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荔
摘 要:讀寫能力是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語文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法,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本文簡單闡述了讀寫結合的內涵、特點,重點討論了讀寫結合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讀寫結合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教學部分。小學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初步建立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幫助小學生形成基礎的語文知識體系,使小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與語文技能,培養并發展小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讀寫結合作為常用的語文教學方法,適應于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發展,可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的的實現。那么,如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呢?本文對此做了如下分析與討論。
一、讀寫結合的內涵、特點
所謂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就是在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學要求以及學生實際語文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將閱讀與寫作兩個語文要素有效結合在一起,通過有目的、有系統、有序列的訓練手段,以閱讀導入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達到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掌握語文方法并學會運用語文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讀寫結合的實質就是將語文寫作方法和語言特色緊密聯系起來。
讀寫結合具有實效性、協作性、拓展性、目的性、基礎性、靈活性、開放性、實踐性以及創新性的特點。其實效性在于教師可直接在課堂上獲得教學效果;其協作性在于教師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完成教學;其拓展性在于可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其目的性在于以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為目的;其基礎性在于通過基礎訓練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其靈活性在于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方式是可隨教學內容進行變化的;其開放性在于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其實踐性在于教師通過實踐活動訓練學生學生的讀寫能力;其創新性在于轉變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以讀導寫,以寫促讀
在以讀導寫、以寫促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具有文本整體觀以及合理處理文本的能力,充分把握文本寫作、文本閱讀、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的整體實踐系統,創新性理解教材的本義與蘊意,關注語言文字的運用于實踐,并確定文本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點、訓練點,打通文本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之間的聯系。教學時,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沉浸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將自己當作文本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促進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并表述出自己真實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寫”,必須要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但不一定非要讓學生根據文本中優美的句、段、篇進行仿寫,也不定非要讓學生嚴格按照文本結構來進行仿寫。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變換文本的文體進行寫作練習,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嘗試補充文本內容進行寫作練習,還可以讓學生填補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嘗試延伸文本內容進行寫作練習。例如,在《七顆鉆石》的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多媒體情境,使用多媒體出示有關旱災的圖片以及文本的第一段,讓學生使用書面語言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旱災的畫面,接著出示文本的第二段,引導學生讀出其中神奇的味道,提出問題“小姑娘出門找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著了,她會做一個什么樣的夢呢?”“小狗把小姑娘絆倒了,在小狗身上曾經發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呢?”讓學生展開想象編寫故事。
2.由讀悟寫,由寫悟讀
在由讀悟寫、由寫悟讀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詞語的形象內涵以及文本中情感因素,關注學生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充分考慮學生認知能力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閱讀校正寫作中存在的重形式、輕內容的不合理現象,以寫作校正閱讀中存在的重認知、輕情感的不合理現象。教學時,教師要始終圍繞“感悟”進行,從課題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感受文本的語言節奏,品析文本中精彩的詞、句、篇,最后回歸到文本題目的深意與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所謂的“感悟”,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而且,不一定要在整個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動筆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從文本中獲取相應的寫作方法,感受寫作技巧,體會文本中遣詞造句的精妙。另外,教師要將大的寫作要求分解成小的目標讓學生逐步完成,不要求學生寫作精彩紛呈,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以化解寫作的難度,提高寫作質量。例如,在《一面五星紅旗》教學中,以天安門廣場升國旗的視頻引入教學,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哪些地方常飄揚著五星紅旗,并讓學生自由朗讀全文。朗讀結束后,讓學生說說文本中有哪些人物、主要描寫了什么事件,并在課本上寫下自己對文章大意的概括。然后,引導學生逐句朗讀并體會句子的情感,課件出示有關五星紅旗的句子,如“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視著手中的五星紅旗?!薄拔覔u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著鮮艷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讓學生體會“我”的神態以及動作,感受“我”的內心活動,獲取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寫作手法,并做人物描述練筆。
3.讀寫結合,互助雙贏
在讀寫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有意識地引入與教材文本內容相關聯的內容,并且不僅僅讓學生讀一讀,而是在讀的基礎上完成與教材文本中所描述內容的對接和轉化,給學生的語言表達以憑借,在可能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素材,讓學生在語言轉化過程中吸收語言,進一步深化讀寫結合。需要注意的是,語言素材必須與教材文本內容相適應,且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但不一定是以白話文的形式呈現。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詩詞形式的語言素材,也可以向學生提供圖片形式的語言素材,還可以向學生提供影像形式的語言素材。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需要教師充分理解教材文本,用自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以及自我創造性思維方式,精心設計讀寫結合教學場景、讀寫結合教學問題以及語言文字運用環節,讓課堂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表現學生的思想以及情感,使學生學會恰當地運用語言反應生活。
參考文獻
[1]張大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8(36):13.
[2]李杰.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51+57.
[3]王委.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