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賽那
摘 要:誠信,即“誠實、守信”之意。誠信是人類的美好品德;誠信是維系一個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體;誠信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準的重要標尺,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社會誠信體系是一種以社會誠信制度為核心的維護經濟活動、社會生活正常秩序和促進誠信的社會機制,是一項政府推動下全社會參與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不斷發展完善。
關鍵詞:誠信 誠信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誠信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事關個人、單位乃至國家、民族形象,是一種重要的競爭力。社會呼喚誠信,個人、組織、市場乃至國家需要誠信。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誠信為紐帶的人際關系越來越重要,沒有良好的個人信用就沒有良好的市場經濟發展,同樣,政府也要取信于民,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一、背景與現狀
當前,信用狀況差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薄弱環節。近年來,毒奶粉、毒大米、假雞蛋、地溝油、假證件、假發票、電信詐騙、不守承諾等一系列事件,惡化了社會誠信氛圍,成為影響群眾切身利益、破壞社會穩定的毒瘤。如果老百姓連基本的衣食住行的安全感都沒有了,還談什么和諧社會、美麗中國?從公共信用體系到企業信用體系再到個人信用體系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這種情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成為我國道德建設的當務之急!2014年6月27日,國務院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發〔2014〕21號)中明確指出:要全面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16年6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上也強調:“要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機制,明確限制項目內容,加強信息公開與共享,提高執行查控能力建設,完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完善黨政機關支持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制度,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讓失信者寸步難行。”可見,構建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推動社會全面發展已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和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二、認識、思考與實踐
社會信用體系包括公共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三者共同作用,構成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
公共信用體系就是政府信用體系。公共信用體系通過規范政府的行政行為和經濟行為,提高政府行政和司法的公信力,樹立政府的公眾形象,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一個沒有信用的政府不會得到人民的擁戴,孔子說的“民無信不立”就是這個道理。
企業信用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在于約束企業的失信行為,督促企業在市場上進行公平競爭。學校作為育人機構也要建立信用體系。我校(大連市第二十五中學)德育工作一直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力爭從校規校紀的執行與遵守都要公平合理,講究誠信,讓學生從根本上相信學校,熱愛學校,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
為了創設全校誠信氛圍,我校(大連市第二十五中學)自2005年開始實施無人監考的誠信考試制度。到現在制度不斷完善,效果突出。2009年4月“大連市高中誠信教育現場會”在我校召開;《中國教育報》、《大連日報》都對我校的誠信考試進行過報道;2015年5月我校代表大連市高中在遼寧省考風考紀專題會議上做了誠信教育經驗交流。誠信考試不僅加強了誠信教育,有效地落實“欲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學生的意志品質、自控能力、自律意識都得到了加強,使學校的德育和教育工作獲得了良性循環。這些成績都是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取得的,也是完善企事業信用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個人信用體系更是社會信用體系的基礎。講究誠信也被寫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中。我們深知學校的誠信教育更是對個人信用體系的建立完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完善誠信考試制度,形成科研成果,我校2017年申請并獲批了省級科研課題“高中生誠信教育實踐研究”。以期通過課題研究使學校的誠信教育內容更加豐富,載體更加多樣,增強實效性和系統性,帶領全校師生堅實地邁好每一步誠信的步伐,立德樹人,為完善孩子們的健全人格,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把好他們“做人”的第一關。此課題研究必將促進我校德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構建誠信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個人各方面共同發力、協調一致。只有通過制度建設構筑社會誠信體系,才能使失信行為無所遁形。
三、建議
首先,政府要發揮誠信建設示范作用。“打鐵還需自身硬”,各級人民政府都要從自身做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體現的就是政府的高度誠信意識,這種誠信施政為全社會樹立了榜樣。
其次,完善有關誠信的法律法規。用法律的強制性把基本的誠信規范固定下來,違反了就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特別要加強執法監督和懲戒力度,強化威懾力,抬高失信和欺詐的成本。
再次,要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背景下,各個行業、單位、部門的信息都可以共享起來。尤其要關注個人的信用數據,建立個人征信評價體系,形成一套“一處失信,處處難行”的聯合懲戒機制。
最后,要加大輿論監督的力度。一方面通過新聞媒體曝光一些失信行為,讓失信者成為眾矢之的,無處藏身;一方面弘揚誠實守信的優秀品質,對社會上拾金不昧,講究誠信的好人好事進行宣傳,在全社會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輿論氛圍。兩方面共同作用,定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誠信是國家和社會的基石。只有抓住誠信建設這個道德建設的關鍵,上下聯動,政府不斷發揮誠信建設示范作用,不斷完善公共信用體系、企業信用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才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1.10.24
[2]《國務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2004.2.26
[3]《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國務院201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