更加理性一些,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部分學生會感覺有些不適應,加上課程內容的量也明顯增加,解題方式多樣化,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學習障礙的重要原因。
二、 高一數學教學中處理學習障礙的方法
(一) 積極轉變教學方式
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多種方式之間的結合,在講授數學知識時,可就某專題進行演講,引導和支持學生就某專題查找資料和文獻,并以此為基礎編寫教學小作文,在課堂上組織“數學小作文”的評選活動,或者也可以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實施探究性教學等,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與教學相關的視頻內容,將數學與其他學科完美的契合到一起,這些都是多樣化教學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體現。例如,在小組教學中,筆者綜合考慮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合理安排各小組成員,比方說在講到“函數奇偶性”這部分教學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了兩組函數,讓學生自主學習、擴充知識,明確兩個函數各自的特點與相同點,每小組分別負責一塊內容。
(二) 注重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們多動手、多思考,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數學知識,更好地把握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例如,在“函數概念”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中,筆者以圓的面積與半徑之間的變化規律為著眼點,讓學生探究“當圓的半徑是x,面積是y時的值。”探究過程中學生原來的知識結構從常量過渡到了變量的認識層面上,這一過程是學生探索與發現的過程,同時也是整合原有知識結構的過程。
(三) 教學中注重課程的銜接
1. 注意循序漸進
在處理教學內容時,應充分關注課程之間的銜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意識,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良性發展。例如,在高一數學中的函數問題教學中,函數內容與其他知識點一樣,和初中數學相比改變很多,比方說函數的定義域、函數的單調性等,這些概念如果學生不理解,那么后續函數變量的相關問題也不會理解。初中對函數的學習通常都是在常量的層面上,對函數概念的理解定格在了“變量的算式”上,這一階段的學生很多時候不能很好地利用發展的眼光去理解問題,加上思維惰性的影響,學生們索性將對問題的理解停在了表面的節點上,因此高一數學教學中,必須注重課程之間的銜接,善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這樣循序漸進,逐步引領學生完成知識遷移的過程。
2. 堅持因材施教
在備課時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不同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例如,在三角函數的相關教學中,一些學生喜歡歷史文化,可以根據這一點介紹一些有關三角函數起源的內容,講述函數對歷法推算、航海事業發展所起到的作用,為學生介紹了科學思維方法后,體現出科學家積極探索、勇于前進的精神。再比方說一些學生偏好物理,那么在三角函數模型教學中,可以根據其應用例子加入一些物理情境,比如星體環繞運動等。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選擇一些與學生認知特點接近的知識點進行擴充,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更好地抓住數學問題的本質所在,在此基礎上建立數學模型,更好地培養高一新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三、 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可見,數學是高中各項課程中比較基礎、關鍵的課程之一,對數學知識進行掌握是高中生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隨著素質教育理念與新課改的深入,高中數學的重點發生了改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求在教學方法上實施創新,尤其是在高一數學教學中,要求教師根據高一新生的身心特點,明確學生學習障礙從哪里來,在此基礎上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從最大限度上激發出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能為提升教學效果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建綢.淺談高一新生學習數學的障礙及對策[J].高中數學教與學,2015(4):1-4.
[2]陳余根.高一學生數學學習障礙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學數學,2012(3):24-25.
[3]孫瑩.高一數學學習障礙成因及突破的分析[J].中學課程資源,2011(1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