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榮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將對文化館對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作用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 工作文化館 新形勢 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追求。而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載體,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為滿足群眾日益更新的文化需求,文化館的群眾文化工作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需要以創新的理念追求發展,做順應時代潮流的文化傳播根據地。
一、文化館對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職能
1.文化館具有組織引領職能
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中,通過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向社會和群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的文化素質,引領人民群眾樹立文化理念,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提升,充分發揮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豐富社會公眾的文化內涵,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長足發展。
2.文化館具有創作指導職能
文化館具備組織并指導群眾文藝創作和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的工作職能,具備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區域內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職能。負責指導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的文化工作開展,指導本地區老年文化、少兒文化工作,指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為下一級文化館開展群眾文藝骨干的培訓工作,并為下級單位配送文化資源。
3.文化館具有服務管理職能
文化館在文化工作的開展中,負責收集、整理和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和宣傳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流動文化服務,發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穩定發展。
二、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觀念保守陳舊,思想認識不足
盡管一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文化發展的意識,認識到精神文化的追求對于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更多不夠發達的地區,特別是比較落后的貧困地區、農村地區,仍然被一些較為陳舊保守的封建思想所影響,對社會較為先進的文化傳播認識不足,對文化的教育學習重視不夠,沒有形成主動打開學習的思想認識和轉變文化傳播的發展理念,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文化的進步,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常常遇到瓶頸。
2.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
開展群眾文化工作,需要龐大的體系和資金來支持,但在當前,一些地區認為文化工作是輔助工作,發展經濟更為重要,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文化的傳播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影響不大,從而導致對文化館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文化館開展文化工作和群眾活動的基礎設施較為單一,文化工作開展達不到預期。
3.隊伍建設弱化,人才培養不足
各基層單位普遍存在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不足,多數都是兼職在做,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甚至對開展文化活動的設備、項目不夠了解。上級部門對文化館和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隊伍缺乏整體的規劃,導致文化館文化工作的隊伍建設較為薄弱,嚴重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1]。
三、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舉措
1.發揮引領職能,緊跟文化發展的前進步伐
社會文化在不斷更新,文化館在發揮服務引領職能方面義不容辭。文化館應緊緊把握文化發展的基本方向,緊跟時代步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貫穿文化建設的始終。要勇于突破傳統的文化服務思維,用先進的文化啟迪人們的思想,深入發掘文化館自身的潛力,充分利用各種服務資源,發揮文化館的獨特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服務渠道,從而更好的滿足新時期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
2.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文化活動的硬件設施
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依賴于基礎設施的建設,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環境有著必然的關聯。因此,基礎設施的投入對于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極為重要。各級政府應不斷拓寬資金來源和渠道,加大對文化館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文化館的設施建設,不斷提升文化館的服務能力。
3.強化隊伍建設,重視文化工作的人才培養
文化館既是享受藝術的樂園,又是各級文化協會組織的紐帶和橋梁,人才隊伍的培養非常必要。文化館應重視人才建設,選拔具備高尚品質、奉獻精神以及多元化才能的人才到文化工作的隊伍中來,日常加強培訓和引導,并建立人才交流制度,將前沿地區與落后地區的人才進行交流學習,提升全社會的文化素養。
4.豐富活動內容,活躍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參與面大、受眾面廣、影響力強的群眾文化活動,安排好各個重大節日、重要節點的文藝演出和文體活動,提振人們的精神風貌,讓群眾在文藝活動中受到感染和啟迪。另外,也可以不斷增強群眾文化隊伍的力量,提高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和動力,不斷拓寬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等群眾文化天地。
5.加強宣傳教育,促進文明建設的不斷升華
文化館要發揮好對人民群眾的教育和宣傳職能,將先進的社會文化積極傳導給人民群眾,將黨的基本政策方針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達給群眾,從而加強黨和群眾之間的聯系。通過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鐘來,引導群眾緊跟社會發展的主流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精神文明新風尚,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長遠發展[2]。
四、結語
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讓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物質條件不斷被滿足的背景下,人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逐漸增加,在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中,各級政府也在不斷加大對文化館的扶持力度,使其組織和承辦的文化活動更具影響力。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努力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的發展理念,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建設、環境建設和隊伍建設,掌握好服務群眾的本領,不斷創新群眾文化工作,切實提升當地群眾文化水平,推進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斷進步,為國家的繁榮昌盛,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基礎力量。
參考文獻
[1]傅佩蓉.淺談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J].大眾文藝.2018(07):32-33.
[2張鈞善.文化館建設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工作分析[J].大眾文藝.2018(13):12-13.